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材壯碩的余隆,霸氣之餘帶點豪邁。(擊樂文教基金會 提供 )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三大樂團音樂總監

余隆 經略中國樂壇的指揮大腕

身為中國愛樂、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三大樂團的音樂總監,指揮家余隆再中國樂壇的地位不言可喻,說是喊水會結凍絕不為過。除了手上的指揮功夫,余隆更有傑出的行政經營能力,從最早創辦「北京國際音樂節」讓中國與國際樂壇接軌,也把手上的三個樂團經營出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特色,是一位永遠掌握時代脈動的樂團經營者。

身為中國愛樂、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三大樂團的音樂總監,指揮家余隆再中國樂壇的地位不言可喻,說是喊水會結凍絕不為過。除了手上的指揮功夫,余隆更有傑出的行政經營能力,從最早創辦「北京國際音樂節」讓中國與國際樂壇接軌,也把手上的三個樂團經營出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特色,是一位永遠掌握時代脈動的樂團經營者。

廣州交響樂團經典音樂會「最愛」

10/26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10/28  19:30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中興堂

INFO  02-28919900轉318

人物小檔案

  • 1964年生,出身音樂世家,外祖父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
  • 1992年出任北京中央歌劇院常任指揮。參與創辦了首屆北京新年音樂會並在接下來的三年擔任指揮。
  • 1998年創辦「北京國際音樂節」。
  • 2000年組建中國愛樂樂團,2003年起接手廣州交響樂團,並任職兩團的藝術總監。2009年起亦兼任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紐約時報》二○○九年曾以「余隆,中國的卡拉揚,中國樂界最具權力的人物。」(Long Yu, China's Herbert von Karajan, (is) the most powerful figure in China's classical music scene.)形容余隆在中國的地位。《紐約時報》的一針見血,並非溢美余隆的藝術成就,而是突顯他在中國樂界萬夫莫敵、喊水會結凍的能耐。如同卡拉揚生前自在周旋於達官顯要、富豪名門之間,在指揮棒之下,是一位永遠掌握時代脈動的樂團經營者,余隆在中國樂界的地位也不遑多讓。

在科學上,人的右腦被稱為「藝術腦」,左腦被稱為「知性腦」,音樂家的右腦總是比一般人發達,但是余隆的左腦能力也不差,甚至有時候運行的速度,還勝過右腦。長年來,余隆的行政能力已成為支撐他藝術成就的最大後盾,因為他相信,「指揮和管理並不矛盾,一個好的指揮一定是一個好的藝術管理者。」強調唯有如此,才能全方位領導樂團,激發樂手和工作團隊的最大能量。

創辦「北京國際音樂節」與國際開始接軌

余隆今年四十八歲,出身上海音樂世家,外祖父是知名作曲家丁善德,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曾赴德國柏林高等藝術大學進修,一九九二年他回到當時經濟開始起飛、社會處於轉型的中國,擔任中央歌劇院院常任指揮,依靠在外國累積的視野,逐步著手他的「音樂工程」。

當時的中國,小資才開始崛起,古典音樂觀眾不成規模,較具專業素養的樂團,也只有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和上海交響樂團,但是管理、行銷的模式仍非常草根,樂團缺乏與國外接軌的樂季制度,演出的曲目也十分有限。不過,這些不足並沒有讓留洋回國的余隆感覺到失落,相反的他看到機會處處,大展身手的機會無限。  

一九九八年在保利集團的支持下,他一手創辦「北京國際音樂節」,成為與國際接軌的第一響炮。當年的開幕式,由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在人民大會堂演出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參與音樂節的演出嘉賓,包括男高音卡列拉斯、鮑羅定四重奏、法國小提琴家杜梅、鋼琴家傅聰等,此外還在世紀劇院推出全本歌劇浦契尼《波西米亞人》。

音樂節星光熠熠的處女秀,快速打響了名號,在二○○八年北京國家大劇院開幕之前,全球知名樂團、獨奏家來到中國,自然視北京國際音樂節為最佳舞台。二○○五年音樂節與紐倫堡歌劇院攜手合作,在保利劇院推出華格納樂劇《指環》系列四部曲,創下音樂節另一高峰。

一手掌握中國北中南三大樂團

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成功,搭建起余隆與國際樂界的橋梁,期間隨著世界經濟版圖朝亞洲翻轉,余隆也逐漸從接招者成為出牌者。余隆作為一位指揮,光靠每年一度的音樂節不足以形塑自己的專業成就,在創辦音樂節兩年後,機會向余隆招手,千禧年「中國愛樂」成立。

中國愛樂的前身為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一心想創建中國最佳樂團的余隆,當時以高薪向中國交響樂團進行大規模的挖角,同時聚集一批海歸派的精英,組成最精良的「部隊」。如今成軍十二年的中國愛樂,穩坐中國第一樂團的寶座,日前樂團公布二○一二/二○一三新樂季,最大的計畫是從過去眾多演出中選出百場音樂會的錄音錄製成百張CD對外發行。此一舉動,展現余隆對於樂團藝術水準的自信心,不同於演出即逝的音樂會,當音樂被留下足跡時,免不了要面對樂評的挑戰和樂界更嚴厲的比較。

