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出脫」,青春說了算 2020影響.新劇場「青少年扮戲計畫」《出脫》
今年「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的「青少年扮戲計畫」,由影響.新劇場與參與學員共同呈現了作品《出脫》。台語「出脫」的意思是指出息、出頭或成就。對青少年來說,長大後有沒有「出脫」,是對自己的期許,是家人的期待,更多是來自社會上的認同。演出以學員的生命經驗或田野調查資料,利用劇場美學轉化成每段演出的主題,最後孩子們以現實狀態說出「青春宣言」,劇場在此時成為他們心靈的歸屬,來自社會的歧視、壓迫與不被理解,通通被拋諸腦後。
今年「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的「青少年扮戲計畫」,由影響.新劇場與參與學員共同呈現了作品《出脫》。台語「出脫」的意思是指出息、出頭或成就。對青少年來說,長大後有沒有「出脫」,是對自己的期許,是家人的期待,更多是來自社會上的認同。演出以學員的生命經驗或田野調查資料,利用劇場美學轉化成每段演出的主題,最後孩子們以現實狀態說出「青春宣言」,劇場在此時成為他們心靈的歸屬,來自社會的歧視、壓迫與不被理解,通通被拋諸腦後。
今年國家兩廳院的「新點子劇展」特別以「心之秘密:青春就是半成品」為題,推出以青少年為核心的作品,同時舉辦工作坊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青少年劇場」國際論壇,也讓人關注到青少年這個少被關注的族群。而已滿十八歲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嘉義阮劇團的草草戲劇節、台南的十六歲小戲節與影響.新劇場的「少年扮戲計畫」,都在這一年看到相當的積累與成績,讓人感到不管是「為青少年演出」或「由青少年演出」,都值得劇場工作者繼續努力。
究竟要吸引觀眾關注的「青少年劇場」定義為何?所預設觀眾群到底是青少年,還是關心青少年議題的觀眾?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與青少年有所相關,即可稱作「青少年劇場」嗎?這屆新點子劇展並未提供明晰的答案,也讓這樣的命題成為一個假議題,無法達到預設的目標,最後卻彰顯出這樣的青春宣言,僅停留在啦啦隊口號似的虛張聲勢。
兩廳院以國際論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青少年劇場」,作為今年新點子劇展「心之秘密青春就是半成品」系列活動壓軸;延續三檔演出積累之人氣與環境討論聲量,邀集國內外第一線藝文人士、台灣政務代表與學界三方,聚焦「青少年劇場」的現狀、過去發展與未來可能,共同探討在此細緻分齡下的群體,於劇場所能經驗的各種可能與未來性。
今年兩廳院的新點子劇展,推出為青少年觀眾而設計的「心之秘密」主題,但真正的青少年看了有什麼感想?本刊特邀本次新點子劇展策展人耿一偉,與參加「青少年劇場工作坊」的高二生張孟鈺一起看戲,看戲後一起喝咖啡聊感想,分享不同世代的「心之秘密」
今年臺南藝術節有一個很特別的製作,是由日本扮家家酒劇團的編導柴幸男,帶領十一位台南當地的高中生共同創作。《我的星球》源於柴幸男於瀨戶內海的小豆島駐地創作經驗,也是他為高中生量身訂做的作品。之前已經有過兩個版本,柴幸男這回特地來到台南與高中生共同發展,他透過遊戲、練RAP、練土風舞,逐步激發出他們的演技,從無到有,讓他們經歷一場獨特的劇場之旅。
加拿大「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劇團(MDR)的藝術暨研究總監達倫.多奈爾,與一群因該團製作《兒童美髮師》而結緣的青少年合作,他們以「多倫多之子」的非正式名稱,和劇團共同創作了十數個大大小小的計畫,十年下來,MDR甚至宣布將在二○二五年將劇團交棒給這群「多倫多之子」,對MDR來說,這個「接班人計畫」背後的長遠心機,其實是要替多倫多的藝文圈培養接班人。而這十年的經驗,也陸續擴散到世界各地
法國跨領域藝術家吉賽兒.薇安擅用肖似青年男女的玩偶,挑戰觀眾的感官極限。透過虛實交錯的情境與寫意的表現形式,薇安的劇場忠實地描繪出當代青年的群像。儘管她探討的議題觸及死亡、暴力、情慾等社會禁忌,但這些話題挑起了觀眾的敏感神經,勾起了跨越世代的恐懼,讓他們更深刻地意識到存在的孤獨與矛盾。
已經舉辦了十八屆的「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一直以來都是屬於青少年的戲劇饗宴,主辦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不但提供舞台、邀請評審,更有完整的配套培訓課程講座、直屬陪伴創作、網路直播與巡迴演出機會。過程中,許多參與者受到啟蒙,培育了台灣劇場的未來人才與觀眾。而曾是「花樣」參賽者、如今是青藝盟成員的一群人,也仍有勃發的創作慾望,於是今年有了「韶光夢土」的經典重製計畫,讓昔年的「花樣」製作重現舞台。
說起那青澀的青春年代,人人應該都各有一本秘密的日記,寫著那段徬徨、苦惱、不知何以自處的記憶兩廳院新點子劇展今年以「心之秘密」為主題,聚焦青少年,除了有本刊上期介紹過的《転校生》,還有改編自赫塞名著《徬徨少年時》的《來自德米安的你》,與明日和合製作所的參與式流動演出計畫《請翻開次頁繼續作答》,邀正是(或曾經)年少的你,品嚐(或回味)屬於青春的酸澀滋味
【台灣】 導演吳念真獲頒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 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於4月26日假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舉行,由行政院長賴清德親授文化獎章、證書予文化獎得主謝理發(謝里法)、吳文欽(吳念真)。行政院文化獎是國家最高的文化獎項,為肯定得獎人的終身成就,除由行政院長頒授文化獎章、證書,並頒獎金新臺幣100萬元,以表崇敬。 出身礦鄉瑞芳的吳念真,是小說家也是影視與劇場的編劇暨導演,其小說創作大多以描繪台灣社會中下階層人民的生活為主,後更參與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電影劇本多次獲得金馬獎殊榮。近年加入綠光劇團,創作舞台劇《人間條件》系列,更從人文關懷擴大到偏鄉兒童,推動「快樂學習協會」,即將完成100個秘密基地,以推廣偏鄉地區的教育文化,對台灣教育與文化推廣貢獻卓著。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5月上旬受理申請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自2014年起啟動,每年透過專案徵選與補助機制,鼓勵有志於評論書寫的中青世代投入,同時提供穩定的發表平台,以為表演藝術評論人才之養成。今年度專案收件自5月5日起至15日止,歡迎具中華民國籍之個人,針對國內舉辦之音樂、舞蹈、戲劇(曲)正式演出或表演藝術跨域活動,提出寫作計畫參與徵選。獲補助者應於今年7月至明(2019)年6月一年的計畫期程內,書寫20篇以上之評論文章,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補助辦法與申請表格下載請至下列網址goo.gl/76KacR,可電洽02-27541122 轉212 周小姐、215蘇先生。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青少年劇場」國際論壇開放報名 兩廳院今年的新點子劇展「心之秘密」除三檔節目製作外,另以「劇場,我的青春主場」為題,規劃青少年劇場工作坊與國際論壇等周邊活動,以豐富的面向討論這個議題,探索更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