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野米劇場「此時新劇」平台打頭陣的作品《潛》,講述情人間的虐待關係,9月份在野米劇場的小工作室演出。(截自野米劇場臉書)
新加坡

兩平台推出培育編劇計畫,打造劇場創作未來

野米劇場新設立了「文藝部門」,今年推出一項嶄新平台「New & Now」(作者譯:「此時新劇」),旨在培育新劇本創作,為新創作提供演出機會。「此時新劇」公開徵集新劇本,獲選的劇本將受委約在野米劇場內呈現演出。為「此時新劇」打頭陣的是編劇Laura Hayes的新劇本《潛》(Dive),講述情人間的虐待關係,於9月份在野米劇場的小工作室演出。Laura Hayes是資深演員╱劇場人,可見「此時新劇」未必聚焦在年輕編劇,任何對創作劇本有興趣的劇場人皆可參與。

而另一培育年輕編劇的平台,則有「42新劇中心」(Centre 42)的Playwrigh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sidency(編劇專業發展駐留計畫),此計畫於2022年開始,今年邁入了第二階段。這項計畫的基本理念是培育編劇,而非僅僅培育一個新作品或一次新創作。在駐留期間,編劇們都必須定期聚集、討論、創作、反思,引領他們建立自己的觀點,挑戰並發展自己的能力。今年9月,參與第二階段的新編劇們進行了他們的第一輪對外演讀,主題是「打破事物」:如何「打破」舊習慣、打破對寫作的恐懼、打破固有的劇本創作形式,探索新領域。

42新劇中心「編劇專業發展駐留計畫」活動現場。(截自Centre 42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項計畫的負責人都是同一人,即新加坡編劇Joel Tan。Joel Tan自2011年起創作劇本,在英國與多個劇團合作,參與多項演出;在新加坡亦與多個劇團共創新劇,並出版了劇本合集。如今Joel Tan積極為新加坡劇場發展培育新編劇的平台,甚是可貴。

新作品之重要,因為觀眾需要能夠幫助他們釐清當下社會現象的新觀點。野米劇場藝術總監王愛仁在關於「此時新劇」的訪談中也提到,站在劇場產業的角度思考,新作品能為劇場生態提供就業機會,少了新作,劇場生態亦會枯竭。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兩項編劇培育計畫的負責人Joel Tan。(截自野米劇場官網)

劇本,「一劇之本」,於是劇場工作者往往以劇本創作為優先;導演儘管已有了詮釋劇本的自由,但戲劇創作的方式依然是以劇本先行。但戲劇創作能否有更多可能性?我們可否對「創作」擁有更多的想像:能否由導演帶領演員們完成一部創作?能否由演員們集體創作出一部劇,並將成果記錄成「劇本」?能否由燈光、音效、舞台設計師們一起共同帶領演員們完成演出?能否由演員們進行內容創作,再由劇場構作幫忙拼湊、篩選、整理成一齣戲?

當我們在探索如何創作新作品時,是否也可讓劇場工作者們一起來顛覆對「創作」的固有觀念,一同實驗、犯錯、失敗,只為了對「戲劇」與「創作」這回事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成立培育新劇作的平台,讓劇場生態意識到新創作的重要性,依然是非常令人鼓舞的。這些平台已孕育了好些有潛能的編劇,亦讓人興奮,並開始期待這群新編劇們未來的各種創作。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10/13 ~ 2025/01/13
Authors
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