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育
劉育育(劉育育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四) 座標:苗栗

比較後的城鄉界線→→劉育育:「地方不是城市的附屬」

論及城鄉,我們不得不思考到兩者間的界線。而關於界線,劉育育深有所感:「你必須先看到他者,才可以映照自我、看見家鄉的文化特色是什麼。」

本次採訪時間為12月初,劉育育幾週前才確認自己成為苗栗苑裡的新任鎮長,而其於在地的耕耘且非一朝一夕,無論是創辦獨立書店「掀冊店」、籌辦「海風季」藝術節,皆可看見劉育育及其夥伴欲以藝術文化深入故土的決心。

「我是來自傳統勞動家庭出生,父親從事木工裝潢,所以我們家只有木工用的那種小貨卡,沒有房車。」劉育育說所有的差異性都是比較出來的結果,父親那輛小貨卡則是她第一次意識到城鄉、貧富之間的區別,「像我們家有3個小孩,如果全部坐進貨卡,就有人要坐在中間的木板上,或者是像我,我要坐在媽媽膝蓋上。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頭也會撞到車頂。記得有次跨縣市去台中玩,看到前面小客車的人轉過頭來嘲笑我們。」

「掀冊店」書店。(劉育育 提供)

偏偏,若非經過此般比較,我們恐怕很難覺察故土的樣貌。成長過程中,她輾轉於台中、台北求學多年,回返苑裡,看出去的日常都變得意義非凡。她說:「某些時候,我們把在地的傳統維持住,外地人過來走一趟觀光導覽,看到傳統理髮師父刮鬍子、掏耳朵,或者是婦女編織藺草……這些小時候我們非常熟悉的景象、氣味,此刻都像是一種展演。整個苑裡就如同一個劇場空間,當藝術文化有了這一層轉譯的方式,一切變得相對包容、有開放性。」

「海風季」演出現場。(劉育育 提供)

如苑裡之屬的鄉村小鎮,過去經常被視為城市的附屬品,「因為過去主流的思考方式,會認為最能帶動經濟發展的才是大城,鄉村只能提供農業或者自然資源。」劉育育說,她做的所有事情,都像是要翻轉這層概念,「地方有能力去思考自身主體性的發展、奪回主導的權力。我們一同尋找出來的文化特質,不會只是一個吉祥物,而是能透過這些行動,找到地方生活之人的認同感。」

「掀海風小旅行」活動現場。(劉育育 提供)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3/02/07 ~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