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何懸絲傀儡戲又叫做「嘉禮ka-lé」?(饒予安 繪)
劇場ㄟ冷知識

神秘禁忌,還是人文情懷?

懸絲傀儡少見多怪的小秘密

「傀儡尪仔╱傀儡尪仔╱咱敢不是傀儡尪仔……」不斷重複的歌詞,出現於陳小霞1991年首張專輯《大腳姐仔》的第一主打歌〈傀儡尪仔〉,其以「一條線,兩條線,十條線,百條線,傀儡尪仔的運命,條條著靠人來搬」為開頭,表現中文語境中的「傀儡」常被用來比喻無法自主、而受他人控制。對傀儡的印象除了歌曲,或看過街頭藝人操演骷髏,持拿吉他伴隨音樂舞動,或聽說傀儡戲的鄉野禁忌。然而多數人雖「聽聞」過懸絲傀儡,卻少「見」其真身,如此神秘的懸絲傀儡,其實是飽滿人文情懷的儀式戲劇。

「傀儡尪仔╱傀儡尪仔╱咱敢不是傀儡尪仔……」不斷重複的歌詞,出現於陳小霞1991年首張專輯《大腳姐仔》的第一主打歌〈傀儡尪仔〉,其以「一條線,兩條線,十條線,百條線,傀儡尪仔的運命,條條著靠人來搬」為開頭,表現中文語境中的「傀儡」常被用來比喻無法自主、而受他人控制。對傀儡的印象除了歌曲,或看過街頭藝人操演骷髏,持拿吉他伴隨音樂舞動,或聽說傀儡戲的鄉野禁忌。然而多數人雖「聽聞」過懸絲傀儡,卻少「見」其真身,如此神秘的懸絲傀儡,其實是飽滿人文情懷的儀式戲劇。

1. 為何懸絲傀儡戲又叫做「嘉禮ka-lé」?

刻木為偶作戲演出,泛稱傀儡戲。依操作分類有懸絲傀儡、杖頭傀儡、掌中傀儡(布袋戲)、鐵枝傀儡、水傀儡等。閩南地區慣習將懸絲傀儡戲簡稱為「傀儡」,其閩南語發音為「嘉禮ka-lé」,意即「最嘉之禮」或「加禮」——隆重的殯婚嘉會中的最大禮數。嘉禮最早出於周代制定的五禮(吉、兇、軍、賓、嘉)中,嘉禮是指規範飲食、冠昏、賓射、饗燕、賀慶等禮節。東漢《風俗通義》提到:「京師賓婚嘉會,皆作魁櫑,酒酣之後,續以挽歌。魁櫑,喪家之樂。」句中的「魁櫑」即「傀儡」,作為天地人神間的媒介,有敬神驅邪的祭祀作用,承襲至今日。

2. 構造除了木頭,還有報紙捲筒跟竹編?!

泉州系統的懸絲傀儡基本線位有16條,絲線集結至操偶者手持之提線板,又稱作「勾牌」,由彎鈎、長方形牌板和圓柱把手3個部分組合而成。懸絲傀儡的頭、手掌、足靴以木頭雕刻而成。為求提拉輕巧,且能操控彎曲扭動,而以竹篾(薄而狹長的細竹片)編製成兩段中空竹簍,分別是上腹作為肩、胸、背、另一段下腹作為臀和胯,連接上下腹合稱為「籠腹」,即為戲偶的身體。手臂以紙張捲製成上臂與下臂兩段柱狀紙捲筒,連結到末端的木刻「文手」,能控制手的張開合起動作。腿部使用苧麻或布料編成麻花條辮狀,連接木刻足靴。隨著可操縱的配線愈多,動作幅度愈多,如泉州木偶戲《馴猴》中,猴子的戲偶便多達30多條線,可操作騎腳踏車、戴面具、彈吉他等高度擬真的靈巧動作。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解說人

蔡易衛

來自雲林從事酬神戲的布袋戲家庭,雲科大文資所肄業。經歷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台原偶戲團、廣達文教基金會、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文策院。接觸多樣藝術實驗,引發對傳統藝術「當代性」命題的探尋。2018年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駐村創作。2022年Fulbright Program紐約交流。目前擔任台北偶戲館館長。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