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國劇第三代傳人Hwang Ji Yeong(左)、Park Soo Bin(右)。(女性國劇製作所 提供)
首爾

電視劇《正年》熱播 帶動新一代「女性國劇」作品嶄露頭角

以 20 世紀 50 年代女性國劇團為題材的網路漫畫《正年》,在去年改編成電視劇後大獲成功,創下亮眼收視成績,成為近期難得一見的票房佳作,更成功喚起大眾對「女性國劇」這門被遺忘藝術的關注。

女性國劇源於 1948 年,由一群女性國樂藝術家組成的「女性國樂同好會」(여성국악동호회)開創,並於 1950 年代迎來黃金時期。女性國劇的特色在於全女性演員包辦劇中所有角色,包含男性角色,融合唱腔、舞蹈與戲劇表演。其中,扮演男性角色的「花美男」演員更因俊美形象與精湛演技,吸引大量粉絲,被譽為韓國粉絲文化的起點。然而,隨著 1960 年代電視和電影等娛樂形式的普及,女性國劇票房急劇下滑。不僅外部環境變遷影響,過度依賴明星美男演員光環、商業化取向導致藝術性被忽略等內部問題,也使這門獨特的通俗藝術逐漸失去立足之地,最終被排除在國家文化政策支持之外,漸漸淡出大眾視野。

《悲慘世界》10個不可不知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