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Every Good Boy Does Fine》
Jeremy Denk/著,Random House Audio,2022
還記得第一次在Marlboro Music Festival 聽到Jeremy Denk 演奏。每顆音,每個休止符都充滿了想法與說服力。一天雨後,我問他:「音樂這麼的主觀,如何才能保有自己的聲音?」他靦腆地回答:「音樂家看到的宇宙是與眾不同的,既瘋狂又美妙,所以我都把看到的寫下來!」這本自傳是一位傑出音樂家的拜師之路;並藉由他靈動細膩的文字一窺瘋狂宇宙的樣貌。

02《陪你讀下去》
郭怡慧/著, 徐麗松/譯,路與書出版,2017
我很喜歡與作家做朋友,就如怡慧無時無刻都拿著小筆記本,深怕會錯失我和她隨性聊天所激盪出來的靈感。原來聆聽一個人說話的眼神這麼迷人;原來要說出值得讓人用心聽的話這麼的難。這本書與Jeremy Denk 的書相呼應:由教育出發,從領悟中尋找自己。文字與音符的宇宙原來如此相像,都充滿了奈米的細節,需要用心聽才能看見。

03 《How War Changed Rondo》
Romana Romanyshyn and Andriy Lesiv/著,Enchanted Lion Books,2021
要如何跟年幼的孩子解釋「戰爭」?此烏克蘭繪本用最柔軟但堅定的語言來描述戰爭的殘酷。原本充滿鳥語花香的輪旋曲(Rondo)被突如其來的黑暗籠罩並摧毀,居民們要同心協力才能讓家園重新歡唱。3位主角分別為脆弱的燈泡、氣球與紙飛機;引人反思遭受戰火迫害的人民跟他們何嘗不同?私心期盼這本了不起的繪本能翻譯成中文。

王佩瑤
活躍於國內外各大音樂廳;並於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擔任聲樂指導。2021年受國家兩廳院邀請擔任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浮光流影》節目策劃與演出,並於今年至衛武營巡演。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