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劉人豪

發表文章 10 篇
  • 《七體FIGURE 7》於現場音樂演奏及聲音藝術的氛圍塑造下,荒謬無厘頭的類行為舞蹈表演之間,在莫名哀傷中思索推敲人生境遇的卡式想像。

    稻草人現代舞團《七體FIGURE 7》 以卡夫卡塗鴉為靈感作舞

    以隱晦迷人、引人發想的荒謬式舞蹈劇場為特色的稻草人現代舞團,即將於本週末在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推出年度製作《七體FIGURE 7》。擅長詮釋和轉譯卡夫卡的稻草人現代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這次挑戰不以文字或文本,而是以卡夫卡的塗鴉作為靈感來源,將圖像裡頭隱藏的內容,轉化成5個角色,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透過舞蹈劇場形式呈現。

    文字|張震洲
    2022/10/19
  •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一壺音樂劇特調

    近年台灣音樂劇在表演藝術市場裡逐漸成為一種潮流,無論是小型場地定目式、小品式的演出,或是大型演出配置現場樂團的高成本製作,都有不少粉絲追隨有人追演員、追編導、追作曲,也有專門追劇團或題材導向的支持者,逐漸有形成與舞台劇有別的產業可能。

    文字|齊義維
    第346期 / 2022年05月號
  • 《釧兒》2022國家戲劇院版
    特別企畫 Feature 1987-2022

    台灣音樂劇新浪潮來襲

    「我不是在劇場,就在前往觀賞音樂劇的路上。」上述這種想像中的情景,應是台灣音樂劇創作者多年期待。沒想到2022年,台灣原創音樂劇發展邁入35年的當下,美夢似乎已成真,整年都有表演上檔。單就4月,全台逼近15齣原創音樂劇輪番上演,加上國外IP授權及直接引進的製作,2022年3至6月的演出數量,相當於2018一整年,而2018年幾乎可被視為台灣原創音樂劇首度大爆發的一年(註1)。

    文字|林采韻
    第346期 / 2022年05月號
  • 《海江湧》敘事抽象、情節跳接,多用演員身體的動態、音樂引導的情緒進行接合。
    戲劇

    劇場裡的魔幻日常與瑰麗地方

    《海江湧》確實在劇場裡打開台江與台江文化中心這兩個空間的對應關係,也讓這個真實的地方,在人文歷史的經驗傳衍與知識陳列、劇場編創的魔幻再現與虛實代言間,成為一則又一則「故事」,被在場者述說也被傾聽。甚至,也讓台江不只是一個空間、一個地方,因劇場的媒介與傳達,替存在於此的所有人(不只是台江人)找尋土地與自我的意義。

    文字|吳岳霖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羅文瑾嘗試在《深淵》中表現人的依靠、對抗、利用與掙扎。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羅文瑾《深淵Abyss》 探看人性風景

    編舞家羅文瑾以其一貫對存在主義的關注,交出了新作《深淵》。舞名看似沉重,但她急急否認了這個說法:「『深淵』是人的本性,人出生之前待在黑暗的子宮,那也是深淵,深淵可以是庇護港,也可以是想逃離的所在。」「我喜歡一句話,形容傷心時『我的心裡裂出了一個深淵』,我想,深淵藏在每個人的心底。」 在舞台呈現上,懸掛的白色橡皮圈編織而成的繩索上,吊掛著白色衣物,強烈的視覺效果壓縮了六名舞者的行動空間,舞台地板也以可移動的棧板塑造出不穩固的移動狀態,創造出充滿張力的人物關係,不僅呈現深淵的窄仄、不安,也呼應了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所說的:「人是一根繫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繩子。也就是深淵上方的繩索。走過去危險,停在中途也危險,顫抖也危險,停住也危險」。 羅文瑾從人面對「深淵」的動物性、人性到超人性,嘗試在舞作中表現人的依靠、對抗、利用與掙扎,並與音樂人米莎、孟濂以電吉他為主旋律,並配以長號、double bass、鼓等四名現場樂手,以變化多端的搖滾曲風呈現出深淵的重量感。

    文字|張慧慧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第一個房間,床上的一個女人正熟睡著,四周牆壁投影出眼睛的影像。
    企畫特輯 Special

    稻草人舞團《不.在場》

    無論如何,《不.在場》是個在旅館這個特殊空間當中展開的舞蹈作品,空間與裝置藝術調度了觀眾與舞蹈之間的關係,在觀眾與舞者之間的,「觸摸可能」的緊張關係之下,創造出一個更具有延展性,不同以往舞蹈的觀看方法。

    文字|林于竝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稻草人現代舞團的演出《不在,場》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與在地人文交陪 「住」在美術館裡

    老爺集團旗下的年輕設計品牌「The Place台南老爺行旅」,在設計上結合台南在地文化元素,也與藝術創作者合作,翻轉空間思考,透過藝術裝置與表演,讓旅人落腳此處,能有與眾不同的人文體驗。除了之前與台南在地表演團隊推出裝置展,今年更邀請稻草人現代舞團與河床劇團,以旅館空間為舞台,讓觀眾能直接走進「舞台」參與互動、創造樂趣。

    文字|張瑋珊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男歡女愛》的各個片段透過一位年輕女性的夢境展開、串聯、結束,暗示著教人生死追尋的愛戀終究不過如夢一場。
    演出評論 Review

    愛的味道

    除了豐富的舞蹈與戲劇片段,此劇還多次置入了訪談影像,訪問走過浪漫愛的已婚熟男女對於愛情觀點,提問如「愛情的最高境界?」「還記得初戀?」等等。劇終之前,舞者也各自獨白自己的情愛觀。於是一齣豐富多彩的音樂劇面臨了一個高度壓縮的難題。

    文字|徐瑋瑩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 張堅志《尋夢人》
    演出評論 Review

    南部春天的祭禮

    即便表面的現代與突破的企圖,作品的鋪陳、推進,其實還是非常芭蕾舞劇的作法。舞者以手勢表達著語意,角色有著分配,在龐大的編制裡,陳婷玉顯得鎮定、掌控自在。在不斷流動的變換組合中,呼應到每一篇章的鬆緊、氛圍。於是我們看到王國權所飾的編舞家與排練指導一角無聲地指示著舞者,舞者有條不紊地上下、組合,隨著音樂的章節,畫面顯得優雅、不著痕跡。

    文字|鄒之牧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 溫璟靜與許慧玲在天秤裝置的兩端展開的一段雙人舞,似乎隱射著故事中士官與外國旅行家之間關於酷刑機器所代表的絕對正義的辯論。
    演出評論 Review

    意猶未竟的空間寓言

    以卡夫卡寫於廿世紀初的小說為開端,延伸關於當今社會人們處境的省思,應該才是這支舞作最主要的目的。地板上充滿象徵意味的長條形燈光投射,暗喻囚禁人們的各種無形牢籠;從天而降的床形裝置,既是卡夫卡故事裡施加酷刑的機器,但同時又暗指現實世界中引誘人們棲息耽溺的事物。

    文字|陳雅萍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澳門

    劇評人票選出兩檔回響兩極的年度演出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職人的圖鑑

    布景彩繪:客製化的空間打造者

  • 戲劇(曲)

    臺灣豫劇團70周年團慶大戲 《鏢客》召喚武俠的多重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