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奪久,沒有唱歌了我們》
2025/12/5 19:30
2025/12/7 14:30
《Mihaay6432》
2025/12/6 14:30 、19:3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編舞家莊國鑫從特殊的生命經歷出發,推出新作《Mihaay6432》,以此緬懷並撫慰台鐵普悠瑪6432號列車脫軌事故(註1)中的罹難者。
莊國鑫回憶,當時他與妻子、10位學生正在這班列車上,或許是祖靈的冥冥庇護,他們有驚無險地躲過一劫,此後卻深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之苦,7年來靠服用藥物維持生活。在這段灰色的日子裡,莊國鑫想起自身部落的傳統儀式Mihaay(慰靈祭),在族人歌舞中安放悲傷,並將其轉化為劇場語彙,為現代都市人帶來一份來自阿美族的古老慰藉。
Mihaay是目前全台灣阿美族部落中,僅太巴塱部落獨有的內部儀式。與開放的、慣習的ilisin(年祭)不同,Mihaay較為罕見,只有部落重要人士(頭目或祭師)逝世時才會舉辦,由亡者的家人與族人於半夜舉行,不對外開放。儀式過程中,男女族人分立棺材兩側,以歌舞的形式表達對亡者的哀思與懷念,氛圍莊重,是阿美族舞蹈中唯一男女族人不牽手的祭舞。「Mihaay最重要的核心不是哀傷,它提醒所有在世的人,在懷念亡者的同時要繼續勇敢地活下去。」莊國鑫說。
《Mihaay6432》共分〈序曲〉、〈創傷〉、〈救贖〉、〈重生〉這4個段落,是典型的儀式結構。作品以普悠瑪事件為原點,提煉轉化Mihaay精神,以身體書寫莊國鑫7年來與黑暗對抗的經歷,象徵著個體在經歷人生苦難各階段的無助、救贖與希望。在視覺方面,作品延續劇團冷峻極簡的美學風格,舞台上若干個木箱是車廂、是棺材,更是個體所背負的沉重人生。
此次舞作素材源於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內部儀式,於創作倫理需審慎對待。身為族人的莊國鑫已在多年創作中積累了豐厚經驗,逐漸形成自在妙用的編創手法。莊國鑫說:「我很清楚文化挪用的界線在哪裡,如何萃取儀式內容轉化爲劇場語言,我的態度與做法必須很謹慎。」透過音樂與舞蹈的轉譯,莊國鑫的舞作不僅讓阿美族樂舞文化於下一代延續,亦能喚起族人心底的獨特感動,「反倒是有很多部落族人透過我的作品,會有一種raru(註2)的感覺。」
今年是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創團20周年,已在花蓮縣北埔國小深耕20餘年的莊國鑫剛榮獲教育部第12屆「藝術教育教學傑出獎」。平日在學校教課,週末在排練場與學生練舞,以舞育人似乎是莊國鑫的人生使命,對此,莊國鑫表示:「我很少去想使命這件事,這已經是我們的日常。」在生命的淬煉與沉澱之後,相信莊國鑫與舞者將愈發從容自在,以身為筆,持續為台灣劇場傳遞獨特的原民身體與觀點。
註:
- 2018年10月21日,台鐵普悠瑪6432號列車在行駛過程中脫軌,數節車廂翻倒,全車乘客計366人,其中18人罹難,215人輕重傷。
- 阿美族語,意為被傳統所召喚而來的感動,以及由對逝去親人內心深沉的思念所產生的酸楚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