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古舞團《回來》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舞蹈作品選擇在非劇場的空間呈現,從倉庫、廢墟到古蹟甚至百貨公司中庭,藉著演出和空間對話,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演出場域的選擇,不僅是藝術家玩形式的創新發想,也展現了表演藝術的有機性。 舞 蹈家古名伸多年來帶著舞者征戰各種空間,證明「舞台」不設限。十年前的《出走》,到這次她選在自家桃園大溪的百年老宅推出古舞團廿周年特別演出《回來》, 連演廿場,別具意義。除了古名伸親率三代舞者呈現擅長的即興舞蹈,還融入戲劇偶戲、影像科技、現場音樂及互動裝置。精銳盡出的陣仗,看得出是她想藉老房子 與新靈魂的對照,進行自我生命和創作歷程的整理,也讓當代藝術的多樣元素在百年建築裡碰撞出新的火花。 有趣的是,舞團還作了演/餐合一的安排,看表演之餘,還可以享受當地食材烹調的美食。走一趟大溪,有看有吃,再來個小鎮半日遊,何樂而不為?
-
戲劇新訊
新人新視野「戲劇篇」 探討「人與國」及「人與家」
三度入選「新人新視野」的編導姜睿明,以《約瑟夫.維特杰》探討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姜睿明說,第一年的《戲劇概論》從個人出發,講的是自我認同;隔年的《寂寞B姊俱樂部》處理人際問題,觸及性別認同。今年《約瑟夫.維特杰》,仍舊關注認同,但框架擴大至社會國家。該劇從一則新聞出發,以德國納粹為背景而寫成,跳接拼貼現實和回憶場景,透過大的歷史框架,探討個體之於社會的處境。 改編自瑪莎.諾曼(Marsha Norman)劇作《晚安,母親》Night, Mother,首次入選「新人新視野」的黎映辰,由母女關係開始,拋出思考軸線,融合演員的生命經驗,發展出《媽媽我還要》。不同於原作著墨死亡議題,黎映辰以羅蘭.巴特的符號學,解碼劇中的「甜食」隱喻。黎映辰表示,食物在劇中展現母親的焦慮性格,不斷餵食的過程,也象徵母親的愛對於女兒的壓迫。最終,母女相互傷害的傷痕累累,女兒選擇死去的手段,對黎映辰而言,是女性自我理解的實踐,也為了重生,做一個女人。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艾馬爾鋼琴獨奏會
還記得當初在電影院裡,看到艾馬爾成為調音師Stefan Knupfer眼中「超難搞的反派角色」時,腦海中聯想到先前在東京opera city聆聽艾馬爾獨奏會的畫面,不禁莞爾一笑:那是一場至今仍然難以忘懷的音樂會,艾馬爾展現了滴水不漏的絕佳控制力,對於樂曲的各個細節,在艾馬爾的 指尖下所營造出來的是百分百權威感。你甚至可以從現場的氛圍之中,約略感受到他完美主義(也就是龜毛)的那一面,彷彿每一個琴音在空間中延展的長度都是計 算過似的,現役的鋼琴家之中,能夠堅持到如此細微者幾希。 我相當期待艾馬爾的獨奏會(尤其是德布西),就是因為他某種程度代表了鋼琴界「結合工藝與造詣」的巔峰,相信他將會帶來一場紮紮實實的饗宴,讓樂友盡興而歸。
-
音樂新訊 兩個約翰隔代相遇
范德騰帶隊 漫步布拉姆斯音樂特區
