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前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教授汪其楣長達3年的勸說下,聶光炎將自己保存多年的舞台╱燈光設計手稿、照片與文稿,捐贈給台灣大學圖書館,我則有幸參與協助整理這批寶貴的技術劇場史料。這批資料涵蓋了聶老師從1957年到2006年、長達半個世紀的設計生涯,總計165部作品,同時也見證了台灣技術劇場從萌芽到蓬勃發展的過程。
舞台與燈光設計是一門講究藝術與創意的學問,在整理聶老師手稿時發現:「Design by Drawing」——透過繪圖來思考設計,是他獨樹一幟的劇場設計工作方式。以下透過聶光炎擔任舞台燈光設計的作品《八月雪》(2002)的首演工作資料與照片,為大家說明他如何以視覺轉化為實體工作。
《八月雪》,在這部以禪宗六祖慧能傳記為主軸的舞台演出,2002年由文建會主導,邀請由諾貝爾文學得主高行健擔任導演在國家劇院舞台首演,這部作品是聶光炎70歲時的舞台設計作品。
高行健形容這部作品是既像話劇、京劇、歌劇、舞劇又都不是的「四不像」,聶光炎說他的挑戰是找出「四不像」之間的「像」,「什麼都不是」裡的「是」。他以國家劇院既有的4道升降平台創造「一生二、二生三、三到無限」的「本來無一物」舞台意象。他盡量希望舞台上出現的,就是戲所需要的,無論是對演員、還是氣氛,都要產生戲劇動作意義。在某一個角度上看,就是追求簡約。他心裡始終想著「少即是多」的原理,用少的呈現,提供多的內涵。
STEP1:設計流程:從閱讀到視覺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