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判記》(張震洲 攝)
新銳藝評 Review

曲判30,古調新傳

評唐美雲歌仔戲團2023經典重現《曲判記》

唐美雲歌仔戲團 2023經典重現《曲判記》

2023/12/1~3  台北 城市舞台

1991年河洛歌子戲團推出「精緻歌仔戲」《曲判記》,登上國家戲劇院舞台,成為「現代劇場歌仔戲」代表作。30年過去,唐美雲歌仔戲團重新推出,保有原本劇情結構與唱詞,改良演出節奏、提升舞台美學、薪傳戲曲新秀,要讓過去轟動的歌仔戲傳奇,重新迎接新生代觀眾。

敘事節奏迎合當代觀眾 舞台美學打造不朽經典

早年河洛劇本多以大陸閩劇劇本移植,《曲判記》為張哲基、林芸生原著,後由石文戶導演修編成閩南語賓白與唱詞,此次舊戲新編,唐團青年編劇陳健星也參與其中。相較於1991年演出,2023年經典再現,劇情更動不多,唯二變化在於更換妹妹嚴秀屏得知兄長殺人之次序,不再以「線式敘事」,改「同台並演」,刪減調戲漁女之情節,讓妹妹在上舞台目睹慘事,作為序幕;過去有段胡御史求情嚴輝以及劉劍平向嚴輝辭別上任之幕,此次演出則改以嚴輝念白帶過。這些改變讓故事宛如倒敘法,埋下伏筆,不拖泥帶水,節奏冷熱交替,雖脫離不出「事隨人走」之敘事程式,尚保有大量獨白式唱段,卻運用敘事節奏調節角色衝突與事件推移,達到抒情與情節平衡,符合當代觀眾感受。

過往舞台較為簡陋,多以整片布景為主。而新世紀戲曲現象,著重提升動畫、燈光、舞台美術設計,豐富戲曲美學。於是場景以片景、布幕動畫改良呈現,訴諸相近色調配合,並運用圓弧階梯組成讓舞台空間感更立體真實,甚至能為演員演出服務。

傳統文武場融合西樂之設計,一直是唐團令人驚豔之處。而此齣戲將換場音樂「交響化」,點綴懸疑不安、平穩中緊張之氣氛。在「承接傳統」的價值上,把所有音樂空間留給最傳統的七字仔、都馬調、變調仔,一曲都馬調從慢中快板、散板、搖板靈活運用,大量唱段相接輪轉他調,回歸最原始鑼鼓點,流竄濃厚歌仔味,即便唱念節奏稍作修改,也不失風華。

歌仔戲編劇生態蛻變提升 新秀承功展演自身風采

對比當年歌仔戲編劇人才缺乏,「劇本荒」嚴重,多為移植對岸之劇本進行修編,當時故事多以順敘為主,人物塑造較為平面。如今,台灣已有傑出戲曲編劇人才,劇情也多見「互文效應」、「雙線敘事」,常以「人性」挖掘人物,與過往大不相同,反映出歌仔戲編劇生態急速蛻變提升。

此次重現採取上下半場不同演員「雙演」:林芳儀與唐美雲共演劉劍平,兩人聲腔接近,作表皆十分俐落,可謂一時之選、無縫接軌;小咪與吳旻蓁共演嚴白駒,上半場小咪有別於過去許亞芬飾演之紈絝跋扈,在桀驁不馴中帶點陰柔滑稽,頗有個人風範,使得吳旻蓁在銜接角色上,許多身段動作與範式產生些許落差,但求情哭腔之氛圍仍成功塑造極大渲染力,可圈可點。

回顧30年前演出的演員們,無一不是當今歌仔戲界大咖藝師。而從7月的《臥龍》至《曲判記》,這群新生代、小唐果們,看似承接前輩們的角色,實際在各個面向,除了承功,也走出自己的路。如下半場第一幕:梁芳毓與李嘉划船的寫意身段,彼此配合展現自身風采,讓人耳目一新。唐美雲謝幕時笑稱是「五代同堂」演出,台上前輩們一一傍戲牽引,新生代著實展現大將之風,或許這就是「經典再現」之價值,並非推陳,而是出新。

上世紀盛行之公案戲從河洛《曲判記》、《浮沉紗帽》到《御匾》等,官僚體系腐敗也以《天鵝宴》、《鳳凰蛋》等為代表。而新世紀劇場歌仔戲多以「挖掘人性」為核心內涵,本齣戲「情理法」之掙扎,何嘗不是另種深層人性?2021年唐美雲歌仔戲團再製《天鵝宴》,如今重現《曲判記》,觀眾共鳴仍在,古調仍然動聽,「承傳統,創新局」,不再只是口號,成為現代劇場精緻歌仔戲的根源與傳脈。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