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這樣過日子
金士傑 從孩子身上讀到戲
遠在木柵僻角的星辰社區並不好找,計程車司機白轉了幾圈,嘴裡叨念著藝術家是群與世隔絕的怪人。在午後的霏霏細雨中,終於沿著坡地爬進社區的最裡處,按了電梯十一樓。一開門,穿著派大星粉紅色卡通T恤與短褲的金士傑站在門廊邊。他像是昨日才見過面般說聲「來啦」,回身又去探看孩子,一邊閒聊近來的身體狀況與推拿師傅。 金士傑的家,找不出一絲遠離俗塵的隱者氣息。如同任何一個小家庭可能會擁有的住宅風貌,不致過分廣闊的坪數,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家用品,書籍、雜物、兒童用品,一隻貓。老婆忙進忙出,屆滿周歲的雙胞胎在房裡發出孩童特有的嗚嗚聲。 這一年來每逢遇到金士傑,他總是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的育兒經。他是那種被新生兒填滿全部生活重心的新任父親。無論在劇壇中的地位再令人景仰,當孩子抱在手中,他流露出的是眼神裡驚人的慈愛,以及與孩子們互動時忘情的天真。在人生跨入耳順之年之際,這位歷經角色淬練的戲劇大師,也許已經找到了一種外人難以體知的,獨具隱密與高度的圓滿。
-
幕後群像
閉館八月重新開幕 「新舞臺」哪兒不同?
新舞臺是台北市重要的表演藝術展演據點。去年底開始,為了「長高、長大、保持年輕」,閉館八個月,進行內部大幅度的翻修、更新。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八月中旬踏進新舞臺,或許看不出哪裡不同;然而,「在大幕升起後的舞台上,我們希望所有藝術團隊都能感覺到,新舞臺比以前好用。」資深舞台監督魏鍇這麼說。
-
藝@書
了解「電影導演」這一行的三種方法
關於「怎樣學創作」,從創作者的傳記和作品自述中能學到的,可能更多。從近期本地出版的電影導演黑澤明、北野武、岩井俊二等相關著作,不標榜「創意術」或「方法論」,卻提供讀者更廣泛的面向,探索電影創作的歷程,創作者如何自生命史汲取素材乃至形塑創作觀比起歸納化約為理論,這類讀物毋寧是更精采的「電影導演創意學」。
-
藝@CD
幸福就像一首歌
唱歌的幸福,孩子們都知道!建構童年回憶的歌,總是有著讓人忘卻煩惱的魔力。新世代的孩子們也應該有自己的兒歌童謠,這次介紹的兩張專輯《動物真可愛》與《幸福的孩子愛唱歌》,趣味的主題創作與用心的編曲設計,讓大人也可以重溫唱歌的美好
-
藝@電影
兩代之間 糾結生命奇妙風景
有些故事,綿延發生在兩代、甚至三代人身上,七月份的兩部電影《第八日的蟬》與《最愛小情歌》,就是透過這樣的情節鋪展,糾結曲折,在鏡頭下打造出動人的生命風景。
-
藝@展覽
兩個中國藝術家 不同世代的生命解讀
中國當代藝術的兩位藝術家六十八歲的王懷慶與四十七歲的劉煒,同時在台北推出近作展覽,前者從單純的東方文化基因出發,結合當代極簡的表現形式,後者的創作驅動則源自「以我手畫我心」,發展出一種相當個人化的百無聊賴、或被稱為「潰瘍式」的繪畫風格。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美國芭蕾舞團、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七月中,是喜好芭蕾的舞迷們捧著大筆銀子得去看的美國芭蕾舞團ABT!這次難得來台,雖然可惜沒有當紅的駐團編舞家Alexei Ratmansky的作品,但在兩廳院坐擁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每年只演出八週的(且常搶不到票)大型古典芭蕾,看著一級的線上舞者在台,再怎麼不捨也值 得! NSO與澳洲跨國製作的《蝴蝶夫人》歌劇,也是一個我想看的典雅經典!