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

池上秋收15周年 林懷民帶池上學子跳《薪傳》

文字|張慧慧
攝影|劉振祥
官網限定報導  2023/10/23
池上學子演出的《薪傳》中〈耕種與豐收〉段落。 (劉振祥 攝 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2023年「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邁入15周年,適逢雲門舞集50周年,台灣好基金會與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邀雲門重返池上演出《天光.霞》,此作自藝術總監鄭宗龍《霞》(2022)脫胎,從雙版本重編為池上專屬版,鄭宗龍透露原本想演出《毛月亮》,但「《霞》的天光是人情感的折射,更適合池上」。

2023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2023/10/21~22

臺東縣池上鄉萬安社區天堂路稻田區

《天光・霞》少了燈光、影像等劇場的炫目視覺,但有天光雲影與難測的多變氣候,對舞者來說是一大挑戰。在10月20日的鄉親場中,舞者頂著30度高溫,在舞台上燙破腳皮,踩出血腳印,隔日又在20度低溫寒風中舞出COVID-19隔離期間的內在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每場演出最末的「特別彩蛋」是池上學生上台演出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經典作品《薪傳》中〈耕種與豐收〉段落,令全場觀眾姨母笑、掌聲不斷。

《薪傳》編創於1978年,這支首演於台美斷交當天、直白有力地描述先民渡海開台的經典作品,於今年暮春由第八代雲門舞者全本重演後,這回「交棒」給池上國中與福原國小、萬安國小的學子演出〈耕種與豐收〉6分鐘段落,林懷民打趣地表示:「台灣有個『子弟戲』傳統,祖先來台灣沒有娛樂,良家子弟粉墨登場,這回是池上子弟歌舞娛親長。」

為了「娛親長」,16位孩子(年紀最小是小三生)自願報名參與演出集訓,由雲門退休舞者許嘉卿、蘇依屏手把手帶領孩子們排練了10次,學習舞蹈精神。

曾在2003年演出《薪傳》的鄭宗龍透露日前觀察林懷民與這群學童舞者的工作過程:「老師把孩子當職業舞者訓練。」林懷民說:「什麼是挑戰、目標、不放棄?這些孩子們在過程中全懂了。」

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梁正賢理事長回憶2013年雲門首度應邀演出《稻禾》,將活動改為門票制、培訓志工,打造2500席專業舞台的過程,「讓我們的學生有很不一樣的表現,當學生有了舞台、自信,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只孩子們的學業成績進步了,地方也更有凝聚力,「這在池上是很大的翻轉力量。」

梁正賢過去曾在採訪中指出:「希望池上百年不變,冀望孩子長大了,還能回到池上。這就是我們的將來,我們的責任。」對此,林懷民回應池上是個「凝聚力非常可怕的地方」,他說:「把一個孩子養的好,要全村的力量。孩子們跳的這一段,跟秋收舞台的所有的事情一樣,都是一整個村子做出來的事情。」

另一方面,雲門舞集亦於今年4月起,免費開放〈耕種與豐收〉授權全台各級中學呈現。學校申請後,舞團將派資深舞者擔任師資到校排練教學,延續舞作橫跨近半世紀的生命力。

中信-治癒12/11-17廣告圖片
Bravo-11/10-12/31廣告圖片
Authors
作者
香港artmate-12/5-11藝術家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