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祐如(國家兩廳院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孵夢,藝起來╱即將上場

真實的讓你懂 由生活造就的我們

林祐如《台灣製造》

二○一四年的法國駐村異鄉生活經驗,讓林祐如開始真正面對「自己」,面對「來自台灣」的意義,「我在歐洲感覺到亞洲人的身體狀態、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教育模式,也發現自己不認識土地、不認識周圍的人,不認識自己。這是創作的開始。」於是林祐如開始看台灣史、跟著走白沙屯媽祖進香,也想拋下嚴肅的使命,讓觀眾也放輕鬆地用身體感覺,「我想做一個大家都看得懂的作品。」於是有了《台灣製造》……

二○一四年的法國駐村異鄉生活經驗,讓林祐如開始真正面對「自己」,面對「來自台灣」的意義,「我在歐洲感覺到亞洲人的身體狀態、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教育模式,也發現自己不認識土地、不認識周圍的人,不認識自己。這是創作的開始。」於是林祐如開始看台灣史、跟著走白沙屯媽祖進香,也想拋下嚴肅的使命,讓觀眾也放輕鬆地用身體感覺,「我想做一個大家都看得懂的作品。」於是有了《台灣製造》……

2019新點子實驗場 林祐如《台灣製造》

6/21~22  19:30

6/22~23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揮別《朵朵》(2017)歐洲範式的女神長洋裝與陰鬱氣息,《台灣製造》或許是林祐如至今最「接地氣」的作品了。

颱風天記者被狂風吹、到時定點追垃圾車、結婚丟扇子丟壞脾氣、孩子抓周抓長輩望子女成龍成鳳的期待、青少年的性徵發育的兩性關係、划酒拳變個人似的情緒釋放……這些台灣人不陌生的日常身體,以直白的戲劇編排,被收攏進被林祐如稱為「台灣風情」的段落,她說:「你看到,就知道這些來自台灣,當你身在其中,感覺到這些限制,可能痛苦,但會不會隔了一段距離,就可以讓人平心靜氣地感覺到當中的荒謬。」

在異鄉,開始找自己

二○一四年是編舞家拉開距離的契機。那年她因「文化部選送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於隔年赴巴黎Cité des Arts駐村,看到了六七十歲長輩開趴到深夜的自在快樂;遇見了創作者對公眾開放階段性呈現,不記成敗的開放溝通;也看觀眾穿著小禮服、筆挺西裝進劇場,「我發現過去我習慣的美感都不是我們自己的,比如在巴黎看表演,當地人會盛裝,但我們不會,那為什麼我們要帶著這些美感創作?難道是因為Pina(碧娜.鮑許)都穿長洋裝?難道因為她是歐洲最有名的舞團?我好像被他們的美感綁架了。」

林祐如也在異鄉的每一回自我介紹中,經歷了「找自己」的過程,與其談「台灣製造」的優異舞者身體,她更想釐清的是「來自台灣」的意義,「我對『來自台灣』的標籤感到薄弱,有一次有個歐洲人問我『那你們的交通工具是牛嗎?』我分不清那是真誠的詢問,還是羞辱。這個作品不是宣示,而是去嘗試認識自己的土地,去認識自己究竟如何長成。」

她想起過去陸軍官的父親來看她的演出,總是說「看不懂」;她想起年歲近百的奶奶身體健康但總操勞,從未有過開口大笑、放縱快活的身體經驗;她想起長年與各領域創作夥伴親密的身體工作,但她卻不真的了解他們的生活……她反省:「我在歐洲感覺到亞洲人的身體狀態、與家人的相處模式、教育模式,也發現自己不認識土地、不認識周圍的人,不認識自己。這是創作的開始。」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林祐如小檔案

生於花蓮,曾為雲門2舞者,現為自由舞蹈工作者。2010年因國藝會「新人新視野」開啟編舞,2017年於兩廳院新點子舞展發表《朵朵》,曾受邀至法國鳳凰劇院及巴黎聖德尼國際舞蹈節演出。2018年任兩廳院長期駐館藝術家,從「肢體」出發,與臺藝大各領域的學姊們組成的「和好玩實踐室」合作,為國小一至六年級視障兒童舉辦工作坊,讓視障學童在參與藝術體驗的同時開啟表達與交流的機會。

她為此還去了國美館開設的相關工作坊實習,了解孩子們實際的需求。在兩廳院規劃的工作坊以「時間的疆域」為框架來設計主題,比如在主題為「吃掉時間的怪獸」的課程中,要讓孩子們感受身體的重量,表達感受。林祐如分享,課後有個7歲的孩子說:「不管時間的長短,我就是爸媽的重量,而且是很重很重的……」也有視障的哥哥跟明眼人弟弟一起參加,讓弟弟把眼睛遮起來,結束後,弟弟跟哥哥說:「我知道你為什麼這麼慢了,以後我會等你。」林祐如說著,眼眶又泛淚,不打自招:「常常孩子們在場上說話,場後是老師們哭成一團……」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