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歌劇院上演勞資糾紛
大都會歌劇院的勞資糾紛愈演愈烈,院方指出疫情對未來的賣座率將有嚴重打擊,而防疫措施又會提高製作成本,所以人事開銷必須縮減,因此要與工會重新議約,但遭工會拒絕,雙方展開長期抗戰
大都會歌劇院的勞資糾紛愈演愈烈,院方指出疫情對未來的賣座率將有嚴重打擊,而防疫措施又會提高製作成本,所以人事開銷必須縮減,因此要與工會重新議約,但遭工會拒絕,雙方展開長期抗戰
紐約在地最受矚目的兩大音樂團體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近期都宣布了新樂季(2018/2019)的節目,前者的領導班底全新上任,在地人不太熟的新音樂總監與捲土重來的新總裁,透過「在地性」的節目安排要與紐約人拉好關係;後者則因領軍四十年的列汶身體狀況、性醜聞等問題被開除,新任音樂總監聶切-瑟昆提早接棒,人事更迭比節目更受矚目。
四月中林肯中心的人事地震連兩發,而且都是重量級,一是傳說已久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列汶,終於確定退休,二是才就任三年的林肯中心總裁伯恩斯坦,竟然毫無預警地離職,令人錯愕。前者的接班人會是誰,是之後大家關注的焦點;後者則令人好奇這次閃電般的分手,背後到底有什麼內情?
紐約兩大音樂團體紐約愛樂與大都會歌劇院都有人事問題,但前者已經柳暗花明,後者則仍混沌難清。自從宣布將由荷蘭指揮家梵志登接任,紐愛的未來看似清晰許多,但未來將臨的「流浪期」,也是新總監的一項難題。而在位已經四十年的大都會歌劇院總監列汶,身體每況愈下,繼任人選眼看不找不行,但列汶的醫師又說他撐得住,可見其難捨之心,讓歌劇院要做後續安排也難。
在舞台上由白人扮演黑人或黃種人時,多以塗色變臉來呈現,但在現在的美國,這樣卻會招還種族主義的批評,以致今年大都會歌劇院《奧泰羅》新製作就宣布主角摩爾大將軍不會化黑臉妝,而另一個本由白人扮演日本人的《日本天皇》製作,也因怕招致批評宣布取消。因為這是歷史社會環境造成的種族不平等,涉及的是強勢族裔搶奪了弱勢族裔的話語權,這樣的政治問題,無法從藝術上解決。
這個夏天紐約歌劇圈不平靜,因為首屈一指的大都會歌劇院爆發勞資爭議,院方打算減薪,工會當然不從,於是隔空透過媒體互批放話,看不出溝通誠意。眼看新樂季即將來臨,樂迷也深恐重演一九八○年因勞資爭議停止演出的尷尬狀況。所幸雙方意識到這樣下去不利於解決問題,終於達成協議,解除了歌劇院開天窗的危機。
因為俄國總統普亭在今年六月簽署法案,禁止「宣傳非傳統關係」,使俄國境內的同志感受威脅,也引發各國人士的強烈反應。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開季首演柴科夫斯基《尤金.奧涅根》,演出的俄籍指揮葛濟夫與女高音安娜.涅翠柯,都遭到抗議並被要求表態,而且抗議從場外延燒至場內,讓所有觀眾都得面對這個事件。
公關出身的大都會歌劇院經理葛伯,近來因為干涉美國最重要的古典音樂雜誌《歌劇新聞》的評論文章,而備受批評,後來雖因眾怒難犯而收回成命,但葛伯干涉媒體自主的事件這次也並非首例。
費森斯坦以降,許多導演企圖從現代角度檢驗歌劇演出,尋找一種與音樂之美與力相互匹配的表演形式;也有許多導演努力將傳統劇目和現實生活連結。在他們手中,古典世界不再只是懸空的心靈居所,而能夠幫助我們從中找到與時代的對位關係。歌劇在廿世紀吸引了更普及的觀眾,遠勝其前兩個世紀的創作全盛時期,這正是現代歌劇演出不斷求變求全的成果。
領導大都會歌劇院四十載的資深指揮家列汶,從二○○六年身體就亮起紅燈,頻頻因恙取消演出,大都會歌劇院這個樂季甚至都沒排他上場指揮。去年十二月初,大都會終於正式宣布他到二○一三年樂季結束都不再指揮的消息,也讓人引頸期待,會是誰能來接列汶的班?而最可能的,就是剛接任大都會首席指揮的路易西。
【台灣】 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第九屆的「台新藝術獎」,已於二月底遴選出入圍作品。表演藝術類的十個節目中,再度入圍者有台北市立國樂團及世紀當代舞團。本屆音樂類作品《很久沒有敬我了你》及《時空情人音樂會-舒曼與南管的邂逅》都傾向傳統與多元化的創新;而另兩場《BIS搶先聽─旋擊炫技》及《雲山雁邈》則都是國樂節目。戲劇類中,除了亞洲劇團的《假戲真作》及台灣豫劇團的《花嫁巫娘》外,特別的是扯鈴為創作主軸的《奇幻旅程》,及倒立特技所建構出的《透明之國》也雙雙入圍。舞蹈類則有《SPIN 2010》及《婚禮/春之祭》。今年的「台新藝術獎入圍展」依舊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大獎得主將在5月14日頒獎典禮揭曉。(李秋玫) 聲學專家林宜勝過世 國內聲學、錄音學的權威林宜勝老師,於2月15日清晨因肝硬化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年73歲。消息一出,音樂界友人及任教的台北藝術大學及東吳大學師生皆同聲表達不捨。 人緣極佳的林宜勝,是台大外文系畢業,在大學前就與愛樂友人合辦台灣第一個民間管絃樂團「洄瀾管絃樂團」。雖然沒有正式的科班學位,但音樂的基礎深厚,演奏之外,對音響、錄音、聲學等都非常有研究,更是國內少數精通小提琴修復的才子。兩廳院開館時,他更曾對音樂廳的音響撰過大篇文章,引起討論。此外,他文筆相當流暢,除了評論及專文外,大提琴家卡薩爾斯傳記式的作品《白鳥之歌》就是他所翻譯。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任職洪建全視聽圖書館館長期間,無論是館藏、雜誌、出書、研討會、講座都是當時音樂界的指標。(李秋玫) 美狄亞音樂劇場《第8號當舖》演員甄選 由劇場編導蘇芷雲成立的「美狄亞音樂劇場」,意圖仿效日本寶塚集團全女班之音樂歌舞劇精緻取向,預計2012年演出改編自作家深雪作品的《第8號當舖》,將於三月中展開演員甄選。第一階段甄選將於3月19、20日舉行,甄選女角與男角,條件為165cm以下女性,視覺年齡介於20-35
