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臺南藝術節有一個很特別的製作,是由日本扮家家酒劇團的編導柴幸男,帶領十一位台南當地的高中生共同創作。《我的星球》源於柴幸男於瀨戶內海的小豆島駐地創作經驗,也是他為高中生量身訂做的作品。之前已經有過兩個版本,柴幸男這回特地來到台南與高中生共同發展,他透過遊戲、練RAP、練土風舞,逐步激發出他們的演技,從無到有,讓他們經歷一場獨特的劇場之旅。
近年來由外國導演與台灣演員合作的國際共同製作常見於國內各大藝術節,由本國編導帶領高中生參與工作坊或演出也時有所聞,譬如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十六歲小戲節—青少年扮戲計畫」,自二○一五年舉辦以來,已經培養百餘位的高中戲劇小尖兵,讓府城的青少年經歷文化的成年禮。但由外國編導與本國高中生共同創作的作品則很少見,今年臺南藝術節的《我的星球》便是由日本扮家家酒劇團(mamagoto)的編導柴幸男,帶領十一位台南當地的高中生共同創作。
十一位高中生 挑戰充滿奇想的未來校園
《我的星球》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柴幸男於瀨戶內海的小豆島駐地創作的經驗,小豆島名產橄欖油的銷售量雖然居日本之冠,但人口老化嚴重,僅有的一所高中,也面臨廢校的危機。有感於城鄉差距與人口外移帶來的影響,柴幸男將小豆島的現況投射在日本的未來,延伸到整個地球,創作出寓言故事。此外柴幸男是日本第一位將劇作免費公開的創作者,因此很多高中戲劇社經常使用他的劇本來演出,由於劇中設定通常為非現實的世界,對於戲劇經驗不多的高中生來說難度頗高,再加上他的作品中沒有出現過高中生,因此便誕生了為高中生量身訂做的作品《我的星球》。故事背景設在近未來,地球暖化造成四季如夏,海水上漲只剩一個小島,火箭載著一批又一批的人類移民火星,地球上只剩下被遺留下來的少數居民與十一位高中生,開學前一天大家聚集在學校準備校慶演出,突然其中一名學生Spica說要轉學至火星,因此中斷了練習。同時,從火星轉來一位新同學Hikari,在別離與相遇、衝突與回憶之間上演著高中生的日常生活。
本劇已經於二○一四年與一七年在日本東京演出過,台南演出的版本則為第三次。製作人陳汗青(新田幸生)在日本看過一四年版本後,一心想著要把這樣的好作品引進台灣,相較於資源豐富的台北,台南更為適合。便在去年七月先行舉辦「我的星球—高中生戲劇工作坊」,使柴幸男對台南有初步的了解,並於去年十二月舉辦公開甄選,選出演員及高中生工作人員,在今年二月展開正式排練。
在故事大綱不變的前提下與高中生共同創作是柴幸男的創作方式,對他而言,導演與演員的關係不是上對下的權力關係,導演不是發號施令的指揮官,靠著指令完成的戲劇不會有趣,因為觀眾分得出演員的演技是自主性的,抑或是接受命令的演技。所謂的演技,就是人際關係,導演的工作就是去協調台上台下的人際關係,如何驅動高中生演戲,培養思考能力,個人成長比演技好壞更為重要。
為了更加捕捉到台南高中生的形象,排練第三天柴幸男跟所有演員進行面談,每一位卅分鐘,內容包括家庭狀況、休閒與興趣、交友關係與夢想等。這次參與演出的高中生,共有三位男孩與八位女孩:Kiki是熱愛演戲的女孩、Sandy則是個性格開朗的活力少女;Inging愛嬉鬧很有趣、David喜歡唱歌跳舞夢想是當個藝人;想成為獸醫的瑋瑋是熱音社的社長、Egg是個反射神經發達的聰明女孩;Rainbow熱愛排球與繪畫、Joy想成為設計師;Jey是個熱心鑽研默劇與搞笑的熱舞男孩,還有個品味與喜好都停留在廿年前的老派男孩柯喆堃,以及文靜內向氣質特殊的Tinhui。十一位高中生看來平凡,卻又深具個人特色。排練時透過讀劇(之前的兩個版本)來分配角色與確定彼此的關係,前十天的排練結束後便進入春節假期,也是柴幸男重新創作的時間,編寫屬於台南且絕無僅有的二○一八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