拉著他的視障學生,美籍鋼琴家范德騰(John Vaughan)在近兩年以另類舞台劇的方式發展出的《彈琴說愛》,在台灣不但受到從不聽音樂會的觀眾歡迎,更前進中國各大城市掀起了一波波熱潮。從藍調到蕭邦,流行到前衛無所不「彈」,也無所不「談」。但在舞台劇的表演之前,殊不知他早以一口流利的中文,開了多場系列講座,吸引著另一批批音樂愛好著。 從二○○八年開始,他就以「如何成為一個成功又快樂的鋼琴老師」、「暈頭轉向、天旋地轉的蕭邦圓舞曲」、「俄名昭彰」、「名偵探范德騰」等主題大膽剖析鋼琴音樂及演奏技巧,並且傳授贏得鋼琴大賽秘笈。充滿趣味的題材加上唱做俱佳的豐富肢體,一掃教學講座嚴肅沉悶的刻板模式。現在,原名約翰的范德騰將要使出他的拿手本領與NSO樂手們合作,跟著喜愛在他活動地區漫步的約翰.布拉姆斯一起去散步。隔著時空,兩個約翰的走路也許姿勢不同、也許語言不通,但踩著相同的步伐節奏,觀眾必定聽得明白。
-
音樂新訊 NSO「叛逆古典」
葛拉夫曼的左手 鋪展音樂奇蹟
看到桌上放著半杯水,你的直覺是「只」有半杯,還是「還有半杯」? 對於演奏家來說,雙手是演奏生涯中最重要的工具,但命運的捉弄,讓事業處在巔峰時期的鋼琴家葛拉夫曼(G. Graffman)患了「肌張力不全」的毛病,導致右手無法受腦部靈活控制。但生性樂觀的他卻沒有因此而氣餒,不但開始接觸攝影、旅遊、美食美酒,更鑽研左手曲目、邀請作曲家創作新曲,為左手鋼琴演奏曲催生。拉威爾的《左手鋼琴協奏曲》雖不是他的委創,卻也是他的拿手曲目之一。 為左手創作的作品不少,但最經典的就是這首樂曲,由於必須以一隻左手兼顧音色、並同時演奏多個聲部線條,因此並不是每位鋼琴家都能有這樣的能力。而由於它豐富的內容,聽起來並不會感覺單薄,反而時常忘記這是僅用一手彈奏的樂曲。 音樂會特邀曾任德國耶拿愛樂管絃樂團(Jenaer Philharmonie)音樂總監的可拉斯.米爾頓(N. Milton)跨刀指揮NSO,除演出《左手鋼琴協奏曲》外,還有新銳李元貞的新作《間奏曲:商》。此曲以音樂探索各國家社會問題、歷史事件及危機,令人不安的內心及感動,是作曲家對人類生活的直接反映。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老傳統、新對話
入秋的南京,夜晚已有些許涼意。江蘇崑劇院的「蘭苑」裡,鑼鼓輕點,青年演員正在排演新戲。導演王嘉明在觀眾席上,緊盯著台上演員的走位;藝術指導 蔡正仁坐一旁,安靜而專注地看著戲,兩人不時低聲交換意見。這是至少近百年未在舞台上全本呈現的《南柯夢》排練現場。素有「劇場頑童」的王嘉明首度跨界執 導崑曲,沒想搞革命,而是回歸崑曲的基本表演設定,以當代手法重新剪輯,以簡馭繁,重現崑曲古典優雅的特質。傳統崑曲的基本表演形式以折子戲為主,一折戲 一個風格。《南柯夢》以連本戲的面貌出現,在尊重傳統的前提下,如何讓戲更多元豐富,折子與折子的連貫更順暢,現代劇場手段,在這齣戲裡,扮演了關鍵的角 色。 延續文學家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所掀起的崑曲熱潮,由兩岸聯合製作的《南柯夢》,不僅找來了王嘉明,更吸收了他長年合作的 老班底──舞台設計黃怡儒、燈光設計王天宏、服裝設計賴宣吾,借重他們在現代劇場激盪出的絕佳默契,為崑曲注入當代審美品味。然而,崑曲的動作程式有其嚴 格的限制,如何在不破壞傳統的前題下,帶給老觀眾不同的新意,也讓年輕觀眾感覺到,崑曲可以這麼炫?王嘉明說,在南京待的時間斷斷續續加起來有近半年之 久,過程難免繞了很多冤枉路,因為最不熟悉的反而是所謂傳統的「東方」文化。「傳統戲曲界期待我們有當代的呈現,但我們反而想學老東西。這很有趣,也是這 次導演上的動能。」 