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級伸展台

近期即將上映的《幕前幕後:范克萊本鋼琴大賽》已掀起一股熱潮。原訂於2021年舉辦的大賽因疫情肆虐延宕一年,沒想到2022又碰上俄烏戰爭爆發。范.克萊本大賽秉著音樂不與政治並論的信念,扛下輿論壓力,一舉創造出來自俄國的銀牌與烏克蘭的銅牌得主,更由來自南韓尚未出國深造的任奫燦(Yun Chan Lim)以非人的12首李斯特超技練習曲及累積至今1600萬次觀看的「拉三」演出殺出一條血路,勇奪金牌,成為現今最閃耀的新星。不得不說,這等拍案叫絕的好萊塢級實境鉅片那裡找?而誰又不會為了這些用生命創造音樂的演奏家們動容共情?

實際上,這等千鈞一髮的實境片其實屢屢在近乎所有比賽中上演。早在1958年,來自美國的范.克萊本(Van Cliburn)即於冷戰時期拿下首屆俄國以宣揚國威之衷舉辦的柴科夫斯基大賽金牌,成為美國民族英雄,舉國歡騰。眾人矚目的華沙蕭邦大賽也成為實境電影《Pianoforte》,下一屆2025蕭邦大賽更是於現今(一年前)即完售近乎一整個月的大賽場次。今年的巴黎奧運更以整個城市為舞台開幕,以不可能的任務匯集巴黎鐵塔、塞納河、地下墓穴、流行、古典音樂、文學、繪畫、品牌行銷了整個法國文化。比賽已不單純是比賽,不論你是參賽者或觀眾,從你接觸起的那一刻,它即是世界的中心、全人類的舞台,更為主辦國帶來強大的文化外宣及經濟效應。

難道台灣就不能有屬於自己的國際大賽?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藤田梓老師及2003年的陳郁秀主委均舉辦過台灣的國際鋼琴大賽,可惜自2003年就絕後了。想來實在非常不容易,舉辦國際大賽的成本實在太高。從國際轉播,大賽評委的旅運與評審費,為期至少1週、3輪共10場以上的國家級場地租金,決賽賽事的樂團及指揮費用,還有國際行銷、網站架設、行政人事、鋼琴搬運調律、比賽獎金(國際規格通常為第1名兩萬美金,第2名一萬五美金等往下類推),以至參賽者的旅運費(國際規格中能通過預選輪的參賽者通常會有機票補助及免費住宿),實在非常地驚人。

話雖如此,事在人為,於2020年疫情前的2月首屆「國際大師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Maestro Piano competition)於台北登場。所有賽事於國家音樂廳舉行,決賽邀請了國家交響樂團,並國際直播,成為國際比賽聯盟會員,集結國際知名評委及參賽者。2025年1月,「國際大師鋼琴大賽」更即將邁向第2屆。比賽雖然有其必要性,但是參賽者必須有良好的觀念才不至於迷失在遙遙無期的比較之中。比賽與單純的比較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從出生起,寶寶到底「比較」像爸爸還是媽媽?班上誰的成績「比較」好?我執教以來,更常聽到小學生(!)因為同學的Instagram「比較」多采多姿而陷入憂鬱!這等沒有給予個體存在意義與價值的比較並不是國際大賽的真義。國際大賽的真義在於選出真正能夠勝任舞台的藝術家,並透過世界轉播讓藝術家開啟國際舞台。也因此,有規格的國際大賽通常有好幾輪的賽事,每一輪賽事從曲目的設計至實際演奏,都在考驗藝術家有沒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又能夠符合大眾對於此作品的期待!

許多家長及老師非常喜歡送孩子參賽,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虛榮心作祟下,很容易就迷失自我。為了好成績,選取僅有效果而缺乏藝術涵養的曲目,使得美好品味漸行漸遠;為了時間限制,曲子通常只練前面3分鐘,退去建構敘述的能力;為了炫技及氣場,跳過許多基本功硬彈,練就出一身不當用力方式及壞習慣。一路走來在國際上單打獨鬥的我,驀然回首,雖深深感謝曾走過的一切,但其中的心酸血淚卻只能往肚裡吞,更不忍心讓下一代再如此孤軍無援,或被不當的觀念荼毒。比賽並不是唯一出頭的道路,甚至在不當觀念及操作下極為危險,但卻是所有音樂家必須走過的磨練。

台灣必須有自己的國際大賽才能讓世界看見台灣,透過尋找藝術家的規格導正正確的意識,而讓更多人認同來自台灣的音樂家及文化。如今,一場台灣版的《幕前幕後》也將在現實中上演,大家可以親臨現場觀看「2025國際大師鋼琴大賽」,見證鋼琴新星的誕生,讓我們用自己的聲音與行動說出我們自己的故事!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12/09 ~ 2025/03/09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