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是離城歸鄉的社造先驅。(于國華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四)

台灣風土正在轉變,千禧青年離城歸鄉的生活選擇

這幾年,總有些我們認識的青年朋友,離開都會移居鄉鎮,可能創業、可能繼承家業,展開新生活。離城歸鄉的青年,為鄉鎮帶來重生的希望,也為都市人創造了鄉村生活的美好想像。

日本在1990年代出現青年離城歸鄉現象,媒體創造了新名詞,描述3種移居型態:從都市移往鄉村的「I-TURN」、從鄉村離家再返家的「U-TURN」,從鄉村離家入城、再移居另一個鄉村的「J-TURN」。2015年日本推動「地方創生」,以政策支持青年歸鄉,為人口減少、產業蕭條、社會結構瓦解的鄉村創造生機。

1990年代的青年離城歸鄉潮

台灣在2019年推出「地方創生」政策,同樣支持青年返鄉;但1990年代興起的地方文史復興運動、文建會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曾經號召了一批青年離城歸鄉。

任職媒體的謝敏政,1994年帶著太太離開台北、回到家鄉嘉義縣東石鄉,成立「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1996年,「船仔頭的呼喚」全國文藝季活動躍上媒體,成為社造的著名案例。雲林人廖嘉展1993年離開台北、出任嘉義縣新港鄉的新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後來出版《老鎮新生—新港的故事》記錄他在新港的工作。1996年廖嘉展和太太顏新珠再移居埔里,創辦「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展開大埔里社區20多年的社造故事。

建築師黃聲遠是另一種離城歸鄉的典型。1993年自美國深造歸來,在宜蘭創辦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此後大部分建築作品都在宜蘭。他的夫人、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喜歡居住宜蘭的生活,30年前從台北移居宜蘭、任職宜蘭文化中心,成為國際童玩藝術節成功創辦的主要執行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