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的藝術中心「棚屋」近期正式揭幕。(Iwan Baan 攝 The Shed 提供)
紐約

全新藝術中心「棚屋」開幕 多元形式的育成基地

位於紐約曼哈頓Hudson Yard地區,歷時十年興建的全新藝術中心「棚屋」,終於在上月初開幕。這幢藝術中心從設計到興建都備受矚目,藝術總監普茨將之定位為無藝術類型限制、只呈現新作品的場所,從第一個月開幕節目的多樣性就可以看出其企圖心。但日後如何持續以作品吸引觀眾上門,也是「棚屋」未來的重大挑戰。

位於紐約曼哈頓Hudson Yard地區,歷時十年興建的全新藝術中心「棚屋」,終於在上月初開幕。這幢藝術中心從設計到興建都備受矚目,藝術總監普茨將之定位為無藝術類型限制、只呈現新作品的場所,從第一個月開幕節目的多樣性就可以看出其企圖心。但日後如何持續以作品吸引觀眾上門,也是「棚屋」未來的重大挑戰。

費時十年,耗資近五億美元的全新藝術中心「棚屋」(The Shed)終於在上個月揭幕,自從林肯中心在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後,這是紐約唯一從無到有的藝術場地,因此整個過程都極受矚目。

「棚屋」是個無藝術類型限制、只呈現新作品的場所,開幕頭一個月的節目,有英國電影導演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和音樂製作人昆西.瓊斯(Quincy Jones)合製的美國黑人音樂回顧與展望,女高音芮妮.弗萊明(Renée Fleming)和電影演員班.維蕭(Ben Whishaw)合演的音樂戲劇、作曲家史提夫.萊許(Steve Reich)與佩爾特(Arvo Pärt)的音樂在掛著藝術家利希特(Gerhard Richter)畫作的空間裡演奏、陳士爭導演的功夫戲、還有碧玉(Björk)的演唱會。只能以五花八門來形容,每個節目不僅內容不同,還有不同的前後台後需求,而這也正是「棚屋」硬體設計的要旨,可以彈性調度,不管是小劇場、展覽廳、流行音樂會、甚至戶外演出,都可以安適其所。

專製新作的跨領域藝術中心

這些節目反映了藝術總監普茨(Alex Poots)的長處,把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拉在一起,打破傳統高與低、嚴肅與通俗藝術的分界。普茨從英國曼徹斯特起家,在二○一二年到一五年主掌紐約公園大道軍火庫藝術節目期間,引進許多高成本高知名度的製作,打造出軍火庫是「Event藝術之家」的名聲。

在此基礎上,普茨把「棚屋」定位為專門委約製作新作品的跨領域藝術中心,確實是獨樹一格。而這幢建築又有著最先進的科技,以及一個極炫目的、可以移動讓室內變戶外的玻璃帷幕外殼,難怪在籌備期間就備受關注。等到普茨證明他具有決定美國藝術機構成敗最重要的募款能力,在開幕前就已經募集龐大的建築費用及每年五千萬元預算,就更讓紐約其他表演藝術場所又羨又妒又害怕。

在成功開幕後,就得要靠節目好壞來見真章,如果吸引不了觀眾上門,再強的新鮮感也不能換成現金用。在這方面,「棚屋」有兩個難關。

一個是內在的。藝術創作難保件件都是傑作,能不慘遭非議就是好的了。普茨讓「棚屋」成為藝術家的實驗室,動機值得鼓勵,但這賭注下得也不小,長期下來,如果沒法維持一定的水準,紐約觀眾有太多其他的選擇,不必非去他那裡不可。

有錢人的私人劇院?

另一個困難是外在的,即是「棚屋」所在地。這個叫做Hudson Yard的地區,位在曼哈頓中城以西,原本是紐約地鐵列車的維修所。前任市長彭博曾以此地為紐約申奧的中心,企圖大舉開發,但被紐約人強烈反對,開發這廿八英畝地,得高架在鐵軌之上,工程十分耗大,接下來又碰到廿一世紀初的經濟衰退,沒人敢碰。然而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沒有土地可以長久空置,「高線公園」的開發,把西邊卅街以下帶成紐約最潮的地區,緊跟其北的Hudson Yard,自然成為下一個開發目標。

後來標下的開發商規劃的方向是讓衣食住行娛樂都可以在區內達成,所有建築都是摩天大樓,租金高昂,進駐的商家也都是名品,被批評為是「為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的人口」蓋的玩樂場。

「棚屋」的定位因此十分尷尬,其存在的理由是給這個新開發地增添文化氣質,有點妝點門面的意思,不異於是住在當地的有錢人的私人劇院。但普茨的理念卻是要吸引不同地區和階層的觀眾上門,打破藝術是菁英才能享受的成見,兩者的矛盾,會不會在未來產生衝突,目前還未可知。普茨特別規劃了一筆經費去培植社區不知名的藝術家,但這究竟是給了他們機會,還是如「棚屋」本身一樣,只是給有錢人找了一個可以跟「社會正義」沾上邊的花錢理由,也只有靜觀其變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