在這樣的傳統之外,魏瑛娟想出來的「做臉不輸小美容藝 術節」,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之前看過她一篇談論臉書的文章,亦莊亦諧,辛辣損極!沒想到即採取了行動!這回邀來的都是很有看頭的藝術家:余彥芳是個人色 彩強烈的舞蹈創作者,還有四把椅子劇團《等待窩窩頭之團團圓圓越獄風雲》編導許哲彬、編劇簡莉穎、音樂人蔣韜。其中的簡莉穎,既是高俊耀日前執導的《懶 惰》的編劇,也創作了本次女節的一齣戲,還是藍貝芝先前《無枝Nostalgia》二度呈現:「離家行動計畫」的劇本協力,是廣受邀約的創作人。 為了拓展好奇心,我也推薦看看台北兒童藝術節的國外節目!如果搶得到票的話。我曾在那兒發掘到了一張至今最珍愛的小提琴配樂,是個以色列舞團的原創。由是證明了兒藝節臥虎藏龍,不見得都是「頭腦簡單」的作品呢!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歌劇《蝴蝶夫人》
神秘的東方情調、淒美的愛情悲劇再加上浦契尼蕩氣迴腸的音樂鋪陳,讓《蝴蝶夫人》成為西方世界探尋東方文化的最佳入門之一, 也是東方歌者登上世界舞台的最佳跳板。NSO繼二○○九年首次成功引進《卡門》後,再次與澳洲歌劇團合作,再次的跨國大製作,相信也會是再一次的成功。而 當年讓黃英一炮而紅的歌劇電影版中的帥氣男主角理查.卓克希爾,此次也應邀來台詮釋平克頓。更讓人好奇的是,除了來台演唱第一組女主角的雪兒.巴克外,呂 紹嘉在第二組演出陣容中,大膽起用國內新銳女高音林玲慧,演唱為了持守愛情與貞節、犧牲自己的蝴蝶夫人秋秋桑。讓曾經執導第二幕的筆者無比興奮與盼望,東 西方新秀與高手的碰撞會擦出什麼樣的音樂火花,令人充滿無限期待。
-
焦點專題 Focus
《蝴蝶夫人》:秋秋桑的前世今生
儘管《蝴蝶夫人》這齣經典的歌劇,上演過千百萬遍。 可是在劇終時, 每個秋秋桑都還是勇敢地把長刃刺進身體裡, 將手伸向孩子後斷氣。 為此,不知讓多少觀眾陪著流淚, 也跟著咒罵那負心漢的無情。 但是,究竟是否真有其人?這段異國戀發生在何處? 歌哪裡好聽?戲如何好看?怎麼唱?怎麼演? 在這段淒美的故事背後,還有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就請您翻開書頁,讓我們娓娓道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化部登場,我希望……
你是觀眾,每次進場觀賞表演,總困惑為什麼身邊多半是學生或演出工作人員的親友。 你是表演者,憑著對藝術的熱情投身此業,幾年過去了,仍不明白為什麼台灣養得起專職演員的團隊少之又少。不想「離職」,就得打零工維持生計。 你負責幕後技術,那天從貨車卸道具時,一個婦人指著你對孩子說:要用功唸書,免得以後像他一樣 你是劇團行政,好不容易劇團可以到各縣市巡演,但打了幾百通電話,你找不到場地,或就算找到了,票也賣不出去。 你是導演,今年有三個新戲三個舊戲要做。你夠幸運了,還有戲可做,所以別過問為什麼要獲得資源就得拼命做戲,拼命達成票房,免得明年拿不到補助。藝術?還是先把戲做出來、先賣夠多票,證明你的「產值」再說。 你是學生,對藝術有點好奇,躍躍欲試,或許你恰巧主修藝術,但你和同學都擔心,畢業後真能靠所學賺取生活所需? 隨著總統就職,大家期待已久的文化部終於登場。文化部管不管這些困惑,這些問題?你們、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等待,在觀望,幕起後能否獲得答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家文藝獎得主、歌劇藝術家
曾道雄:文化部需確立自己的高度
