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頭下,一段人生與藝術的密碼
(Norman Normal 繪)

今年的生日令人難忘,一早陸續收到許多祝福,賴在床上正開心地讀著,我突然眼尖發現其中夾雜著來自編輯的訊息,竟然被關心(催稿)了!原來心細的她發現2月過了一半我卻還是靜悄悄的,心生懷疑我可能誤以為一月的紙本雜誌已是最終刊,於是捎來問候。這一下我真是又喜又驚,喜的是還可以寫一次專欄,驚的是我能如期交稿付印嗎?

生日隔天依約赴友人家一同欣賞了《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 這首歌的紀錄片《那夜,金曲不朽》 (The Greatest Night in Pop),裡面珍貴記錄了在 1985 年 1 月底的一個神奇夜晚,46 位美國流行樂壇當紅巨星在全美音樂獎典禮過後齊聚好萊塢的 A&M 錄音室,錄下為非洲飢荒難民募款的不朽之作《四海一家》。 影片從發想藝人邀約名單開始,到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 與萊諾.李奇(Lionel Richie)寫歌的過程,一路跟拍至眾人在晚間 10 點左右陸續就位、並在壓力爆表的情況下徹夜沒睡錄音,到收工推開錄音室大門已是亮晃晃的白天的種種趣事,真正地與時間賽跑!

我一面看著一面內心激動不已,和時間拼命拉扯,這不就是我現在的生活寫照嗎?看著當時最有才華的一群人也是如此,我突然獲得了神奇的鼓舞。根據紀實影片,《四海一家》從發想到完成錄音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寫歌約花了一週,麥可.傑克森用錄音帶錄了成堆的哼唱旋律,直至錄示範帶 (demo) 前一天才正式完成。示範帶寄出給所有歌手和經紀人時(當年是郵寄卡帶)離正式錄音也只剩 4 天,此時許多人仍搞不清楚自己要唱什麼。正式錄音當晚不僅歌手們要在極度疲累的狀態下呈現完美,現場還有製作團隊與編曲家昆西.瓊斯(Quincy Jones),聚光燈、攝影機同時開拍。許多工作人員,所有人無償熬夜工作,而且那是一個盤帶機的時代,錄不好重來,光是倒帶時間就要好幾分鐘,大家時有不耐的心情可想而知。

看完紀錄片後熱血沸騰,上YouTube 搜尋後發現其實有更多當晚的彩排、錄音記錄沒有收錄在影片中,像是巴布.狄倫(Bob Dylan)看起來一直非常徬徨不知如何融入,最後竟是靠著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模仿他的唱腔、幫他現場伴奏練習,錄了好多個take(編按:錄音段落)才成功發揮(註)。每個未剪輯的影像單獨觀看並不具備故事性與戲劇張力,更像是流水帳一般,每一個收錄完成的音檔單獨聽也沒有意義,於是我想,原來這一切就像是在輸入密碼啊!歌手在錄自己那句時雖渾然不知歌曲全貌,但傾全力將才華注入成為了密碼中不可取代的一環,待製作人篩選整合後,密碼輸入即完成,不朽之作誕生。

以更大的層面來說,這部紀錄片也是如此,導演將心中的故事藍圖透過剪輯呈現,像是拼圖一樣還原了歷史,濃縮時間的同時也賦予了有層次感的故事線。這恰好也與我現在的生活再次呼應,過去兩年來我與共同製作人程杰、林偉中製作專輯《In the Cave》的過程,在導演楊偉新全程跟拍記錄下成了紀錄片《Triptych》,一起觀賞初剪時我們也是驚嘆聲連連:「哇!竟然有這段,完全不記得了!原來我們有說過這些話!」讓我想起以前看電視訪問電影裡的男女主角,他們常提到戲拍完很久後,在電影院一起欣賞首映時才第一次知道完整劇情故事,小時候的我覺得不可思議,至今都還記得這種美好而純粹的驚訝感受。

也許音樂與藝術身在其中是人生,旁觀者看起來都是密碼,但不論音樂藝術還是密碼,都是我們在繪製追尋自己人生的地圖。過去一年有幸參與雜誌的專欄寫作,很感謝 《PAR》 的邀約,希望我也在集眾人之力才能完成的雜誌中注入了我的專屬密碼。再回到和時間拉扯的這一題吧。到錄音前一刻都還在生東西、作曲、寫譜、改譜的壓力,我也親身經歷過多次,時間的急迫性雖可以讓許多決定變得果斷迅速(還好事後看來也都算是正確的決定),但內心的焦慮緊張絕對不是太愉快的事情。近日的一封電子郵件裡友人鼓勵我:「我們都很高興看到妳持續創新、發光發亮(不過偶爾也要考慮留白放空當樹懶)。」真是一語道破。

(註)

依錄音計畫與內容性質,每一次錄音方式皆異,有時會像此片中呈現的,先行將器樂錄好伴奏帶,錄人聲時就可以反覆重來、直到錄好。反覆重錄的長度可以是一整段主歌或副歌,也有可能只是一句歌詞。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