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光炎(劉振祥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凝視聶光炎──穿越,集體狂飆的劇場歲月(二) 聚焦.凝視.聶光炎

聶光炎和他的劇場時代大事紀

  • 1933年 出生於上海。
  • 1949年 隨部隊來台。
  • 1953年 進入政工幹校(現國防大學),開始學習舞台美術。
  • 1956年 與孫盛蘭女士結婚。
  • 1957年 國立臺灣藝術館成立(現南海劇場)。
  • 1960年 李曼瑰成立「三一戲劇藝術研究社」,倡議小劇場運動。
  • 1960-1971年 服務於軍中劇隊,從事舞台燈光、服裝設計、演員及領隊等工作。
  • 1961年 「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成立,由黨政軍及文藝界人士組成,官方開始扶助話劇演出相關活動。
  • 1967年 為抗衡對岸文化大革命,「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成立(現文化總會)。同年世界劇展與青年劇展首屆辦理。
  • 1963-1964年 獲選美國東西文化中心技術交換計畫,赴夏威夷州立大學戲劇系進修劇場設計及技術,並擔任夏威夷交響樂團與夏威夷大學戲劇系多齣歌劇和戲劇演出設計。
  • 1965年 至中國文化學院(現文化大學)戲劇系任教。
  • 1966年 獲頒教育部最佳舞臺設計金鼎獎、考試院影劇人員特種考試及格。
  • 1967年 為淡江文理學院(現淡江大學)、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與舞蹈音樂專修科、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黃忠良舞團擔任多項設計。
  • 1968年 加入美國劇場技術學會(USITT)。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世新大學)兼課講授舞台設計。
  • 1969年 喜獲麟兒聶先聞。獲中國文藝協會戲劇舞臺藝術獎章。
  • 1970年 基督教藝術團契成立。
  • 1970年 擔任基督教藝術團契《第五牆》、蔡瑞月舞蹈社《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舞劇舞台暨燈光設計。電影《盲女勾魂劍》美術指導。
  • 1971年 進入華視公司籌備處工作,後任美術組長一職。
  • 1971年 吳文城創立「明利照明工程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早期劇場燈光技術服務公司之一。
  • 1972年 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正式啟用。台中中興堂啟用。
  • 1972年 擔任基督教藝術團契《武陵人》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73年 雲門舞集成立。
  • 1973年 擔任雲門舞集《哪吒》舞台設計。
  • 1974年 擔任第20屆亞洲影展頒獎典禮舞台設計、基督教藝術團契《和氏璧》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75年 離開華視公司。擔任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瑤池仙夢》、雲門舞集季節公演、基督教藝術團契之《第三害》舞台設計。
  • 1976年 耕莘影劇欣賞研究社暨實驗劇團成立
  • 1976年 擔任基督教藝術團契《嚴子與妻》、雲門舞集《吳鳳》、《小鼓手》舞台設計。
  • 1977年 蔣經國在十大建設完工後,宣布繼續推動「十二項建設」,第十二項為文化建設:建立每一縣市文化中心,包括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
  • 1977年 擔任雲門舞集三季公演燈光設計,雲門舞集《孔雀東南飛》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78年 新象活動推展中心成立。
  • 1978年 擔任基督教藝術團契《位子》、紀念俞大綱先生逝世周年演出舞台設計。
  • 1979年 臺北市第一屆戲劇季。
  • 1979年 Interact CAD(AutoCAD前身)發行。
  • 1979年 擔任姚明麗舞團《吉賽兒》、《天鵝湖》,中廣公司《白蛇傳》,雅音小集《白蛇與許仙》,雲門舞集《廖添丁》、《孔雀東南飛》、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戲中戲》舞台設計。菲律賓福音歌劇《中華魂》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80年 第一屆「行政院文化獎」開辦;全省各縣市文藝季陸續展開,新象活動推展中心首次舉辦「新象國際藝術節」。
  • 為培育劇場技術人才,雲門實驗劇場成立,1988年結束。姚一葦發起首屆實驗劇展。蘭陵劇坊成立。
  • 1980年 微軟 UNIX 系統發行。
  • 1980年 加入英國劇場技師學會(ABTT)。擔任雅音小集《梁山伯與祝英臺》、《感天動地竇娥冤》、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茶花女》、姚明麗舞團《睡美人》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81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文建會」)成立。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成立。
  • 1981年 擔任金馬獎、金鐘獎頒獎典禮舞台設計,雅音小集《白蛇與許仙》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82年 國立藝術學院成立(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1982年 Adobe 創立、Autodesk 創立;AutoCAD 發表。
  • 1982年 新象活動推展中心《遊園驚夢》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83年 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現城市舞台)啟用,引進國內第一台燈光電腦控制系統。
  • 1983年 擔任游好彥現代舞團、中國文化大學影劇系《毒杯》、蘭陵劇坊《代面》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84年 微軟 Windows 系統、Office 系統上市,麥金塔作業系統上市。
  • 1984年 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波西米亞人》、新象活動推展中心《牡丹亭》、新和興歌仔戲團《白蛇傳》、薪傳歌仔劇團《山伯英台》、許惠美舞團《七夕雨》。
