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龍應台上任後首度出訪美加,因為本身為暢銷作家的魅力,所到之處也掀起陣陣龍捲風,頗受包含中國在內的媒體重視。龍部長訪紐約的行程四平八穩,可惜沒有拜會紐約重要的表演藝術機關,在對岸中國戮力對美輸出表演團隊的此時,龍部長似乎也應該在推介台灣藝術家方面多加把勁。
文化部長龍應台在八月下旬訪問了美加地區。「龍捲風」威力果然不同凡響,龍部長在紐約、溫哥華和華盛頓的幾場公開演講,都引來滿場的聽眾。紐約亞洲協會的演講,門票在四十八小時內很快就被人索取一空。
身為暢銷書作家,龍應台確實有所謂「搖滾巨星」的號召力。因為她不但在兩岸三地都有廣大讀者,上任文化部長後又提倡要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在國際上推銷台灣的軟實力,因此「龍部長」也相當受中國媒體重視,在紐約甚至有中國駐海外的媒體參加她的記者會,不同於過往對台灣官員的視若無睹。
行程四平八穩 卻未造訪表藝重要機關
身為文化部長,她有解釋台灣的文化政策、推廣台灣的文化產品的責任,因此她此行還接受了不少英語媒體的採訪,並造訪不同的文創產業機構。以在紐約為例,她參觀了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漢美術館、Simon & Schuster出版社的電子書部門、紐約公共電視台及著名的Highline公園。
這個行程可以說是四平八穩,沒有什麼特殊之處。Highline廢物利用有其可取處,全世界各地官員,不管業務是否相關,都非去朝聖不可。台灣正為公共電視吵個不休,雖然旅歐多年的龍部長應該很清楚,台灣的制度,恐怕比較接近歐洲而不似美國。而她的作家背景,肯定與出版社可以有深入的討論。
但是從表演藝術角度來看,最失望的莫過於是龍部長此行完全沒有拜會紐約相關機構了。大都會與古根漢都是博物館,而且與龍應台見面的,都只是亞洲部門的主管,這些人實在不需要再有人向他們介紹台灣。相對來說,紐約是當今全世界表演藝術的重鎮,台灣藝術家及過去的文建會,為了在這個舞台找到一個表演的空間,花了很大的力氣,如果龍應台能以首屆部長的身分,向紐約表演藝術機構負責人傳達合作的誠意,應該會產生一定的作用。從林肯中心、布魯克林音樂學院、卡乃基音樂廳,到Joyce劇院、La Mama劇場、World Music Institute、Rubin博物館、甚至是百老匯的經紀人、其他表演藝術的製作人等,他們對台灣的認識深淺不一,龍部長理應為台灣的表演藝術家倡言。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中國在外銷其表演節目的努力上愈來愈積極,不管是北京或一些省級政府,都屢屢送節目出來,以「龍作家」在兩岸三地都待過的經驗,其實是最有資格向紐約表演藝術機構解釋台灣與中國不同之處。作為海外的觀眾,我們尤其擔心的是,台灣表演藝術在國外的名聲,如果不趁現在好好維持深化,很快會如同視覺藝術一樣,在歐美的中國熱下被邊緣化了。
台灣書院 只辦活動就能傳播文化?
而從這裡也帶出另一個問題,就是「台灣書院」的功能。龍部長在演講時說,希望透過書院把台灣的文化軟實力帶向國際舞台,書院沒有政治目的,不會與孔子書院爭奪海外華文教育市場。問題是語言與文化是息息相關的。國家透過他們的語言學校,如法國的法語聯盟(Alliance Française)、德國的歌德學院(Goethe Institute)、西班牙的賽萬提斯學院(Instituto Cervantes)宣揚其文化, 是再自然不過,因為會想要學習一個新語言的人,通常也是對那個語言的文化想要有了解。反過來說,台灣書院沒有這群學生,要到那裡去找觀眾都很困難。領事館或文化中心,辦活動或許可以,宣傳行銷就非其所長,所以一貫的做法是與當地機構合作,讓台灣藝術家站上美國人的舞台。紐約的台灣書院,最近從台灣找來一些花藝、書法家示範,接下來又請李昂、白先勇等人演講,但是觀眾裡有多少不是台灣人的子弟,讓人存疑。如果書院變成台灣人自娛自樂的場域,那與過去的宣慰僑胞團的差別,也不過是文化層次高了一點,實可以把這個工作,還給僑委會和僑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