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蒂芬.茨威格(本刊資料室 提供)
焦點專題(二) Focus 離經叛道,在劇場「說」故事 在大時代困境與苦難之間

顛沛人生 焦灼之心

《同情的罪》原著作者茨威格

奧地利文學家史蒂芬.茨威格以小說《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為台灣讀者所熟知,亦是六月份即將於臺中國家歌劇院上演,由合拍劇團與柏林列寧廣場劇院所合作的《同情的罪》原著作者。或許因受摯友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影響,他的寫作風格交織了緊湊的敘事張力、精采絕倫的筆觸,並暗藏心理學的隱喻,也因此成為廿世紀初期著名的德語作家。雖然前半生優渥順遂,但在納粹政權下,被迫流亡的他在異鄉顛沛流離,最後選擇自我了斷,令人欷噓……

奧地利文學家史蒂芬.茨威格以小說《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為台灣讀者所熟知,亦是六月份即將於臺中國家歌劇院上演,由合拍劇團與柏林列寧廣場劇院所合作的《同情的罪》原著作者。或許因受摯友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影響,他的寫作風格交織了緊湊的敘事張力、精采絕倫的筆觸,並暗藏心理學的隱喻,也因此成為廿世紀初期著名的德語作家。雖然前半生優渥順遂,但在納粹政權下,被迫流亡的他在異鄉顛沛流離,最後選擇自我了斷,令人欷噓……

奧地利文學史上的一顆耀眼明珠——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出身於猶太裔的富裕市民階級家族,少年時期生活優渥無憂、求學時期一路順遂,至大學階段即開始在報紙副刊發表短詩,並集結成冊出版。

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後,即致力於創作,自早期的中篇小說《艾莉卡.愛娃的愛情》Die Liebe der Erika Ewald出版起,或許是深受摯友亦為猶太裔奧地利籍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影響,逐漸建立其獨樹一幟的寫作風格技巧:緊湊的敘事張力、精采絕倫的筆觸,與暗藏心理學的隱喻交織而成,使茨威格成為廿世紀初期著名的德語作家。

納粹政權相逼  被迫離開家鄉

茨威格由於家境無憂得以遍遊歐洲,東至印度,西踏美國,結識各國作家,在一九一○年間曾被譽稱為各國作家簽名的收藏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茨威格幸未獲徵召入伍,且在戰爭文獻館謀得一職;一戰結束後,因受到一九一五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提倡和平主義的影響,自己立下宣言,為了因背叛理性而造成民眾的苦痛宣戰。

他旋移居中立國瑞士,又在一九一九年返回祖國奧地利居住,在瑞奧邊境偶遇退位流亡至瑞士的奧國最後國王卡爾一世,還將此段經歷寫進以第一人稱敘事的類自傳作品《昨日世界》Die Welt von Gestern中(此書於茨威格過世後方得出版);一九二七年,他完成了傳記文集《人類群星閃耀時》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此書描述多位名人生平,至今仍暢銷不已。隔年茨威格因作品譯成俄文至俄國旅遊,與書信來往甚久的俄國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i)會面;一九三一年完成了《靈性的療癒》Die Heilung durch den Geist以傳記方式撰述其友佛洛伊德藉精神和宗教醫治病痛的經歷,並將此書獻給以相對論聞名於世的愛因斯坦。

一九三三年,祖籍為奧地利的希特勒在德國奪權成為德國政治最高領導,茨威格為此憂心不已;次年二月中旬,因倡導和平主義,被以家中私藏武器為由受到誣告。兩天之後,茨威格突然移居倫敦,納粹政權從此將他的作品列為禁書。當他在一九一一年出版的中篇小說《燃燒的秘密》Brennendes Geheimnis被拍成電影時,也因內容似具影射當時納粹政權焚毀帝國國會大廈之嫌,而遭禁映。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