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佩特連科(牛耳藝術 提供)
音樂 睽違7年的再臨

佩特連科首度領軍訪台 柏林愛樂帶來3晚音樂盛宴

柏林愛樂╱首席指揮:基里爾.佩特連科

2025/11/11~13  19:45

台北 國家音樂廳

睽違7年,柏林愛樂管絃樂團將重返台北,由首席指揮基利爾.佩特連科(Kirill Petrenko)首度率團來台,在國家音樂廳帶來3場演出。這不僅是柏林愛樂第6度訪台,更是佩特連科上任以來首次領軍登上台灣舞台。

柏林愛樂與台灣的20年情誼

自2005年首度來台,柏林愛樂便與台灣樂迷建立深厚連結。當年兩廳院廣場聚集逾3萬人觀賞戶外轉播,轟動的場景促成了「數位音樂廳」的誕生。牛耳藝術行銷總監張懿之回憶:「2005年兩天晚上舉辦戶外轉播,第一次迎接柏林愛樂到來,當音樂會結束我走出音樂廳,看到廣場滿坑滿谷的人,他們發自內心的激動與吶喊的情景是我一輩子忘不了。也因為當下強烈感染力,讓拉圖爵士還有樂團覺得感動而催生了『數位音樂廳』。」

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林仁斌則形容:「照武俠小說的說法,江湖上如果柏林愛樂謙稱自己是第二的話,那沒有什麼樂團可以擺第一位。在我的心中,他是全世界唯一首席天團。」

2005年柏林愛樂來台演出的戶外轉播盛況。(牛耳藝術 提供)
再現劇團-落人之家廣告圖片

佩特連科領軍,帶來20世紀與德奧經典

2019年接任柏林愛樂第8任首席指揮的佩特連科,以低調神秘卻極具權威的風格,受到國際樂壇高度讚譽。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俊郎在記者會上表示:「去年在《紐約客》讀到一篇關於佩特連科的文章,標題雖聳動(〈The Berlin Philharmonic Doesn't Need a Star Conductor〉),但實際上是高度讚揚佩特連科的音樂才能和特質,認為他讓樂團自然地發出應有的聲音。」

這次的來訪,也與柏林愛樂2025╱26新樂季的核心主題「Kontrovers!」呼應,樂團以爭辯、對話與音樂中的衝突為發想,策劃出一系列挑戰傳統與探索多元觀點的曲目。本次3場音樂會將以兩套曲目呈現:首場聚焦20世紀現代樂派,演出楊納傑克《蘭吉亞舞曲》、巴爾托克《奇異的滿洲人》組曲,以及斯特拉溫斯基《彼得羅西卡》(1947版本)。林仁斌指出:「斯特拉溫斯基的《彼得羅西卡》是他非常成功的作品。他劃時代的複調性做法,兩個不同調性同時一起出現,不和諧的音響在當時引起爭議,但百年過後卻是經典。」

接下來兩場則回歸德奧傳統,包含舒曼《曼弗雷德》序曲、華格納《齊格飛牧歌》,以及布拉姆斯第1號交響曲,林仁斌說:「這首曲子堪稱為貝多芬的第10交響曲,也是布拉姆斯40年磨一劍的作品。」

難得一遇的現場體驗

儘管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為樂迷保存了豐富的影音資料,但林仁斌強調:「我更認為現場更珍貴。首先每個樂器發出聲音不止有單一的音色,而是完整的泛音列。舞台上的音樂在任何錄音都是聽不到的。更何況你在音樂廳裡的一個晚上與音樂家共度的時刻。那回憶最珍貴,現場音樂最難取代。」這場柏林愛樂再度登台的盛會,不僅象徵與台灣20年來的深厚羈絆,也將成為台灣樂迷難得一遇的現場體驗。

演出評論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9/03 ~ 2025/12/03
Authors

作者

《樂典01 ─ 馬水龍》CD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