透過親身踏勘馬勒生平的足跡,指揮江靖波也更了解馬勒創作的想法與心情,在「樂興之時彩繪作曲家系列—馬勒—此生此世」音樂會中,江靖波選了他認為是馬勒最個人、最洗練、語法上室內樂成分最強烈的交響曲《第四》與《第九》精選樂章,讓樂迷也能跟著踏入馬勒的世界。
樂興之時彩繪作曲家系列—馬勒—此生此世
5/19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25050859
從十多年前的第一場音樂會開始,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就開始以多媒體配合音樂會演出。而延續二○○五年的「狂戀布拉姆斯II」彩繪作曲家系列,今年樂團即將再次以多媒體音樂會的方式,以馬勒為主角,詮釋這位作曲家的各種面向。
「要在一場音樂會當中加上音樂以外的元素是必須要能加分的,」樂興之時指揮江靖波清楚地表示:「這不是只是噱頭,或者迎合觀眾口味!」彩繪作曲家系列為什麼繼續做?最大的原因是得到很多觀眾的正面回饋。在作曲家傳記中大多傾向客觀描述或事件陳述上,然而用這樣的音樂會方式,卻能讓觀眾接觸到許多作曲家的內在,特別是他作於「人」的部分。多場音樂會下來,觀眾的回應是當他們能夠更認識作曲家人性時,發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他的音樂。因此,江靖波決定自己親身體驗,背起背包為聽眾來趟馬勒之旅。
親自踏過馬勒的足跡
旅程中,他也完成希臘Thessaloniki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客席指揮的邀請,演出《春之祭》,並獲得該團員票選為十年內最受愛戴之指揮的殊榮。滿滿的行程中,他踏過馬勒的足跡,體驗馬勒的生活,感受馬勒的熱情及馬勒的心痛,並拍攝所有與其相關的人文實景。
「我選擇的作曲家都是跟自己比較有共鳴的。」江靖波認為,馬勒是一位作曲家,但他也是職業的指揮家。他的選擇、社交方式、他的喜愛寧靜等等,讓江靖波很多時候都感到心有戚戚焉。看過馬勒留下來的手稿,他感覺到馬勒在貝多芬的作品上修改配器及音高,從音樂上完全可以想像他所希望的聲響、戲劇性、張力幅度。他的筆觸即使工整、準確,卻在一些符號中可以看得出來作曲家是在「極度的嚴謹當中有控制不住的熱情。」而到過馬勒的出生地、長大的城鎮與三個作曲小屋後,他似乎可以看到馬勒心境上出世入世的過程。刻意在第三個作曲小屋停留了一晚,這個他完成《大地之歌》、《第九》和《第十交響曲》的小房子,也是發生太太愛瑪外遇、接見第三者的地方。那個痛心疾首的感覺,想來也特別的深刻。
用親暱的語言與觀眾對話
紀念馬勒,一般可能會選擇最大部頭的作品,但江靖波卻選了兩首編制最小的交響曲《第四》與《第九》精選樂章。他認為,這兩首作品是馬勒最個人、最洗練、語法上室內樂成分最強烈的作品。用親暱的語言與觀眾對話,該是踏過馬勒足跡的他想要呈現的模式吧!適逢馬勒逝世一百週年,透過一位指揮的眼睛看另外一位指揮,您或許能夠更加了解這位偉大作曲家的此生此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