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光炎手稿。(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凝視聶光炎──穿越,集體狂飆的劇場歲月(二) 聚焦.凝視.聶光炎

在劇場裡生活,學習

我只是一個在劇場裡作設計的,可以說是終日躲在大世界的小角落裡,悶聲不響討生活的人。工作是在「幕後」,是在「光影的暗處」,所以凡是有人讓我站出來,「現身」說幾句話,我就會窘,很不自在,說不出個什麼多大的道理來;何況,我一向認為,設計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作為一個設計者,該說的,能說的,會說的,應該是在自己的設計裡頭,在別的地方說話,總是差了一截。

是的,偶而我也到外面「教教書」,上上課,可是那純粹是業餘的「活兒」。實比不上學者專家們,他們能夠滔滔不絕,高聲唱出成本大套的理論。我不行,不會。我所能提供的,無非是一些工作上的經驗,學習過程中的一點小心得,說不上「學問」。如果說,對朋友們還有點意義的,也只是我坦白道出,自己所犯過的毛病,所弄砸過的事情。真要說什麼深奧的技法,絕招兒,我是沒有的。自來我就喜歡簡單,樸素,愛那些根本的,搞最最基本的東西。

玩翻戲劇院導覽活動的宣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編按:聶光炎不僅是為台灣當代劇場奠基的劇場設計者、教學者,也是一位勤於筆耕、向不同受眾讀者溝通「表演藝術」和「劇場設計」到底是什麼的寫作者。在「凝視舞臺」特展中,策展團隊自聶光炎曾發表在報章媒體的專欄文章、授課講義、演講筆記、學生書信等手稿文件中,精選15篇文章陳設於展場中。這些從過去向未來發送的文字,呈現了聶光炎不同時期的工作經驗、設計面向、閱讀思考、美學觀照;此次專題企畫特別選錄其中一篇〈在劇場裡生活,學習〉,提供讀者窺見聶光炎在1980年代末期(從文中線索可知本文寫作時間應落在1987年10月國家兩廳院落成後)如何通過文字,向大眾傳達一位「活在劇場中」的資深工作者是如何感知表演藝術,以及當年的台灣劇場生態。(文字 鄒欣寧)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