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所引起的氣候變遷已是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因此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國際間政府及民間單位開始積極減少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然而要進行減碳,就必須先從了解本身的碳排放量開始,就如同進行減重之前必須先量體重,了解脂肪分布,才能進一步設定減重目標與健身計畫。
國際間進行溫室氣體管理時,主要依據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於2018年公布的新版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標準及ISO 14067碳足跡標準來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ISO 14064-1是針對組織層級的溫室氣體量化與報告提供規範,一般稱為「碳盤查」。而ISO 14067則是以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技術來盤查組織的產品或服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一般稱為「碳足跡」。若以劇團為例,「碳盤查」是計算劇團(組織)的總碳排量;而「碳足跡」則是計算一檔節目製作整個生命週期的總碳排量。
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介紹
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將組織營運相關的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之排放與移除分為6個類別,包含:
- 類別1: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
- 類別2:輸入能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類別3:運輸造成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類別4:組織使用產品造成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類別5:使用來自於組織之產品造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類別6:其他來源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其中類別1是組織邊界內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一定要量化;而類別2至類別6是屬於組織邊界外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組織應考量溫室氣體盤查的預期用途,建立鑑別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重大性的準則與流程,將鑑別為重大的間接排放源納入報告邊界,計算組織「整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原則上碳盤查一年進行一次,每年追蹤排碳量,但若能以智慧化的方式隨時監控碳排量的數據變化,便可即時調整減碳策略,確保減碳成效。

溫室氣體盤查名詞解釋
2006年舊版的溫室氣體盤查標準是以三大「範疇」(Scope)進行分類,而2018年新版的盤查標準則是改以6大「類別」(Category)進行分類,這兩種分類用語常被廣泛交互使用,因此對入門者來說最容易混淆。以下針對主要溫室氣體盤查的專有名詞進行說明,並參見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疇示意圖。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一)
指來自於組織所擁有或控制之溫室氣體源(如廠房設備、車輛等)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包含固定式設施所產生的直接排放(如:緊急發電機、廚房天然氣)、工業製程的直接排放(如電銲)、交通運具所產生的直接排放(如公務車),以及直接逸散性的排放(如冷氣冷媒、二氧化碳滅火器)。
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
指來自使用電力或蒸汽之能源利用所產生之間接排放,例如場館所使用的台電電力。
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三)
指由組織活動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但該排放源並非組織自有或可控制的,包含組織委外的上下游供應鏈、原物料及貨物運輸配送、員工通勤、商務旅行、客戶和訪客交通、產品使用及廢棄等其他間接排放。
範疇三的盤查重要性常被忽略,但很多產業最大的排碳量是來自於範疇三,例如服務業。英國泰德美術館在2018╱19年的盤查報告中,便揭露其92%的碳排放來自於訪客交通。

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標準介紹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ISO 14067碳足跡盤查標準是計算分析組織的「產品」或「服務」於生命週期各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從原料提取、加工、製造、配銷,到產品使用及產品壽命終止之處置方式。對於藝文產業而言,舉例來說,就是計算一檔演出製作從設計製作、排練裝台、節目演出、拆台撤場以及最終處置演出製作物方式的碳排放。
隨著國際2050淨零排放的腳步,國內外藝文場館及藝術節慶主辦單位愈加重視自身以及藝術家或表演團隊的碳排放及減碳績效,未來藝文從業人員需要從以往習慣的「質性」描述,轉變為學習「量化」的方法,計算並追蹤自身的碳排量,才能有效回應利害相關者的要求,更準確地對外溝通永續績效。
參考資料:
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
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標準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2022年5月
TATE Carbon Footprint Executive Summary 20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