  • 1985年 「桌面出版」革命(Apple、Adobe、Aldus),Post Script 格式轉化出版技術。3A 宣言(實現「所見即所得」,以及「裝置獨立」:意即改變電腦和印表機也不會影響輸出結果)。
  • 1985年 擔任表演工作坊《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雅音小集《劉蘭芝與焦仲卿》、《尤三姊》、《林沖夜奔》、游好彥舞團《魚玄機》、蘭陵劇坊環境劇場《九歌》,中華民國影劇協會主辦《青春之歌演唱會》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86年 燈光設計師周凱於裝台時從調燈鷹架上意外墜落身亡,揭露劇場界安全管理缺失,促使各方正視劇場技術人員工作安全。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引進國內第一台電動升降調燈梯。
  • 1986年 擔任省立交響樂團《假婚記》、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新象活動推展中心《蝴蝶夢》、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仲夏夜之夢》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87 年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現國家兩廳院)啟用,引進國內第一套電腦懸吊系統與舞台升降系統。
  • 1987年 應聘任國家戲劇院及音樂廳建築工程驗收「主觀測試」諮詢顧問。擔任新象活動推展中心《天堂旅館》、《棋王》、臺灣省立交響樂團《魔彈射手》、雲門舞集《四季》燈光設計、表演工作坊《西遊記》、《圓環物語》、樊潔兮舞團《舞出敦煌》舞台暨燈光設計,第32屆亞太影展頒獎晚會舞台設計。此年,聶老師開始在手繪圖稿後使用電腦進行修圖。
  • 1988年 「財團法人周凱劇場基金會」成立,延續技術劇場人才培育。
  • 1988年 擔任外一章劇團《三個尋找關漢卿的女人》、傳統藝術基金會《陳三五娘》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89年 國立藝術學院《熱碧亞》、蘭陵劇坊《螢火》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90年 擔任當代傳奇劇場《王子復仇記》、表演工作坊《大家一起來跳舞》、新象活動推展中心《不可兒戲》、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遊唱詩人》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92年 擔任新象活動推展中心《溫夫人的扇子》、表演工作坊《推銷員之死》、國家戲劇院《呂布與貂蟬》及《牡丹亭》舞台暨燈光設計。同年,獲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舊制)。
  • 1993年 擔任臺灣戲劇公司《雷雨》、國家戲劇院《陳三五娘》、當代傳奇劇場《樓蘭女》、表演工作坊舞台暨燈光設計。參加東京亞洲劇場設計家會議,於日本國家能劇院演講,同時展出作品。
  • 1994年 擔任表演工作坊《戀馬狂》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95年 三軍劇團解散。國光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成立。
  • 1995年 擔任表演工作坊《一夫二主》、許惠美舞團《七夕雨》、鞋子兒童劇團《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楊麗花歌仔戲《雙槍陸文龍》、台灣歌仔戲班劇團《李娃傳》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96年 行政院成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展開傳統戲曲「保存傳習計畫」。「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
  • 1996年 擔任表演工作坊《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屏風表演班《京戲啟示錄》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97年 擔任國光劇團《釵頭鳳》、表演工作坊《又一夜,他們說相聲》、屏風表演班《長期玩命》、楊麗花歌仔戲團《呂布與貂蟬》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98年 擔任國光劇團《媽祖傳》、《鄭成功與臺灣》、青田劇團《皇帝變》、九九劇團《誰家老婆上錯床》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98年 中華技術劇場協會成立(現台灣技術劇場協會)。表演工作坊主辦「劇場設計博覽會」。
  • 1999年 榮獲第3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新制)、國光劇團《廖添丁》舞台暨燈光設計。
  • 1999年 政府實施地方自治法,縣市文化局紛紛成立。華山藝文特區正式啟用。
  • 2000年 擔任楊麗花歌仔戲《梁山伯與祝英台》舞台暨燈光設計。
  • 2001年 擔任果陀劇團《看見太陽》舞台暨燈光設計。
  • 2002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
  • 2002年 擔任果陀劇團《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臺灣歌仔戲班《長生殿》、國光劇團《閻羅夢》舞台暨燈光設計、高行健《八月雪》舞台設計。
  • 2003年 中華技術劇場協會參加布拉格第10屆國際舞臺美術、劇場建築與劇場設計四年展,台灣榮獲銀獎。
  • 2003年 擔任表演工作坊《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果陀劇場《ART》舞台暨燈光設計。
  • 2006年 擔任臺北藝術推廣協會張惠妹《愛上卡門》舞台設計。
  • 2007年 第11屆「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台灣榮獲金獎。
  • 2007年 擔任楊麗花歌仔戲《丹心救主》舞台暨燈光設計。
PAR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編按:為幫助讀者理解劇場設計家聶光炎與台灣現當代劇場共同走過的「從基礎到飛躍」階段,特別自「凝視舞臺」特展的大事紀年表彙編選摘部分內容,以聶光炎個人為軸線,採歷史編年形式呈現當年度的(1)藝文及劇場大事(以灰色標記);(2)技術劇場相關事件(以藍色標記)以及聶光炎參與劇場設計作品(以紅色標記)。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4/22 ~ 2025/07/22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