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台灣樂壇將迎來一場令人期待的首次交會。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得主曾宇謙與長榮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攜手,詮釋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場演出不僅是兩位音樂家首度合作,更標誌著曾宇謙睽違5年、重新演繹這首協奏曲的重要時刻。此外,樂團也即將演出貝多芬的《艾格蒙》序曲及布拉姆斯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以饗樂迷。
選擇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作為合作首演,對曾宇謙而言別具意義。即使從少年時期即已開始演奏這首樂曲,但為了維持樂曲的品質,他刻意將曲目封存沉澱。此次將它重新拿出來演奏,掐指一算已經5年,一上手,他便感到自己「有進步」。他坦言:「這幾年透過演奏布拉姆斯的其他作品,包括獨奏會、室內樂等,讓我對他的音樂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現在覺得可以將這首曲子重新拿回來演出了。曾宇謙認為:「真正的進步,是透過時間與生活經驗的累積。放下一段時間再回來,或經歷更多布拉姆斯作品的演奏,都讓我對這首曲子有更深的理解與詮釋。」如今再度回歸,他不但重新思考結構與運弓方式,在詮釋與技術之間取得新的平衡,也對整體樂句的理解、細節的處理有更多想法。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以其龐大編制與高強度的演奏需求聞名。曾宇謙認為,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於樂曲進行中維持體力與音樂的張力。「這是一首需要維持40分鐘爆發力的曲子,要避免聲音太衝、太粗糙,同時又要與樂團融合、交織。」為了應對演出所需的體能,他平時透過游泳、慢跑與核心訓練保持狀態,並注意避免對手部造成過多負擔。

18歲即獲選擔任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首席、並轉戰指揮舞台的梵志登,其對絃樂音色與細節的高敏感度,在國際樂壇早已建立口碑。對這次與梵志登的合作,曾宇謙如實吐露出壓力,但也肯定將會一次安心且富啟發的經驗。他說:「其實這樣蠻好的,大師很了解小提琴,也更能理解我在某些樂段想表現的東西。」如此一來,也可能讓彼此的溝通更加直接,有助於在排練與現場演出中建立穩定互信。
曾宇謙強調,這首協奏曲的獨特性在於小提琴與樂團的互動形式更接近室內樂。「不是獨奏主角帶動一切,而是樂團與小提琴交替旋律、交織推進,是一場共同完成的作品。」也因此,他特別期待與梵志登和長榮交響的合作,認為這樣的結構需要一位理解獨奏者、也能平衡整體音響的指揮。「很多人說他帶領下的樂團變得截然不同,評價很高。」因此,他自己也相當期待這場節目的呈現。
2025年是曾宇謙在柴科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奪得最高獎項滿10周年,這位不斷淬煉自身藝術語彙的小提琴家,今夏才剛完成生涯最具挑戰性的小提琴奏鳴曲系列演出,展現從古典到近代的詮釋深度與體力意志。如今再度回到布拉姆斯,與梵志登攜手合作,不啻為他音樂旅程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也讓這場演出,無論在音樂性或歷史意義上,都格外值得樂迷珍藏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