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思想不短路
蜉蝣ㄘㄗ
挑戰邊界
☆<コ:彡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黑夜白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
柏林
奇切斯特
巴黎
首爾
北京
上海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音樂
藝號人物 People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
指揮.不指揮 / 42
-
十個問號,掀開「他」的神秘面紗 / 44
關於「無聲音樂家」的小秘密(一) -
十個問號,掀開「他」的神秘面紗 / 45
關於「無聲音樂家」的小秘密(二) -
酒神、暴君、哲學家 那些點亮舞台的音樂魔法師 / 48
指揮個性百態 -
在音樂與技巧之外 指揮還需要…… / 54
一個年輕指揮家的心得體悟 -
國家交響樂團新任藝術顧問
準.馬寇爾 以尊重為根本 讓自己成為橋梁 / 58
-
臺灣國樂團音樂總監
江靖波 從西樂跨足國樂 「異」「同」中打造新聲 / 64
-
台灣當代合唱音樂的推手
陳雲紅 指揮人聲三十載 搭建合唱的諾亞方舟 / 68
-
揮灑音符的背後 不可承受之「輕」的坎途 / 72
台灣新銳指揮的養成之路
即將上場 Preview
戲劇
戲劇
戲劇
音樂
特別企畫 Feature
-
2020表演藝術回顧 / 86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88
現象1 一場瘟疫翻天覆地 回省初心逆風昂揚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91
現象2 李永得接任文化部長 延續藝文紓困、激盪文化創造力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92
現象3 文化部預算減少25% 強化科技藝術應用創新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94
現象4 文策院成立滿周年 孵化IP進行式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95
現象5 劇場數位優化元年 創作與服務全面啟動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96
現象6 Podcast打開耳朵經濟 翻攪藝文新浪潮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97
現象7 地方複合場館持續興建 牯嶺街小劇場千日整修再打開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97
現象8 慢火延燒廿年 團隊倉儲與排練場問題懸而未解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98
現象9 走「出」劇場漫步看戲 行銷城市也回應地方 -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 99
現象10 疫情翻轉世界 旅外音樂能量回流台灣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0
鄭宗龍 正式接掌雲門大旗 邁向身體的新旅程 / 100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0
Baboo 不斷挑戰劇場可能 持續開展創作跨度 / 102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0
莊東杰 承先啟後歐陸發光 寫下樂壇新頁 / 104
焦點專題 Focus
-
告別2020的幾種方式 / 108
-
戲曲╱戲劇演員
朱安麗 願為微光,照亮大家 / 110
-
劇場╱電影演員
莫子儀 我的演化就是因為拒絕進化 / 111
-
舞蹈家
葉名樺 告別會讓我輕輕卡住的年少心 / 112
-
小提琴家
陳銳 台灣已是家 爸媽一起來台跨年 / 113
-
告別庚子年 與表演一起甩開陰霾 / 114
演出評論 Review
戲劇
戲曲
新銳藝評 Review
-
後疫情時代的「劇場─電影」 跟著《安娜與蘇珊》反思媒介形式 / 120
評窮劇場 X 足跡《安娜與蘇珊》 -
IP轉譯劇場的科技迷思 / 121
評故事工廠《我們與惡的距離》全民公投劇場版 -
可惜這一屋子的精緻 / 122
評唐美雲歌仔戲團《光華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