老觀眾凋零、新編戲當道,不只是崑曲,從京劇、豫劇到歌仔戲,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創作人才的合作,已經成為今日的主流趨 勢。戲曲的唱唸做打自成一套程式,舞台美學又以虛擬為表現手段,講究風格的現代劇場導演遇上傳統戲曲,如何介入詮釋、與傳統對話,同時實踐創作理念?本期 「現代劇場導演的古典奇遇」特別企畫邀訪四位跨足戲曲的現代劇場導演──以一系列「小劇場崑曲」實驗深獲矚目的戴君芳、曾受邀三度執導豫劇的呂柏伸、多次 與外台歌仔戲合作的傅裕惠,以及崑曲《南柯夢》導演王嘉明,看他們如何在傳統戲曲領域自我定位。 經濟景氣持續低迷,物價高漲薪水不漲,觀眾 荷包緊縮精打細算,表演藝術市場面對空前嚴峻的挑戰,不過,還是有不少戲在一片慘綠的票房中異軍突起,不僅場場爆滿,售票速度更有如偶像演唱會般秒殺。他 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本期焦點專題,從「分眾市場,客製化劇場時代來了嗎?」、「早鳥折扣下殺,觀眾買不
-
專欄 Columns
玩兒嘛!!
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箭,把它跟生活和工作扯在一起,把生活和射箭當成藝術來處理,所以不射則已,一射就要投注全副的熱誠,以求不聒噪,或不被聒噪影響,而見到一片安靜。對我來說,射箭和生活如果能夠這樣,那就是「追尋完美」
-
專欄 Columns
我的空間啟示錄(上)
在乾淨的空氣中,眼睛可以長驅直入地平線,看到了遠方天際形狀飄渺的詭異綠光。白天可以隨意地在園子裡挑選入菜的作物,晚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穀倉裡任由嗜血的跳蚤恣意肆虐。剩下的時間有一個偌大的舞蹈教室供你隨時使用
-
專欄 Columns
好恐怖的布拉姆斯!
布拉姆斯為了呼應這首他喜愛的詩,寫作了他所有作品中最有恐怖氣氛的敘事曲作品10-1回贈給格林。這是一首使用了陰森的小調,有著令人毛骨悚然的氣氛,簡直是恐怖片配樂的曲子。樂曲中最令人頭皮發麻的是,不停地可以聽到有人呼喚著「愛德華」的名字,讓總是在半夜練琴的我覺得渾身不自在。
-
專欄 Columns
美
在這年代,要說服一個人你看錯了是很難的一件事,不管是對觀眾或是創作者,那等於是對他的道德批評、人身攻擊,這所延伸的白話就是「你不懂啦!」「你瞎了嗎?」「怎麼這麼沒有品味?」「老派!」「遜!」這種「美」的屈辱和傷害,想必很多人經歷過,不管是攻擊還是防守。
-
紐約
龍應台訪美颳「龍捲風」 與表演藝術擦身而過
文化部長龍應台上任後首度出訪美加,因為本身為暢銷作家的魅力,所到之處也掀起陣陣龍捲風,頗受包含中國在內的媒體重視。龍部長訪紐約的行程四平八穩,可惜沒有拜會紐約重要的表演藝術機關,在對岸中國戮力對美輸出表演團隊的此時,龍部長似乎也應該在推介台灣藝術家方面多加把勁。
-
柏林
《劇場今日》票選 HAU劇場獲「年度劇場」殊榮
由德國知名劇場雜誌《劇場今日》邀請多位德語劇場劇評人進行的年度評選,日前出爐,柏林的HAU劇場獲「年度劇場」殊榮,也為甫卸任的藝術總監李林塔爾的成績單畫下完美句點。另尼可拉斯.史戴曼執導的劇場馬拉松製作《浮士德I+II》,則榮獲「年度演出」、「年度戲劇顧問」與「年度演員」三項。
-
倫敦
「非洲特快車」巡迴英倫 放送非洲現代樂音
由布勒樂團主唱戴蒙.亞邦一手策劃的「非洲特快車」計畫,今年與倫敦二○一二藝術節合作,包下一列火車專車,巡演多個英倫城市,滿載八十多位藝術家的非洲特快車即將施展音樂魔法,到各地的車站月台、購物中心、學校、醫院及辦公室和樂迷不期而遇。戴蒙.亞邦非常期待能夠藉此將現代非洲音樂介紹給英國觀眾,呈現其中的熱情與力量。