文建會蛻變為文化部,是升格或降級,端看日後文化部的思維與實質作為,一位知名的文化界朋友指出:部會的不同屬性,無關位階的高低,這可由經建會和經濟部的機能看出端倪,如果文建會因《夢想家》搞到主委下台;農委會被挪移數十億元去補助台北市的花博,則未來的文化部,在官僚行政體系中,更難以防患文化資源再被政治運動所掠奪,也更無法抵擋執政黨,遂行其體制行政的干預,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與警惕。 對於文化部,大家都希望,文化資源能作更有效與合理的分配,城鄉均衡發展;要積極去整頓與活絡各地的蚊子館,絕不可再花大錢,去搞無底洞的文化秀場,而應將那些資金,拿來補助績優,且資源能有效循環使用的永續性民間藝文活動。 文化部可籌建具有地方文化特質的博物館,例如借助阿里山鐵路,嘉義應該興建不同洲域主題的「世界高山鐵道博物館」,而非再去建什麼故宮南院蚊子館!此外,可參照鶯歌的陶藝博物館,再進一步充實提升既有的東台灣南島語系(Austronesian)文物館、澎湖水族館、台南七股鹽場,並且細緻地經營大甲清水的草編、苗栗的木雕、南投的竹編、彰化田尾的花卉,還有鹿港的南管與宜蘭的偶戲等傳統戲曲劇場,這些文化場域都須能和國際同質的機構接軌與交流。此外,文化部更須編列足夠的預算,協助各縣市嚴謹經營地方圖書館與文化中心。而所有硬體文化設施,務必先作好營運軟體設計及績效的精算與預估。 文化部的基本理念,應先認清其擘劃國家文化大計,與推展長遠文化建設的宗旨,如此才能確立自己的高度,超越政黨,摒棄政治的干預,也才能激發人民才智潛能,提振國家文化力量。 就歷史文化而言,台灣就像是一座斑紋璀璨的沉積岩,台灣與中國歷史文化的關係始於明末,學者告訴我們,台灣原是南島語系民族北端的重要島嶼;十七世紀前葉有荷蘭與西班牙人進駐,明清之後,又深受五十年日本後明治維新文化的影響;二次大戰結束,台灣被國民政府接收,旋與中國分治,緊接著就是西洋文化急速東漸與交融,近年來不少外籍新娘也為台灣衍生了後代。這一切,說明台灣就是這樣一個沉積岩的移民社會,而如此富麗多彩的文化,自不容我們僅囿於大中國沙文主義的文化思考範疇。不久前,台藝大管絃樂團成功地演出匈牙利的歌劇《藍鬍子的城堡》,台大日文系演出深邃感人的《源氏物語》,真理大學英美文學系也演出精采的歌舞劇Chicago</e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來去高雄.夏日表演小旅行
到高雄旅遊 西子灣、壽山公園、澄清湖、春秋閣 除了走馬看花的觀光景點 現在的高雄 有更具人文藝術風情的玩法! 攤開高雄捷運路線圖 「西子灣―大寮」的橘線 一條表演藝術旅行軸躍然紙上 從大東藝文中心、衛武營、文化中心 一路玩到鹽埕埔的駁二 吃吃喝喝、看表演、品建築、聊藝術 還有隱藏版的藝術景點空間等你親自探查 別再說這座南方大城只有工業、國防和港口了 快趁著艷陽初起、海風涼爽的早夏 來一趟深度與享樂兼具的高雄表演旅行吧!
-
藝術節新訊
「春艷舞展」舞動多元 《金小姐》探尋女人命運枷鎖
台積心築藝術季邁入第十年,本年度以「合鳴」作為主題,其中與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合辦的「春艷舞展」,甄選出風乎舞雩《關係─精緻篇》、迪迪《舞動宴席2─拼圖》、曙光種籽《Dream High 70們的復古音樂趴》、稻草人《內心獨白》等七個在地團體帶來的舞作。其中,另類的《內心獨白》以卡夫卡的超寫實作品及日記為題材,呈現出介於荒誕夢境與現實間的矛盾世界。 今年稻草人現代舞蹈團推出的創作,還有本月的台語音樂舞蹈劇場《金小姐》,以五○年代經典台語老歌〈安平追想曲〉裡所刻劃的人物「金小姐」為靈感。由音樂創作者謝銘祐重新編創台語詞曲,藝術總監羅文瑾與舞蹈創作者左涵潔編舞,特別以女性角度加以詮釋,描繪一位深情女子執著地等待一去不返的男子。此作場景虛實交替,不強調敘事,而著重於刻劃金小姐象徵的意象,即命運的束縛,藉此道盡古今女性在父權社會裡所面臨的無奈。