勒帕吉為大都會歌劇院製作的《萊茵黃金》及Gotham Chamber Opera在New Victory兒童劇場演出的《穿靴子的貓》,以不同的手法及天差地遠的預算,巧妙展現了劇場化現實為想像的魔力。前者創造了大都會史上最大的佈景The Machine,歌手還要吊鋼絲唱歌,演得戰戰兢兢;後者則是以傀儡上陣,操偶者與歌者同台,卻依然展現奇幻魅力。
自二○○六年上任開始,大都會歌劇院經理吉爾伯以種種措施「改變大都會的文化」,令人印象深刻。但在○九/一○樂季不為金融風暴推出的八個新製作,卻是毀多於讚,令人擔憂吉爾伯與大都會歌劇院的未來前途。
似乎突然之間,歐美所有具規模的表演藝術機構,都開始了、或正在籌劃網上欣賞的服務。像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一票難求的拜魯特音樂節、美國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都讓樂迷可以不出家門,在家中欣賞精采演出。科技的進步可能改變了觀眾的欣賞習慣,但是否會影響進音樂廳或劇場看表演的意願?仍未可知。
當馬勒說「總有一天會輪到我出頭天」時,或許他就是預言今年春天的紐約。在沒有整數的生辰或忌日的情況下,卡內基音樂廳和紐約愛樂兩大古典音樂的龍頭,竟都以馬勒來結束本樂季,讓他出頭得十分徹底。
經濟蕭條對表演藝術首當其衝的影響是捐款與贊助,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每年年度經費的主要來源由三十億美元銳減剩下三分之一,立即的應變措施是緊急開會要求員工減薪,由總經理開始,員工從上到下減少百分之十的薪資。面對明年度新製作計畫,董事會決定刪除四個比較昂貴的製作;同時,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壓力,取消調漲票券的提議,希望留住既有的觀眾之外更希望維持售票的收入。
要拿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環系列」的門票,代價有多大?旅美導演楊世彭花了將近台幣十萬多元買了兩套票,華格納「指環系列」共計四齣,一輪演六天計十七個小時,加上美國內地來回機票及住宿,楊世彭不錯過世紀大製作,豪舉花下六千多美金,看得直呼過癮!
〔台灣〕 國際音樂營世界音樂篇 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將於五月六日至十一日舉辦「一九九六國際音樂營──世界音樂篇」,針對世界音樂樂器如甘美朗、搖竹、牛鈴、鼓樂等進行實際操作及敎學課程。整個課程是由民族音樂學者韓國鐄策劃執行,詳情可洽詢(04)3391141轉150硏發組。 (編輯室) 〔大陸〕 聲樂比賽報名 由文化部主辦的一九九六年全國聲樂比賽,訂於七月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在哈爾濱舉行,包含台灣、香港、澳門及各地的專業聲樂人員均可報名。分爲美聲組和民族聲樂組,比賽採初賽、複賽、決賽三級,初賽在北京舉行,參賽人員需附作品錄音帶。預計頒發三十個奬項。洽詢聯絡地址:郵編100722,北京,文化部藝術局音舞處,(010)401-2255-323;文化部台港澳司(010)401-2255-594。 (蕭勇) 交響曲《諾日朗》聲動巴黎 最近在法國舉行的「1996 PRES-ENCES國際現代音樂節」,中國作曲家張小夫的電子交響曲作品《諾日朗》大放異彩,受到專家和聽衆的一致讚揚。《諾日朗》從西藏喇嘛誦經和民歌手才旦卓瑪演唱的《里塘山歌》爲素材,用電腦將聲音作技術處理,使誦經產生低音部效果,而歌曲部分的音調則整個被提昇,概念表現了人與神的對話及對藏文化的反思。 這場音樂會是該音樂節的重頭戲,演出是在巴黎法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梅湘音樂廳舉行,現場布置了幾十個巨型音箱,另置兩面特大銅鼓,以及鑼鼓等中國樂器,張小夫身居音控台,打擊樂手則在台上呼應。 (蕭勇) 《中國京劇百科全書》計劃出版 爲了振興京劇藝術,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決定用三年時間完成《中國京劇百科全書》的出版,全書總預算二百萬元,現已得到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的資助。《中國京劇百科全書》內容涵蓋京劇史、導演、京劇敎育等各方面,預計三百萬字,含圖片二千五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