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明有感台灣人對自己生活的環境不熟悉,無法與腳下土地連結,導致產生認同危機。於是,他展開深入民間的拍攝計畫,捕捉各地風土民情,希望能為台灣庶民生活的真實樣貌留下紀錄。
回探台灣舊時光,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重現1970-80年代電視紀錄片──「芬芳寶島」系列。由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發起,以台灣風土民情為主題,「芬芳寶島」全系列以16mm膠卷拍攝,共約34集於當時的國營電視台──中視播映,首季1975年開播,第二季則於1980年年底播出。這些影像在塵封多年後,經TIDF團隊費心搜尋資料,並由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進行膠卷數位化及部分修復工作,才拼湊出如今樣貌,令珍貴影像得以重見天日。
TIDF精選其中9部作品,聚焦民俗文化與地方文史風情,再現昔日台灣的社會風貌,並從中探究當年主流社會的價值觀。策展人林木材表示,「芬芳寶島」被認為是台灣重要的「鄉土紀錄片」,在主流媒體多被黨國壟斷的年代,「芬芳寶島」的出現象徵著一種回歸本土與民間的影像解放,為紀實影像拓出了一條新道路,具高度文史價值。其中,更有3部數位修復作品將於影展世界首映,十分可貴。
黃春明、張照堂搭檔 《大甲媽祖回娘家》台語原版將於影展重現
「芬芳寶島」系列的製作緣起,來自黃春明有感台灣人對自己生活的環境不熟悉,無法與腳下土地連結,導致產生認同危機。於是,他展開深入民間的拍攝計畫,捕捉各地風土民情,希望能為台灣庶民生活的真實樣貌留下紀錄。
系列首作《大甲媽祖回娘家》(1975)由黃春明導演,張照堂攝影,兩人跟拍八天七夜大甲媽祖遶境全程,完整記錄信眾一路從台中步行到雲林北港,再護駕媽祖回大甲的壯觀儀式。當年因語言政策禁止方言,故須以國語播出全片,本次TIDF將放映經數位修復的「台語原版」,更顯語言與民俗之美。
除了《大甲媽祖回娘家》之外,黃春明與張照堂還合作了《淡水暮色》(1975)與《咚咚響的龍船鼓》(1975)。前者拍攝淡水河畔中西交融的建築與港口文化,傳教士、漁船和觀光客來來去去,堆疊出豐富的歷史肌理和人文特色。本片經數位修復後,將於TIDF世界首映;後者記錄鼻頭角端午節,眾人擠滿河岸爭睹龍舟比賽的熱鬧光景,以鏗鏘的台語旁白,生動呈現當時濃厚節慶氛圍。
時光台灣:1970-80s「芬芳寶島」系列精選
大甲媽祖回娘家(數位修復版)The Homecoming Pilgrimage of Dajia Mazu (Digital Restoration)
黃春明HUANG Chun-ming|台灣Taiwan|1975|DCP|Colour|27 min
淡水暮色(數位修復版)The Twilight of Tamsui (Digital Restoration)
黃春明HUANG Chun-ming|台灣Taiwan|1975|DCP|Colour|26 min
咚咚響的龍船鼓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黃春明HUANG Chun-ming|台灣Taiwan|1975|DCP|Colour|24 min
中央市場的一天 (數位修復版)A Day at the Central Market (Digital Restoration)
汪瑩WANG Ying|台灣Taiwan|1970s|DCP|Colour|25 min
金色中港Gold for the Gods
余宜學YU I-hsueh|台灣Taiwan|1975|DCP|Colour|24 min
無名英雄的貢獻-瑞芳礦業Heroes with No Name: Coal Miners in Ruifang
夏祖輝HSIA Tsu-hui|台灣Taiwan|1975|DCP|Colour|25 min
烏魚來的時候(數位修復版)When Mullet Come (Digital Restoration)
王菊金WANG Chu-chin|台灣Taiwan|1977|DCP|Colour|26 min
日月潭傳奇Legends of the Sun Moon Lake
吳桓WU Huan|台灣Taiwan|1975|DCP|Colour|25 min
神奇的蘭嶼The Mysterious Lanyu
鄭慶全CHENG Ching-chuan、廖賢生LIAO Hsien-sheng|台灣Taiwan|1981|DCP|Colour|24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