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青少年

相關文章 18 篇
  • 戲劇 出櫃的未來記事

    《黑洞春光》 寫下同志青少年的自我探索

    《黑洞春光》來自2021年臺北藝術節啟動的「北車寫作計畫」以「台北車站」為創作主題,由5位風格迥異的編劇書寫;當時由於COVID-19疫情影響,改以線上讀劇呈現。其中由編劇大資(林孟寰)書寫的《洞GloryHole》(陳侑汝導演),則從30分鐘、以個人親身經驗為主的讀劇版,透過訪談9位於2006年正值青少年的男同志,形成該世代男同志青少年於自我探索下的集體經驗,最後成為70分鐘版本的《黑洞春光》,讓我們再次藉著在同志圈流傳的台北車站廁所裡的屌洞,直鑿同志青少年的青春躁動及歷史印記。 明年就將出櫃滿20年的大資,把《黑洞春光》視為當時的自己與同為青少年的他們的紀念,就算是短短70分鐘的作品,都願意花超乎常理的精力完成;他同時感性地說:「若我活過了那個世代,這就不只是我的故事,而是我們倖存下來的故事。」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8/10
  • 拉縴人合唱團在澎湖舉辦音樂營,讓青少年接觸學習合唱音樂與舞台表演。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拉縴人深耕澎湖

    拉縴人合唱團與澎湖的結緣,起於拉縴人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李曜州,身為澎湖女婿的他,鼓勵團隊與澎湖在地的學校交流,進而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澎湖音樂營,在與當地文化局共同合作、努力下,迄今已10年。從第一屆開始,拉縴人的音樂營每年以不同主題舉辦,並邀知名兒童合唱團師資參與,指導當地的學生與老師,推廣合唱教育,讓離島的美好歌聲,在海天一色之下,愈唱愈響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1/10/21
  • 今年的「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轉為線上,延續之前的工作模式,依然讓青少年挖掘自己的故事,說出自己的心聲。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影響.新劇場扎根台南

    以兒童、青少年劇場為主創方向的影響.新劇場已經滿10歲了,藝術總監呂毅新在國外留學、返國後,不只發揮自己關於青少年劇場之所學,更用心於在地戲劇人才的培育。自2015年開始與臺南市文化局合作的「十六歲小劇場少年扮戲計畫」,到2019年正名為「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影響.新劇場透過「口述歷史劇場」的方式記錄青少年的生命故事,並讓他們從無到有地製作出一齣戲。即使今年在疫情下被迫轉為線上工作,但依然前行,展現10年扎根的毅力。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1/10/21
  • 對青少年來說,戲劇不僅是培力,也作為一種陪伴,在真實與扮演之間,找到個人定位。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假期中,與表演藝術相遇

    青少年是人生自我探索成形的重要階段,而劇場作為一個虛擬真實的場域,正好可以提供這些年輕人可以透過身體訓練、故事扮演來揮灑想像,也可在過程中學習人際溝通合作等能力。不少地方政府皆透過與表演團隊的合作,辦理讓青少年在假期參與的藝術營隊,相關院校、場館單位也紛紛耕耘此一區塊,以培養未來的藝術種籽,都讓青少年的自我探索有更多的可能、讓青春更顯多彩。

    文字|陳明緯
    官網限定報導  2021/10/21
  • 初階班上課現場。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以多元主題設計課程

    「劇場普悠瑪青少年劇場營」是臺東縣文化處規劃的劇場人才培育計畫,從2017年起與故事工廠合作,之前的課程規劃著重於綜合戲劇教學,但從去年開始逐步規劃主題課程,企圖讓參與的青少年們更了解劇場的多元與分工,邀請多面向的師資,為台東的青少年打開踏進劇場創作的第一道門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1/10/21
  • 《出脫》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有無「出脫」,青春說了算

    今年「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的「青少年扮戲計畫」,由影響.新劇場與參與學員共同呈現了作品《出脫》。台語「出脫」的意思是指出息、出頭或成就。對青少年來說,長大後有沒有「出脫」,是對自己的期許,是家人的期待,更多是來自社會上的認同。演出以學員的生命經驗或田野調查資料,利用劇場美學轉化成每段演出的主題,最後孩子們以現實狀態說出「青春宣言」,劇場在此時成為他們心靈的歸屬,來自社會的歧視、壓迫與不被理解,通通被拋諸腦後。

    文字|游富凱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 影響.新劇場《發角 Huat-kak》。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8:創作與導引,為青少年打開劇場之門

