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聶光炎

發表文章 17 篇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劇場設計e起來

    電腦發展到今天,無論硬體和軟體已經愈來愈成熟。在你運用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偶然出現的一抹出奇色彩,一個特殊造形,都可能突破創作上的困境。

    文字|聶光炎
    第122期 / 2003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又要蓋「房子」了!

    在這樣經濟還不景氣、預算赤字高漲的時刻,政府能再大手筆投資,以幾百億的經費,在未來興建幾座所謂國家級的劇院與音樂廳,在我們劇場工作者聽來,確實令人興奮,也為之喝采;不過相對的,也有些隱憂。因為這種計畫的執行,一下子搞不好,就會演變成蓋「房子」,而非真正在建實用的劇場或音樂廳。

    文字|聶光炎
    第131期 / 2003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SARS,劇場關燈之後

    劇場界的朋友,現在除了苦撐待變,盡一個公民所應做的抗SARS的舉措,更重要的在這低壓沉靜之中,也要思考未來,預想如何使劇場藝術,在一味追求成為創意產業提昇產值之外,也該多想想更高的人文價值,它畢竟不是單純的「商品」而已。

    文字|聶光炎
    第127期 / 2003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國家劇院生日快樂與挑戰

    我個人一生從事劇場專業,也一路伴隨著我們的技術劇場艱苦成長。早年一直夢想有一座專業劇場出現,而在十五年前這個夢想實現了。這當然是我也是個人人生中一件大事。從國家劇院開幕迄今,我曾在裡面做過不少演出設計,遇過不少挑戰,也經歷過許許多多興奮快樂的時光。今天在國家劇院慶生之際,我要誠懇地向她說聲謝謝。

    文字|聶光炎
    第119期 / 2002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你眞的要做劇場設計嗎?

    劇場設計者是一個永不畢業的學生,他或她的一生是要把學習、工作、生活揉成一體。一個劇場設計者要以這樣的基礎理念,再富有點浪漫色彩,有份詩的情懷,你才能學習劇場,在劇場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你所要付出心血代價的理由,和追求志業──而非職業(投資報酬率並不高)的方向。

    文字|聶光炎
    第114期 / 2002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誰來決定劇場建築形式與設施內容?

    很多國家,都是歷經了許多建築劇場的風景,終於認清劇場是用來作演出、觀賞表演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是為了這項目的而服務。難怪當今有國際一流建築師,在完成一座美好劇場或音樂廳的時候,會說技術劇場專業諮詢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文字|聶光炎
    第110期 / 2002年02月號
  • 《面向北方》以簡潔而帶點隨興的設計,使整體視覺空間與動作構成一體。
    表演賦比興

    「炫.白」的啓示與隨想

    作為一個劇場設計者,我進出劇場不僅僅只是觀賞到幾次表演,同時也豐富地領受到創作者的藝術智慧,嚴謹執著的創作態度,實驗創新的勇氣與信心。

    文字|聶光炎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一個劇場設計者的體認與省思

    劇場藝術是在不斷的演變之中成長,所以不時需要更多的智慧投入,從事創作,面對挑戰,呈現、消失、追求再一個新的生命。劇場設計者永遠要在這樣一種氛圍下,永續的學習,不斷辛勤工作,不然很容易就會遭到淘汰。我想任何一個認眞嚴肅從事設計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感受與體認。

    文字|聶光炎
    第86期 / 2000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當傳統戲曲走入現代劇場

    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的結合,發展已有一段時間,因此,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領域的工作者,相互認知與學習就更形重要;瞭解現代劇場才能運用現代劇場、認知傳統戲曲才能爲傳統戲曲「服務」。

    文字|聶光炎
    第81期 / 1999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Scenography及其他 羅夫.可泰舞台設計回顧展

    說到近代劇場設計,早期具突破性的觀念實在是來自歐洲,揚棄繪畫佈景,要讓舞台空間產生意義,而非僅是裝飾,開始講求光影、音樂、造型,掀起了二十世紀的舞台設計革命,而羅夫.可泰正是在英國沿襲這條路,經過近四十年的時光,創出他自樹一幟的設計。

    文字|聶光炎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期待「閒置空間」再生下的劇場空間

    多年來我們對劇場建築的偏頗發展,形成「重大輕小」的面貌。這時節通過「閒置空間」的釋放,使空間得以做新的衍伸,使表演藝術得以有機會做新的詮釋。這一個舉措,在浮面上看,也許覺得只是去增加一些表演的場所而已;如果能往深層一點去探究,就會察覺到,它對整體的表演藝術發展,是會有很大的影響。

    文字|聶光炎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新劇場.新思維

    見到國内劇場空間也有朝向新趨勢走的企圖與可能,實在有幾分喜悦與興奮;可是只有硬體的建設或改造,而漠視同步追求深刻的認知與作為,那是不夠的。一定要在理解新劇場形式的由來,它的機能,它的限制,它的優缺點,更重要的它的劇場美學觀點之下,去從事硬體建設,充實理論架構及運作方法,才會產生更大的效應。

    文字|聶光炎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劇場設計16答問

    作為劇場設計者,我的原則是「我作設計不做設計」,因為我設計的是戲,是舞,是音樂,是詞曲,是詩歌,是動作,是表演的動作空間──心理及生理空間, 不是「設計」。換句話說:就是「不為設計而設計」,當然也不「過於設計(over design)」。

    文字|聶光炎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改善,怎麼改善?

    在一個社區,或一個城市,一個具規模的劇場,就是一個重要的文化體。它的任何舉措都關係著社區、城市的整體文化。這樣說,改善劇場也該關注到它的未來,我們需要看一看,未來要怎麼樣使用它。

    文字|聶光炎
    第106期 / 2001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燈光不只是照明而已

    當我們把光當成詩句來讀,把光當成顏料在畫,當成音符,當成塑材,燈光才能產生真正的作用,因為燈光不只是照明而已,它是很有靈性的東西。

    文字|聶光炎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 聶光炎
    專題

    新象30 繁花綻放

    新象三十歲了。 三十而立,可喜可賀。 三十年的拓荒,播種,耕耘,灌溉,成長,到今天的繁花綻放,不易,實在不容易。其中有多少酸、甜、苦、辣。多少委屈、折磨與承擔;多少迷人的片刻與欣慰的時光。「新象」自己感受得到,會寫在許博允的傳記裡,但也印映在朋友們的心中,更會記錄在台灣的文化發展的史冊上。

    文字|聶光炎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 歌仔戲《雙槍陸文龍》舞台設計圖。
    戲曲現代化研討會

    舞台設計的新思考、新經驗

    事實上,劇場本身就是一個經由各個時代劇場藝術家培育灌漑而成長的生命體。因此,無論是經典作品的再生,新創作品的搬演,都該要注入現代的新生命。

    文字|聶光炎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