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羅夢》舞台模型圖(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凝視聶光炎──穿越,集體狂飆的劇場歲月(二) 聶光炎舞台燈光設計線上展 01

一場從無到有的創意旅程《閻羅夢》

2022年,在前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教授汪其楣長達3年的勸說下,聶光炎將自己保存多年的舞台╱燈光設計手稿、照片與文稿,捐贈給台灣大學圖書館,我則有幸參與協助整理這批寶貴的技術劇場史料。這批資料涵蓋了聶老師從1957年到2006年、長達半個世紀的設計生涯,總計165部作品,同時也見證了台灣技術劇場從萌芽到蓬勃發展的過程。

舞台與燈光設計是一門講究藝術與創意的學問,在整理聶老師手稿時發現:「Design by Drawing」——透過繪圖來思考設計,是他獨樹一幟的劇場設計工作方式。以下透過聶光炎擔任舞台燈光設計的作品國光劇團《閻羅夢》(2002)的首演工作資料與照片,為大家說明他如何以視覺轉化為實體工作。

2022年,在前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教授汪其楣長達3年的勸說下,聶光炎將自己保存多年的舞台╱燈光設計手稿、照片與文稿,捐贈給台灣大學圖書館,我則有幸參與協助整理這批寶貴的技術劇場史料。這批資料涵蓋了聶老師從1957年到2006年、長達半個世紀的設計生涯,總計165部作品,同時也見證了台灣技術劇場從萌芽到蓬勃發展的過程。

舞台與燈光設計是一門講究藝術與創意的學問,在整理聶老師手稿時發現:「Design by Drawing」——透過繪圖來思考設計,是他獨樹一幟的劇場設計工作方式。以下透過聶光炎擔任舞台燈光設計的作品國光劇團《閻羅夢》(2002)的首演工作資料與照片,為大家說明他如何以視覺轉化為實體工作。

《閻羅夢》是聶光炎幫國光劇團設計的第5個劇場設計作品。

在首演節目單的劇場設計理念裡,他提到:「我必須說這齣戲本身很精采,有創新,有突破,有顛覆,有思辯,有嘲諷,也有戲謔。對舞台視覺,可說給了很大可供表現的空間;小平的導演也有許多嘗試。於是使我試著想在空間上作出時光層次,去擬配倒敘歷史的趣味。也用一些圖騰符號,去作一些段落情節的象徵。沒有寫實的東西,只是作了些暗示。給欣賞的人留些空白,也更服膺傳統戲曲程式的特質。」

STEP1:設計流程:從閱讀到視覺化思考

《閻羅夢》設計分析心智圖(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提供)

設計之前,研讀劇本是第一步。聶光炎老師深信,只有充分理解故事內容、角色情感與場景氛圍,才能讓燈光與舞台真正成為劇作的一部分。因此,他在閱讀時不只是單純理解情節,更會深入拆解戲劇結構,揣摩燈光如何配合轉場、強調戲劇張力,甚至影響觀眾的情緒。

在整理設計概念時,他運用不同的視覺化工具來協助分析劇本與發想創意。

  • 曼陀羅九宮格:早期,他使用這種九格圖表來拆解核心概念,從中心主題出發,延伸出8個關鍵元素,幫助他全面思考舞台與燈光的設計方向。
  • 心智圖(Mind Map):58歲學會電腦後,他開始改用心智圖,以更靈活的方式整理想法。這種工具能夠透過分支結構擴充思維,讓他在設計過程中不斷探索更多可能性,找到最合適的表現方式。

透過這些方法,聶光炎老師將抽象的劇本文字轉化為具象的視覺設計基礎,讓燈光與舞台成為戲劇敘事的一部分。

STEP2:畫出想法,拼湊完整的舞台畫面

PAR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閻羅夢》分場彩圖輯(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提供)

當腦海中的畫面逐漸成形,他便拿起筆,在紙上開始勾勒舞台設計圖。一場、兩場……他耐心地將不同場景繪製出來,就像拼湊一塊劇場的拼圖。這些草圖不只是場景的輪廓,更是故事氛圍的視覺呈現。

當所有場景的草圖完成後,他會開始為它們填上色彩——燈光的冷暖、陰影的深淺,甚至光線如何流動、演員如何在空間行走,光如何與演員產生互動,都在他的筆下漸漸成形。這些圖紙,最終變成「舞台分場設計圖」,劇本的視覺饗宴就此奠基調性。他的設計不僅服務於劇情,更為演員的表演增添層次,使觀眾能夠更深刻地感受戲劇的張力與氛圍。這種從閱讀到繪圖、從思考到實踐的過程,展現了他獨特的設計哲學。

STEP3:彩繪施工圖——從設計圖到舞台實景的關鍵步驟

《閻羅夢》景片製作圖(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提供)

在舞台設計的過程中,當布景製作物確認後,設計師會提供一張打上格子的彩繪施工圖給布景工廠。聶光炎老師的工作習慣,會在彩繪圖的下方再加註施工說明,標註希望使用的布幕材質與尺寸,以及施作方式。這張施工圖不僅是設計的延伸,更是將創意轉化為現實的重要依據。

施工圖上會標示規則的格線,每一格代表1公尺,讓彩繪師可以依照比例精準放大至實際舞台尺寸。例如,懸掛在國家劇院的舞台背幕尺寸大多為18公尺寬、10公尺高,彩繪師必須根據施工圖的格線,確保布景在放大時不失真,還原設計師的原始構想。(這張A4圖紙是老師的工作清單當中的一份,實際施作會提供A3大小彩圖)

除了格線外,施工圖上還會附上色稿,作為繪景師調色的標準。劇場燈光可能影響顏色的呈現,因此舞台設計會精心挑選色彩,確保最終效果能夠忠實反映他想呈現的舞台氣氛。

STEP4:「燈光劇本」

燈光劇本2頁(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提供)

在聶光炎老師的劇場設計生涯,自他1963年至夏威夷大學進修歸來後,大多身兼舞台與燈光設計,以求舞台美學可以如實地呈現他的設計。

當舞台設計大致底定,排練場內導演與演員們逐漸發展完成,燈光設計也就開始逐步訂下場景中的燈光轉換點。此時聶光炎老師會使用自行發展出獨特的「燈光劇本」,這本劇本以右翻閱式編排(大多使用在中文直書),左頁為劇本內容,上面標註有燈光動作點(cue點),這裡也包含觀察排練時的走位記錄,以及他對燈光區位、角度的構思。右側為燈光動作點編號、進行秒數,中間小圖裡畫上該動作點發生時的表演區、燈光顏色與角度,最右側為cue台詞(驅使動作點發生的台詞)及燈光變化註記。

 STEP5:模型與劇照比對

(左)舞台模型圖;(右)演出實景劇照(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提供)

聶光炎老師自美國進修歸國後,始終保持著親手製作舞台模型的習慣。這些精緻的模型將平面設計圖轉化為3D立體空間,不僅幫助導演和設計團隊更直觀地理解舞台構想,更能預先模擬演出時演員與空間的互動效果。對比2002年國光劇團在國家戲劇院的實際演出劇照與當初的設計模型,可以發現兩者幾乎完美吻合,充分展現聶老師對舞台空間的精準掌控與藝術堅持。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4/22 ~ 2025/07/22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