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季百老匯獲史上最高營收,但藝術表現不如過去幾季,最受好評的新戲The Band Visit拿下十座東尼獎,但只是一清新小品,沒有膾炙人口的震撼力。(Ahron R. Foster 攝 主辦單位 提供)
紐約

數字解碼百老匯表現 營收雖好、創作力卻弱

今年的東尼獎在六月初頒發,也正是時候回顧紐約劇壇過去一年表現,這次讓我們透過幾個數字,來一窺其中奧秘。十七億的營收,是百老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個劇季;今年有東尼獎提名資格的音樂劇和話劇總數只有卅部,遠低於前兩年……雖然票房收入增高,但創新作品量卻降低,觀眾人數也只微幅上升,令人擔憂持續依賴商業性作品,會不會是飲鴆止渴,終將造成藝術活力停滯?

今年的東尼獎在六月初頒發,也正是時候回顧紐約劇壇過去一年表現,這次讓我們透過幾個數字,來一窺其中奧秘。十七億的營收,是百老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個劇季;今年有東尼獎提名資格的音樂劇和話劇總數只有卅部,遠低於前兩年……雖然票房收入增高,但創新作品量卻降低,觀眾人數也只微幅上升,令人擔憂持續依賴商業性作品,會不會是飲鴆止渴,終將造成藝術活力停滯?

百老匯過去一年劇季的表現如何?讓我們先看看幾個數字。

17億:百老匯去年的營收額,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季(不計通貨澎漲)。

14.4:營收比前一季增加的百分比。

1380萬:觀眾數。

1.6:觀眾數增加的百分比。

998:貝蒂.蜜德勒(Bette Midler)主演的《俏紅娘》最高票價(不計黃牛票)。

123:去年所有票的平均票價。

10%:《漢彌頓》一戲所占的總票房收益(本季共有六十七齣戲上演)。

30:今年有東尼獎提名資格的音樂劇和話劇總數。

這代表了什麼意義?基本上說,百老匯的商業和藝術表現,兩者似乎漸行漸遠,而這可能是最大的隱憂。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