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海報。(王泊 翻攝)
北京

聯盟十三城市資源 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登場

之前總在跌撞中上場的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今年展現了不同以往的面貌,除了與北京國家大劇院合作引進俄羅斯著名的《安娜.卡列妮娜》,還從法國、立陶宛、比利時和巴西邀來四部前衛新作,也呈現來自國內各地的作品十六部,作品可看性也大為提升。青戲節更主動結合杭州、深圳、濟南等十三個城市的青年戲劇節,成立「中國青年戲劇聯盟」,加大了各地年輕戲劇人的交流互鑑,為未來戲劇發展培植更全面的力量作準備。

之前總在跌撞中上場的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今年展現了不同以往的面貌,除了與北京國家大劇院合作引進俄羅斯著名的《安娜.卡列妮娜》,還從法國、立陶宛、比利時和巴西邀來四部前衛新作,也呈現來自國內各地的作品十六部,作品可看性也大為提升。青戲節更主動結合杭州、深圳、濟南等十三個城市的青年戲劇節,成立「中國青年戲劇聯盟」,加大了各地年輕戲劇人的交流互鑑,為未來戲劇發展培植更全面的力量作準備。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下稱青戲節)九月至十一月在北京舉行,本來已不被期待而只好奇它要怎麼玩的戲劇節,今年卻異常認真地籌辦。九月份青戲節熱鬧登場,兩岸卻各殞逝一位重要的戲劇人,令人唏噓。北京人民劇院青年導演、演員班贊在九月三日因心臟病突發過世;九月五日,台北盜火劇團的藝術總監、導演謝東寧在與癌症搏鬥一年多後也成為由人間到天堂的一道光。兩人都是全身心投入、無比認真努力地工作,卻都被迫提早離開他們熱愛的戲劇行業,北京和台北兩地的圈內朋友都萬分惋惜。兩位戲劇英雄所處環境不同,面對的困難不同,但一樣辛苦,一樣消耗。

痛英才殞逝  期待未來創作力

北京「話劇」的傳統和原創力在中國都是首屈一指,國家話劇院和北京人民劇院都是水準一流的國有劇團,還有大大小小數十個不同劇種的公有劇團,相對的,民間戲劇公司的能量也不能小看,自製大小規模的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然而進入廿一世紀,所謂「市場運作」成了中國戲劇生態的主體,藝術創作受到了不小的擠壓。二○一六年曾看過班贊執導的《一些契訶夫小戲》,節奏明快簡潔,調度順暢,甚至布景和道具都極盡巧思,留下深刻印象,算是在北京看過少數具有導演功底的青年導演之一。在這之前,他就以《丁西林民國喜劇三則》在各個城市的小劇場巡演,叫好叫座,頗得專業圈的好評,慶幸戲劇市場喜添一位生力軍。但是像班贊這樣有實力的導演和演員,大都以所在單位為基礎,工作之餘才做自己想做的創作,投入市場運作,成功必須步步為營。幸好中國市場龐大,希望永遠在面前招手。唯一可惜的就是當時還沒有看到他導的當代原創劇本的戲。

「原創」和培養年輕戲劇人是保持戲劇生態活力不可或缺的驅動力,就此而言,青戲節對北京的戲劇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十二屆青戲節的籌辦過程可謂跌跌撞撞,經費來自政府,沒有專責團隊,每年似乎都在辦與不辦之間徘徊猶豫,但每年也都急就章式地辦了,雖然辦到了讓人無所期待的境地,但這十二年畢竟真的帶出了目前檯面上的中堅力量,李建軍、王翀、邵澤輝、黃盈、楊婷和更年輕一些的丁一滕、孫曉星等導演都仍在戲劇崗位上奮力工作,尤其堅持在開拓新的表達形式道路上的王翀和李建軍,更被認為可能是未來戲劇發展的前導力量。

國內外精選作品齊聚  跨城市成立聯盟

綜觀此屆青戲節,首先是聰明地結合北京豐富的資源,與北京國家大劇院合作引進俄羅斯著名的《安娜.卡列妮娜》作為開幕大戲(雖然演出時間在十一月),另外從法國、立陶宛、比利時和巴西邀四部前衛新作。這五部外國作品已讓人眼睛一亮。國內作品共十六部,來自全國各地,八部純演出,八部演出兼競賽,入選作品將被帶至法國亞維儂戲劇節演出。國內作品的評選一反以前對於不成熟的容忍,提高了可看性。作為戲劇節,這樣的內容是過關的,也令人期待,成功已在路上。而更讓人精神一振的是北京青戲節眼光放大眺遠,主動結合了杭州、深圳、濟南、蘇州、天津、大連、合肥等十三個城市的青年戲劇節,成立「中國青年戲劇聯盟」,加大了各地年輕戲劇人的交流互鑑,為未來戲劇發展培植更全面的力量作準備。

這兩年受中美貿易戰和國家政策對藝術發展的限縮,中國的演藝市場也起了不小變化,也許整體經濟規模並未受到影響,但發展的面向傾斜則不可避免。北京青戲節此時重振旗鼓,也許會對戲劇藝術的創作發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且如此期待吧。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