    不只「面向」青少年 更要並肩共學、用戲說話

    今年國家兩廳院的「新點子劇展」特別以「心之秘密:青春就是半成品」為題,推出以青少年為核心的作品,同時舉辦工作坊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青少年劇場」國際論壇,也讓人關注到青少年這個少被關注的族群。而已滿十八歲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嘉義阮劇團的草草戲劇節、台南的十六歲小戲節與影響.新劇場的「少年扮戲計畫」,都在這一年看到相當的積累與成績,讓人感到不管是「為青少年演出」或「由青少年演出」,都值得劇場工作者繼續努力。

    文字|陳茂康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發角Huat-kak》自孩子的生命經驗中串連線索,揀擇動人片段,組成劇本。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理解青春創痛 到建構「文化記憶」

    臺南文化中心從二○一五年啟動「十六歲小戲節」,其中由影響.新劇場藝術總監呂毅新擔任計畫主持人的「十六歲小劇場─少年扮戲計畫」,讓甄選出來的青少年透過戲劇課程培訓及暑期排演,走完戲劇製作到演出的整段流程。今年的成果為《發角Huat-kak》,經過七次工作坊與廿次排練進行身體與聲音開發,因應不同成員特質拋出問題、磨平銳角,自孩子的生命經驗中串連線索編創成劇;演後更帶領學員以即興戲劇的方式走入社區,透過口述歷史與長者互動,也建構了跨世代的文化記憶。

    文字|黃資婷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 《転校生》除了劇本設定與高校女生有所關聯,卻未見其內容關乎到現在的青少年。
    戲劇

    「青少年劇場」青春宣言的虛張聲勢

    究竟要吸引觀眾關注的「青少年劇場」定義為何?所預設觀眾群到底是青少年,還是關心青少年議題的觀眾?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與青少年有所相關,即可稱作「青少年劇場」嗎?這屆新點子劇展並未提供明晰的答案,也讓這樣的命題成為一個假議題,無法達到預設的目標,最後卻彰顯出這樣的青春宣言,僅停留在啦啦隊口號似的虛張聲勢。

    文字|葉根泉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論壇上午場現場。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觀念與實戰經驗分享 為青少年打造戲劇空間

    兩廳院以國際論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青少年劇場」,作為今年新點子劇展「心之秘密青春就是半成品」系列活動壓軸;延續三檔演出積累之人氣與環境討論聲量,邀集國內外第一線藝文人士、台灣政務代表與學界三方,聚焦「青少年劇場」的現狀、過去發展與未來可能,共同探討在此細緻分齡下的群體,於劇場所能經驗的各種可能與未來性。

    文字|齊義維、陳茂康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 耿一偉與張孟鈺
    專題

    青少年劇場之後 淡淡瞎味的世代對話

    今年兩廳院的新點子劇展,推出為青少年觀眾而設計的「心之秘密」主題,但真正的青少年看了有什麼感想?本刊特邀本次新點子劇展策展人耿一偉,與參加「青少年劇場工作坊」的高二生張孟鈺一起看戲,看戲後一起喝咖啡聊感想,分享不同世代的「心之秘密」

    文字|鄒欣寧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
    特別企畫 Feature

    同一個世界,不一樣的青春

    青春歲月、韶光易逝, 那是段充滿困惑、時而迷走的年歲, 探求著內心狀態與外在環境的平衡。 即使身處世界各個角落, 在歷史的時間軸上,有人先、有人後, 我們的經歷與體認,或許並不相同, 而那便是專屬於自己的少男少女時代。 從日本的小豆島到加拿大多倫多, 從德國的經典改編到台灣的課堂考試; 或建構平台任其恣意揮灑創意, 或在城市裡串起成人與青年的並肩漫遊, 或在表演中挑動跨世代的恐懼與孤獨。 創作者們各以不同方式, 彰顯著、理解著、回憶著、 深究著有關青少年的相關主題, 看看在不停轉動、永不停歇的星球上, 他們眼中的青春又是怎麼樣的風景。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參與《我的星球》,讓這群高中生得到寶貴的經驗,對於戲劇與表演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特別企畫 Feature

    遊戲、RAP、土風舞 高中生的奇幻劇場之旅

    今年臺南藝術節有一個很特別的製作,是由日本扮家家酒劇團的編導柴幸男,帶領十一位台南當地的高中生共同創作。《我的星球》源於柴幸男於瀨戶內海的小豆島駐地創作經驗,也是他為高中生量身訂做的作品。之前已經有過兩個版本,柴幸男這回特地來到台南與高中生共同發展,他透過遊戲、練RAP、練土風舞,逐步激發出他們的演技,從無到有,讓他們經歷一場獨特的劇場之旅。