-
戲劇新訊 三缺一劇團《Lab壹號.實驗啟動》
累積失敗經驗值的「身體實驗」
Lab是實驗室,也是一種精神,在Lab中演員建立自主的學習力,探索表演和創作的可能性,是讓創作者休息、呼吸、再進步的空間,突破已往劇場中以「演出」為主的合作關係。三缺一劇團推出《Lab壹號‧實驗啟動》,將是一場從反覆失敗中、不斷精進的一場身體實驗。 三缺一劇團團員賀湘儀二○一○年參加歐丁劇場每年的盛事ODIN WEEK,有感於具強大主動性的歐丁劇場演員,每人皆發展自己獨特的表演專長。有天,與團員相約散步,賀湘儀分享所見,《Lab壹號》從此開始受孕,展開長達兩年的實驗工作坊,實驗每個人感興趣的主題和表演形式,甚至以人體呈現獸體,以獸性隱喻人性。兩年來他們嘗遍失敗的滋味,一旦有新想法,就將它變成實體,再完全推翻,反覆透過創新實驗的過程,新想法不斷迸出,新實驗也不斷出現。而《Lab壹號》就是個歷經多次失敗後的積累。 這齣戲是三缺一劇團的一個宣示與承諾,對導演魏雋展而言,是他許下以劇場為終身志業的兌現時刻,透過這個實驗,反思他想要累積的東西。三缺一劇團計畫將此實驗發展成系列演出,每次招募不同型態的劇場工作者參與,將實驗概念延續下去,未來將持續推出系列作品。
-
戲劇新訊 改編俄國寓言 捷克偶戲大師執導
《躍!四季之歌》 精緻懸絲偶的驚豔之旅
立足於台南古都「影響.新劇場」劇團,由致力於兒童與青少年劇場的呂毅創立,新作《躍!四季之歌》將俄國寓言故事,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文本,邀來捷克偶戲大師Irina Niculescu擔任導演。戲中使用的十四具懸絲偶,皆由羅馬尼亞、挪威製偶師設計製作,精緻唯美的戲偶,人偶同台的表現形式,將打破一般普遍對兒童戲劇幼稚、浮誇的刻板印象,亦和傳統偶戲的表現方式十分不同。 《躍!四季之歌》透過小野馬的生命旅程,呈現在成長之際,所遭遇形形色色艱險古怪的誘惑及考驗,和伴隨而來種種相互扶持關懷的助人機會。孩子們將隨著故事主角一起學習是非善惡,如何從挫折中學習成長,體驗生命的希望、困境、突破與喜悅,同時啟發想像力與創造力。演出場地座落於台南市忠義國小的武德殿,為全台最具規模的州廳式建築,氣勢宏偉;《躍!四季之歌》將搭建獨特立體造型舞台,營造獨特的觀戲經驗。(廖俊逞)
-
音樂新訊 獲得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首獎的視障鋼琴家
辻井伸行 充滿神聖性的琴音
二○○九年,第十三屆范.克萊本鋼琴大賽(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創下了兩項前所未有的紀錄首度由兩位參賽者並列冠軍,並且都是亞洲人。其中之一來自日本的辻井伸行,不但為祖國拿下此賽事的第一座獎盃,不可思議的是,他竟是一位視障鋼琴家。 辻井伸行的得獎堪稱為奇蹟,因為范‧克萊本鋼琴大賽的比賽過程相當嚴苛,是世界上難度最高的鋼琴比賽之一,參賽者必須經過的考驗包括三場完整的獨奏會、演出新作品、室內樂與兩首協奏曲。明眼人要通過這些試煉都相當困難,何況是雙眼全盲的他。然而對辻井伸行來說,也許沒有了視覺的干擾,讓他的音樂更為純粹。他的學習完全依靠聽力,大量的音符與每個細微的音符都印在他心底。演出時傾聽指揮的呼吸與喘息來得到提示,靠觸覺和過人的記憶力精準地彈奏樂曲,無怪乎連擔任評審的范.克萊本自己都在賽後表示:「辻井伸行的演出十分神奇,擁有治癒人心的魔力,充滿神聖性。」 得獎後,他的母親更將辻井伸行的奮鬥故事與教育過程,寫成《今天的風是什麼顏色?》一書,感人無數人心。目前他的世界巡迴演出已超過百場,灌錄專輯外,更為許多知名日劇譜曲。想感受辻井伸行帶來的純淨和溫暖,絕對不能錯過這場難得的機會。
-
音樂新訊
上帝創造的樂器 魅力無限的人聲饗宴
