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麗斯.塔莉廳的外觀,大型的透明玻璃,與路過的行人產生緊密的連結。(李秋玫 攝)
焦點專題 Focus NSO美日巡演追蹤報導 NSO美日巡演現場直擊!

開箱林肯中心的愛麗斯.塔莉廳與大衛.葛芬廳之吳蔡劇場

世界級的音樂廳屈指可數,而美國紐約就擁有兩個頂級的音樂表演場地。除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外,另一個就是知名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簡稱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事實上,林肯中心並不只是一個場或一個廳,而是集合12個表演藝術相關單位,包括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大衛.葛芬廳(David Geffen Hall)、大衛.寇克劇院(David H. Koch Theater)、紐約表演藝術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愛麗斯.塔莉廳(Alice Tully Hall),以及茱利亞學院(Juilliard School)。尤其是前3者環繞著一個噴泉,演出時3個廳的中場休息不一定同時,但時常交疊。走出陽台上遙望,常能看到彼此對演出討論的百態,蔚為奇觀。

紐約素以節奏快速聞名,各個場館名稱也時有更迭。有的場館當然希望名稱永久流傳,但如大衛.寇克劇院就表明只願掛此名50年,之後主事者就要另謀出路。先不論誰是誰非,本文就以本次NSO造訪的愛麗斯.塔莉廳、全新改造的大衛.格芬廳與吳蔡劇場,以及林肯中心在大衛.格芬廳設置的無障礙設計為介紹重點。

愛麗斯.塔莉廳的50年計畫

愛麗斯.塔莉是聲樂家,也是一位熱愛藝術的慈善家,由於她的主要捐款與協助建造,因此這個廳以她的名字命名。但在最初建造時,她仍不確定是否要用上自己的名字,直到1969年建造完成時,確認這個擁有1,000多個座位的音樂廳音質絕佳、空間舒適,才首肯冠名。愛麗斯.塔莉廳是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的基地,鼎鼎有名的茱利亞學院,也在這棟建築物中。在1969年創建之時,他們的核心就在於「教育」,因此不只歡迎表演者、觀眾,也希望有學生前來。這就是為什麼在這棟建築物中,員工們都愛以校園(campus)這個暱稱來稱呼所有場地。

2009年前,愛麗斯.塔莉廳並非現在這個樣子,而是有著大片外牆及小窗戶以與外界隔絕。直到「50年計畫」開展動工,才將建築物重新以三角形的大玻璃圍起,如此一來,建築物揭開神秘面紗,不僅讓更多觀眾走進來,樓上學校的芭蕾教室、交流空間等都能夠更透明。有趣的是,這棟建築物入口處正巧緊接著1904年紐約第一條蓋起的地下鐵,早期地鐵並不深,只要往下走20階就到了月台。這對在隔壁聆聽室內樂的觀眾來說,可說是個極大的挑戰。因此在重新構建時,就設計隔絕了地下鐵的巨響,改造為非常安靜的表演空間。

一樓明亮的玻璃內,平日有沙發與桌椅供來客或學生休憩等候使用,美輪美奐的布置讓過客感到賞心悅目。近年疫情期間也提供了人們意外的驚喜,茱利亞學院的學生曾隔著玻璃舉辦音樂會及舞蹈表演,在遵守防疫的規定下,他們將聲響傳播至外面,吸引了上百位民眾聚集在外觀賞現場演出,用藝術鼓勵著紐約市民、安撫久未接觸藝術的人心。

除了音樂、舞蹈之外,很多人不知道林肯中心也有電影組織,而愛麗斯.塔莉廳正是紐約電影藝術節的中心。由於林肯中心從1963年紐約電影節開始以來便參與策展,因此這個廳也被利用來播放電影。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