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上的詩人》專輯(玉山社、環球唱片 提供)
藝@CD

看似一體,又一體多面

鋼琴家伉儷魏樂富與葉綠娜是台灣雙鋼琴演奏的先驅,兩人加乘的智慧更在專欄、教學、廣播、策展等方面表露無遺。幾年前魏樂富感於台灣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歷史,令他思及故鄉德國二戰時納粹造成的創傷,於是寫下相關故事,衍伸出音樂演出製作,後再發展出《鋼琴上的詩人》專輯與《暗夜的螃蟹》繪本,多面向的呈現,讓閱聽者立體感受藝術家對歷史的反思。

鋼琴家伉儷魏樂富與葉綠娜是台灣雙鋼琴演奏的先驅,兩人加乘的智慧更在專欄、教學、廣播、策展等方面表露無遺。幾年前魏樂富感於台灣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歷史,令他思及故鄉德國二戰時納粹造成的創傷,於是寫下相關故事,衍伸出音樂演出製作,後再發展出《鋼琴上的詩人》專輯與《暗夜的螃蟹》繪本,多面向的呈現,讓閱聽者立體感受藝術家對歷史的反思。

藝術是人類將無形的思維化為具體的表現,藝術家藉著樂器、肢體、文字、畫作或是電腦軟體為工具表現,因此被定義音樂家、舞蹈家、劇作家、演員、畫家、工程師……然而人的意識與創作是流動、也是交互作用的,打開藝術家的內心,絕非局限於一個領域。繽紛多彩的世界,你我都難以想像。如同鋼琴家魏樂富與葉綠娜伉儷,不僅為台灣雙鋼琴演奏的先驅,兩人加乘的智慧更在專欄、教學、廣播、策展等方面表露無遺。

樂和語  傳遞一段故事

幾年前魏樂富因病修養期間,常去二二八紀念公園散步,歷史的痕跡讓他回憶年少時在德國家鄉,看見國人為納粹在二戰時造成的創傷而自省,藉由政府、民眾及藝術家之手轉換意義。但面對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他自問:「有關台灣創傷二二八事件和大屠殺延續下來的生命藝術在那裡?我們有博物館,我們有文物,我們有故事,然而藝術的大主體在那裡?為什麼我們需要它?將過去的惡夢挖出是智舉嗎?還是讓它們沉睡?」為此,他編寫了一個故事,講述一位女兒回憶起母親在知曉丈夫被槍斃之後,企圖帶孩子投海自盡,卻因為弟弟看到海邊小螃蟹要求帶回家養,讓母親清醒痛哭而放棄死意。

二○一六年,魏樂富因為指導演員如何在荀貝格《華沙的存活者》音樂進行中同步朗誦,獲得了啟發,在隔年偕同葉綠娜製作演奏會。在妻子演奏鋼琴時,他也以「說書人」的角色朗誦詩作,包括自己創作的《暗夜的螃蟹》、舒曼的《荒野的男孩》及李斯特《哀傷的僧侶》。而在今年六月底至七月間,兩人更帶著製作巡迴德國多個城市。

CD與書  收藏時間的藝術

只不過,表演藝術總與時間共同流逝。然可喜的是,當時的演出現場,如今有《鋼琴上的詩人》專輯,以CD與DVD雙片的方式保留了聲音與影像,得以讓人咀嚼再三;而有感於聆聽音樂會的深刻經驗,國寶級畫家陳景容也繪製了三幅畫,置於封面與小冊編輯中,讓樂迷欣賞收藏。同時《暗夜的螃蟹》一文,也由出版社精心設計。中英文印製之外,更找來藝術家潘家欣以剪紙藝術作為插圖,在黑白衝突的色彩與鋒利刀痕的「刻畫」中,閱讀一段驚心動魄的印記。

「螃蟹橫著走。至少在這裡,台灣,人是向前走的;是的,他們相信自己是向前走。/可是現在我得回頭——回到許多年前,回到那天晚上,我的生命被一隻螃蟹拯救之時……」魏樂富的文字力道十足。化為表演,當朗誦搭配著琴聲交織時,那韻律、節奏、音色加上情緒的起伏,使得言語與音樂融合,成為彼此的延伸。有繪本與專輯在手,集結了文學、音樂、美術、表演等眾多元素在一個主題中,恰似兩人雙鋼琴德國巡演的節目副標——「心=語=樂=生命」——在等號的連結下,看似一體,但又一體多面。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