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平心而論
音樂飛行
A Bigger Picture
演出製作事二三
企畫特輯 Special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
柏林
倫敦
巴黎
上海
香港
TSO精選 TSO Choice
焦點專題 Focus
-
從「叛徒」出發 追尋劇場愛滋啟示錄 / 33
-
不了解愛滋,如何面對恐懼? / 34
認識愛滋的前世今生 -
當愛滋不再是絕症,這些人的故事會繼續…… / 36
劇作家簡莉穎談《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
劇場對社會的高聲吶喊 / 42
一九八、九○年代美國愛滋戲劇 -
追憶那個美好卻殘忍的年代 / 46
愛滋風暴後,法國劇場給予現世的啟示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即將上場 Preview
戲劇
企畫特輯 Special
-
臺北市傑出演藝團隊國際演出、共製開新局 表現亮眼 / 56
C MUSICAL製作製作 原創懸疑音樂劇《傾城記》 台韓創作者攜手共製 娛樂效果再升級 明年一月登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 -
台北演摩莎劇團攜手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 / 58
《鏡花轉 Kaléidoscope》追尋島嶼記憶 堅持創作的自由與無限 -
蔡博丞回看千禧世代 / 60
跨國共舞的跨年派對 B.DANCE × La Veronal《MILLENNIALS》 -
現實框限下 如何逃逸與飛翔? / 62
賴翃中創團首作《無盡 天空》 -
歲末寒冬中 感受莫札特的幽默及熱度 / 64
長榮交響樂團「莫札特冬之戀」
特別企畫 Feature
-
2018表演藝術回顧 / 66
-
現象1: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開幕,如何經略全新表藝版圖?
國表藝全員到齊 競合互助中驅動劇場未來 / 68
-
現象2:原創音樂劇大爆發,卅年發展迎「高點」?
蓬勃背後卻見蒼白 產業未來仍待努力 / 70
-
現象3:參與式展演蓬勃發展,體驗方式多元
後數位時代 「參與體驗」成為最真實的現實 / 72
-
現象4:地方藝術節開始重視策展 讓表演更「接地氣」?
策展體現各地創意 拉進觀眾與藝術的距離 / 74
-
現象5:傳統藝術節目陡增,展現創新力量?
青年接班展長才 繽紛華采奔未來 / 76
-
現象6:藝術創作陪伴,作品製作期拉長
乘著共製經濟的網 活化創作與製作生態 / 78
-
現象7:重演、巡演節目大增,延續製作壽命?
增加場次分攤成本 打響口碑也面對票房難題 / 80
-
現象8:創作與導引,為青少年打開劇場之門
不只「面向」青少年 更要並肩共學、用戲說話 / 82
-
現象9:國藝會接手承辦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
獎助計畫更多元 評鑑與陪伴並行 / 84
-
現象10:各種體驗參與,各場館延伸推廣活動多元化
賣力突破同溫層 想方設法拓展新觀眾 / 86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8
布拉瑞揚 自廢武功返原鄉 讓舞力自土地與生活中迸發 / 90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8
汪兆謙 扎根故鄉灑種耕耘 積累超強戲劇能量 / 92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8
林勤超 指揮長才備受肯定 歐陸樂壇站穩腳步 / 94
回想與回響 Echo
演出評論 Review
戲劇
舞蹈
企畫特輯 Special
ARTalks
新銳藝評 Review
焦點專題(二) Focus
-
中西樂團獻「美」聲 / 107
-
音符流轉中 林望傑、呂紹嘉相見歡 / 108
聖地牙哥講座音樂會前 前後任NSO音樂總監話今昔 -
用熟悉的語言 呈現台灣多元特色的縝密思考 / 110
側記NSO美巡四場音樂會 -
把餘韻帶回台灣 NSO的美式歲末樂聲 / 112
-
分享比賽經驗的大師班
曾宇謙 與年少的自己相遇 / 115
-
登上卡內基 讓世界看到台灣 / 116
臺北市立國樂團美國巡演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從宛如劇場的城市 到代表城市的劇場 / 120
洛桑維蒂劇院藝術總監波迪耶的經營策略 -
以舞蹈書寫一座城市 / 124
香港後殖民感性與黎海寧舞蹈言說 -
等待行動的劇場 / 126
一九九○年代民眾戲劇回顧 -
台南就是「甜」? 歷史、空間與表演的未竟之業 / 129
「2018望南藝評年度論壇」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