-
巴黎
新蒙特劇院新戲《斷裂》 邀你進場看連續劇
與台南人劇團《K24》演出概念異曲同工,巴黎郊區的蒙特市國立戲劇中心新蒙特劇院也有在劇場演出連續劇的構想,九月底首演的《斷裂》就打算以此模式吸引住戲迷,劇院總監兼導演包耶邀來專業電視編劇執筆,瞄準「住房」主題,希望以連續劇方式讓大家對社會議題維持省思熱度。
-
北京
北京國家大劇院首屆舞蹈節 大咖聚集精湛起舞
北京國家大劇院將於十月下旬推出成立以來第一屆舞蹈節,邀演名單大咖雲集,開幕節目是知名舞蹈家楊麗萍的舞劇《孔雀》,更有西薇.姬蘭、約翰.諾伊梅爾等大師的作品,台灣也有舞蹈家許芳宜,以及雲門二團帶著布拉瑞揚、鄭宗龍、黃翊與伍國柱的舞作參與。
-
上海
《老舍五則》征服上海 再續京味兒風潮
林兆華執導的《老舍五則》,延續之前北京人藝訪演上海的風潮,讓上海人繼續沉浸在道地的京味兒裡。這齣戲是兩年前為紀念老舍誕辰一百一十一周年而作,由北京曲劇團為演出班底,演員能說能演,劇情親民,林兆華更以極簡舞台,讓表演者更有發揮空間。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回返百年古宅 讓當代與歷史相遇
為了舞團廿周年,編舞家古名伸把製作拉回她家族位於大溪的百年老宅,演出《回來》,對古名伸而言,這是具象的行動,也承載著個人的創作與生命歷程,意味深長。雖然感覺受到老屋召喚,古名伸卻無意取材家族歷史進行創作,「我的舞團從不是一個懷舊的團,進老屋演出是把當代放到過去的時空,希望產生某種反差,有特別的時空想像。」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杯子+絲弦 跳躍一整個空間的音符!
日本作曲家水嶋一江所創發的Stringraphy表演形式,利用杯子電話的傳聲原理,在演出空間中以絲弦搭起龐大的「樂器」,像一台平放的豎琴,演奏者優雅地在這做裝置中游移、走動,帶著白手套的雙手靈巧地捏在弦上滑動或撥彈,頓時魔術一般的音符就從他們的手上發出
-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提勒曼 一切執著 都為找回傳統
這個新樂季才接掌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的提勒曼,是目前在國際樂壇深獲好評的德國中生代指揮,他曾在柏林愛樂擔任卡拉揚的助理,帶領過慕尼黑愛樂,也是拜魯特音樂節的靈魂人物。他專注於德國傳統的交響曲與歌劇,對於「德國的聲音」有其一定的堅持與執著。
-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三大樂團音樂總監
余隆 經略中國樂壇的指揮大腕
身為中國愛樂、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三大樂團的音樂總監,指揮家余隆再中國樂壇的地位不言可喻,說是喊水會結凍絕不為過。除了手上的指揮功夫,余隆更有傑出的行政經營能力,從最早創辦「北京國際音樂節」讓中國與國際樂壇接軌,也把手上的三個樂團經營出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特色,是一位永遠掌握時代脈動的樂團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