    文字|沈亮慧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和青少年夜遊》,2017年德國魯爾三年藝術節。
    特別企畫 Feature

    透過創意行動 培養藝術接班人

    加拿大「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劇團(MDR)的藝術暨研究總監達倫.多奈爾,與一群因該團製作《兒童美髮師》而結緣的青少年合作,他們以「多倫多之子」的非正式名稱,和劇團共同創作了十數個大大小小的計畫,十年下來,MDR甚至宣布將在二○二五年將劇團交棒給這群「多倫多之子」,對MDR來說,這個「接班人計畫」背後的長遠心機,其實是要替多倫多的藝文圈培養接班人。而這十年的經驗,也陸續擴散到世界各地

    文字|貢幼穎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青春輓歌》
    特別企畫 Feature

    人偶的隱喻 剖開成長過程的暗黑時刻

    法國跨領域藝術家吉賽兒.薇安擅用肖似青年男女的玩偶,挑戰觀眾的感官極限。透過虛實交錯的情境與寫意的表現形式,薇安的劇場忠實地描繪出當代青年的群像。儘管她探討的議題觸及死亡、暴力、情慾等社會禁忌,但這些話題挑起了觀眾的敏感神經,勾起了跨越世代的恐懼,讓他們更深刻地意識到存在的孤獨與矛盾。

    文字|王世偉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青少年戲劇的重點不只是美感,更在於一起參與的過程。
    特別企畫 Feature

    放膽遨遊 揮灑青春的舞台

    已經舉辦了十八屆的「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一直以來都是屬於青少年的戲劇饗宴,主辦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不但提供舞台、邀請評審,更有完整的配套培訓課程講座、直屬陪伴創作、網路直播與巡迴演出機會。過程中,許多參與者受到啟蒙,培育了台灣劇場的未來人才與觀眾。而曾是「花樣」參賽者、如今是青藝盟成員的一群人,也仍有勃發的創作慾望,於是今年有了「韶光夢土」的經典重製計畫,讓昔年的「花樣」製作重現舞台。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來自德米安的你》排練現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歸徬徨少年時 考一考你的「心之秘密」

    說起那青澀的青春年代,人人應該都各有一本秘密的日記,寫著那段徬徨、苦惱、不知何以自處的記憶兩廳院新點子劇展今年以「心之秘密」為主題,聚焦青少年,除了有本刊上期介紹過的《転校生》,還有改編自赫塞名著《徬徨少年時》的《來自德米安的你》,與明日和合製作所的參與式流動演出計畫《請翻開次頁繼續作答》,邀正是(或曾經)年少的你,品嚐(或回味)屬於青春的酸澀滋味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導演吳念真獲頒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

    【台灣】 導演吳念真獲頒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 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於4月26日假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舉行,由行政院長賴清德親授文化獎章、證書予文化獎得主謝理發(謝里法)、吳文欽(吳念真)。行政院文化獎是國家最高的文化獎項,為肯定得獎人的終身成就,除由行政院長頒授文化獎章、證書,並頒獎金新臺幣100萬元,以表崇敬。 出身礦鄉瑞芳的吳念真,是小說家也是影視與劇場的編劇暨導演,其小說創作大多以描繪台灣社會中下階層人民的生活為主,後更參與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電影劇本多次獲得金馬獎殊榮。近年加入綠光劇團,創作舞台劇《人間條件》系列,更從人文關懷擴大到偏鄉兒童,推動「快樂學習協會」,即將完成100個秘密基地,以推廣偏鄉地區的教育文化,對台灣教育與文化推廣貢獻卓著。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5月上旬受理申請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自2014年起啟動,每年透過專案徵選與補助機制,鼓勵有志於評論書寫的中青世代投入,同時提供穩定的發表平台,以為表演藝術評論人才之養成。今年度專案收件自5月5日起至15日止,歡迎具中華民國籍之個人,針對國內舉辦之音樂、舞蹈、戲劇(曲)正式演出或表演藝術跨域活動,提出寫作計畫參與徵選。獲補助者應於今年7月至明(2019)年6月一年的計畫期程內,書寫20篇以上之評論文章,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補助辦法與申請表格下載請至下列網址goo.gl/76KacR,可電洽02-27541122 轉212 周小姐、215蘇先生。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青少年劇場」國際論壇開放報名 兩廳院今年的新點子劇展「心之秘密」除三檔節目製作外,另以「劇場,我的青春主場」為題,規劃青少年劇場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上)

  • 戲劇

    走出彩樓.打開鏡框

    布袋戲在劇場的舞台景觀
  • 音樂

    《木蘭》10年 展現「不得不勇敢」的堅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劉江濱與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