在首善之都北京開創一片天的余隆,二○○三年受邀接任香港指揮葉詠詩成為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二○○九年再下一城,前進經貿之都上海,以上海人回家的氣焰,擊敗眾多有意人士,成功拿下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一手掌握中國北中南三大樂團,余隆霸主之姿不言可喻,如何統領三大樂團,余隆自有打算。身材壯碩的余隆,霸氣之餘帶點豪邁,在中國萬夫莫敵的他,上回率領上海交響樂團來台演出,記者會上他毫不避諱地說:「我十分欣賞呂紹嘉,我認為他是我這輩華人指揮最優秀的一位,我自己都比不上。」

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管理

余隆的坦率,透露他處事的智慧,他絕非故步自封、緊抓權力的大腕。接掌三大樂團後,他開始為中國培養一群年輕指揮,這些指揮在他的庇蔭下,猶如「余家班」,協助他處理樂團指揮事務,幫他固守每一家「店」,他們分別是中國愛樂常任指揮楊洋與夏小湯、廣州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林大葉、上海交響樂團駐團指揮張潔敏。其中楊洋在余隆的提拔下,成為杭州愛樂首任音樂總監,有了自己的樂團,也讓余隆的勢力更加延伸。據說,當時杭州愛樂首先鎖定的是余隆,余隆評估狀況後,決定派出自己最心愛的弟子。 

在國際樂壇上,一人身兼三個樂團的音樂總監不稀奇,不同的是,余隆的三個樂團全都在同一個土地上,如何讓三者都滿意,城市間在競爭之餘還能合作,余隆的功力在於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余隆曾明確指出,這三個樂團代表的正是三個不同地域的文化,他覺得每個地方應該有自己的一張名片,所以在塑造樂團個性,以及樂季安排,甚至演出曲目上必須有差異化的地方。三者的共同點在於都是用一種標準化或說職業化的系統來管理,因為有共同的管理模式,三個樂團一起合作演出時幾乎不需要磨合。

如果仔細觀察,中愛、上交、廣交的樂季,會發現三者如同小連線,經紀公司只要和余隆對上線,指揮、獨奏家一登陸,就有機會一口氣巡演三個城市;過去北京國際音樂節,中國愛樂被視為御用樂團,隨著余隆執掌的樂團增多,上交、廣交也陸續赴京獻聲;余隆長年累積的國際關係,也讓他邀請名家不成難事,諸如指揮名家艾森巴赫、杜特華等都很賣他的帳。

至於,塑造樂團不同的個性,在經營面上余隆總能夠因資源的不同而開發出不同的花樣,以上海交響樂團為例,仿效國外樂團夏季音樂會的模式,二○一二年開創首屆夏日音樂會;擅用城市間的結盟,去年上交與紐約愛樂簽署合作意向書,包括共同委託創作、在上海開辦音樂研習營等;看準上海是白領之都,注重生活品味,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個推行預售樂季套票的樂團。

行政思維「骨架」撐起藝術之「肉」

余隆稱霸中國交響樂壇的過程中,並非一路直通毫無障礙。北京國際音樂節從一九九八年創設至今已奠定品牌,在余隆操盤下,贊助商向來不嫌少,今年主要贊助包括中國中信集團、美銀美林、一汽、大眾和瑞銀等。回首二○○八年北京國家大劇院揭幕時,音樂節其實經歷了一段調整期,那時大劇院以國家力量,大力邀請名家名團赴劇院演出,多少對同樣標榜明星的音樂節產生衝擊。

就在外界開始猜測音樂節的未來時,余隆早已開始修正,逐步朝向大劇院尚未有餘力經營的教育推廣,同時由強調古典明星轉而著重多元藝術價值,進一步前進不同的場域,開拓不同的觀眾。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日前公布節目內容,首次大規模地嘗試多元音樂,其中最跌破眼鏡的包括余隆與歌手羅大佑、崔健,展開越時空、風格、流派的音樂對話,另外,音樂節有多達十二場的演出及數場教育專案於北京的購物商城「三里屯VILLAGE」的橙色大廳進行。

從一九九二年返回中國,一晃眼廿年,余隆認為中國的樂團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包括人才培養、管理制度、合適的演出場地、音樂家的工資待遇及樂器。要真正做到與國際接軌仍需要很多支援,除了財政支援以外,還需要社會的支援,需要演出市場的培育,觀眾對音樂會的介入程度等。

余隆說自己是一位適合領兵打仗的人,雖然他不是所謂專業經營者,但和一般指揮相比,他可能更熟悉藝術行政管理。他對經營概念的重視,源自年輕時在香港與歌劇製作人盧景文學習的過程,「他讓我明白,一個指揮的不斷提高,一是藝術,它是『肉』、是營養;二就是清晰的行政管理思維,它是『骨架』,而『肉』必須有堅強的『骨架』才足以支撐。」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