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劇《緞子鞋》中一景。(Elisa Haberer 攝 巴黎歌劇院 提供)
巴黎

巴黎歌劇院推出《緞子鞋》慶祝藝文場館重啟

《緞子鞋》的故事背景是西班牙黃金時代,主軸為男女主角的苦戀,因個人及國際政治因素牽絆,至死無法廝守。克羅岱爾於1919至1924年在亞洲擔任外交官期間寫成此劇,原劇本長達12小時,歌劇版則縮減為6小時。

《緞子鞋》的故事背景是西班牙黃金時代,主軸為男女主角的苦戀,因個人及國際政治因素牽絆,至死無法廝守。克羅岱爾於1919至1924年在亞洲擔任外交官期間寫成此劇,原劇本長達12小時,歌劇版則縮減為6小時。

經歷6個月的關閉,法國終於在5月19日開放藝文場所,熱烈迎接觀眾。巴黎秋季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也推出去年秋冬被擱置的節目。但梅花座措施造成收支不平衡,加上晚上9點宵禁限制,部分劇院仍選擇暫不營業。法蘭西劇院(La Comédie française)則為了防疫考量延後開幕。

這幾個月來持續推出線上演出的巴黎歌劇院,以當代歌劇《緞子鞋》(Le soulier de satin)隆重慶祝劇院重啟。這齣作品改編自20世紀法國劇作家保羅.克羅岱爾(Paul Claudel)的劇本,由得巴維(Marc-André Delbavie)譜曲並擔任指揮、諾德 ( Stanislas Nordey) 執導。

《緞子鞋》的故事背景是西班牙黃金時代,主軸為男女主角的苦戀,因個人及國際政治因素牽絆,至死無法廝守。克羅岱爾於1919至1924年在亞洲擔任外交官期間寫成此劇,原劇本長達12小時,歌劇版則縮減為6小時。

克羅岱爾的戲劇語言極富音樂性,場景也夾帶大量音樂描述。因故事橫跨4大洲,作曲家也使用不同國家的樂器豐富聽覺旅程。此外,因劇本原就顛覆傳統戲劇的寫作規則,歌劇版也刻意打破常態讓男低音皮薩羅尼( Luca Pisaroni)和女中音雨波(Eve-Maud Hubeaux)詮釋兩位主角,讓人更深刻體會角色承載的厚重宗教、政治包袱。

導演諾德亦尊重劇作家對亞洲傳統戲劇的偏好,用簡單俐落的舞台設計,並忠於劇本要求,讓不同表演風格共存:除電影明星芬妮.亞當(Fanny Ardant)聲音演出,數位知名舞台劇演員也有重要戲分,如柯林(Yann-Joël Collin)與波多赫(Cyril Bothorel)的搭檔,自然詼諧地將舞台指示融入各景串場,流暢明確點出不同時空的切換,為這個沉重的愛情故事增添豐富活力。

志工真心話&答客問廣告圖片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