人聲,是上帝所創造的唯一樂器,因此自中世紀開始,教會與人們即用最純淨的聲音來讚頌上主,而這類的歌聲的名字就是「阿卡貝拉」(A Cappella)。近期此類歌唱形式的團隊不但在國內外比賽佳績頻傳,更以創新的歌唱模式登上國外知名音樂廳。因此兩廳院將國內最頂尖的團隊齊聚,舉辦「純粹人聲.阿卡貝拉」,讓觀眾在一場音樂會中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精湛的人聲藝術。 成團已屆十五週年的「拉縴人男聲合唱團」以古典的歌聲贏得了西方國家的肯定,至今已獲得十七座世界合唱比賽大獎,更曾被國外樂評讚譽該合唱團的歌聲是「來自東方的聲音奇蹟」。由台灣的泰雅族原住民青年組成的「歐開合唱團」,除改編爵士為主要演出風格外,也將原住民古調改編成阿卡貝拉版本演唱。「Voco Novo爵諾人聲樂團」的風格更為特殊,將阿卡貝拉與辛棄疾、漢代古詩十九首等古代詩詞結合外,還將白靈的新詩、謝宇威的客家歌曲重新演繹成一種華語的特殊風情。而利用麥克風維妙維肖地模仿樂器來伴奏,則在「公共澡堂人聲樂團」的表演中作壓軸。融合電子、古謠、打擊等不同的歌聲,整晚的璀璨音響,沒有任何「樂器」伴奏!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迎接新生與再造
日前和一位資深記者聊天的時候,她笑稱說似乎可以退休了,因為從她剛開始跑新聞時就耳聞的文化部,終於成立了,彷彿她也了一樁心事,無罣礙了。我欲深究這歷程的種種,她揮了揮手,說這事有太多的故事。那未來呢?我問。她又揮了揮手,想開口卻又停了下來,謙遜地說:「我也不見得搞得懂,也許未來還有更多的故事。」但無論如何,經歷了廿幾年,中華民國的文化部終於誕生了。 回首過往,從一九八一年文建會成立,八八年時政府首次拋出成立文化部的想法,在引發眾多的討論、擱置、重提中;在「文化體育部」、「文化及觀光部」等眾多組織架構的改變下,終在二○一○年「行政院組織改造法案」三讀通過後,才有了法源依據的文化部,於上個月五月廿一日正式掛牌上路。 正因為文化部經歷了這麼多的討論、轉折與整合,相信許多人對於剛成立的文化部到底是圓、是扁、下轄那些事務,都可能如同瞎子摸象,搞不太清楚。而首任的文化部長與團隊,在面對組織再造、預算規劃等千頭萬緒的問題之際,不知他們是否了解這新誕生的小BABY,其實早已承載了眾多人民對它的諸多期望。所以在本期的雜誌裡,編輯部特別製作了「文化部登場,我希望」特別企畫,盼能藉由本刊的介紹,讓讀者了解什麼是文化部與它即將面對的問題;也讓一些表演藝術界的工作者與民眾,提出他們殷切的期待。 文化是需要時間去累積的,文化政策也是,急不來的。那文化部呢?其實各界藝文人士關心的議題繁多,例如各類文化資料庫的建置、採購法對於表演藝術界的困擾等,但我們不得不省去許多細瑣、卻仍關乎未來台灣文化發展的討論,因為我們似乎也覺得應該放慢腳步,期待文化部它抽芽生枝、逐漸茁壯。雖然我們仍憂心在現在台灣的政治氛圍下可能嗎?慢得下來嗎?就如同文化現在要如何在以經濟掛帥、尋求創價等文創概念下,擺脫被強行架構在產值、產業上的現況一樣?也許政府需要全新的思維,也許這才是剛成立的文化部,應帶領人民的去思考、沉澱的方向。 近年來,高雄市隨著硬體建設逐步成形、以春天藝術節帶動展演與觀賞氛圍,藉人文景觀再造了城市風貌,這個迷人的港都逐漸出現文化都市的氣勢。本刊編輯也特地南下採訪,做了第一手的報導和在地的文化觀察,並透過當地藝術家的導覽,介紹到高雄一遊時,可以造訪的藝文景點。 當然還有不可不提的,NSO的年度跨國製
-
專欄 Columns
春風秋雨
別老跟自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自由自在,過去我怎麼怎麼,現在我如何如何,這都沒用了。就是「現在」,現在在深山裡,就深山裡,在沙漠裡就沙漠裡,在大海的風口浪尖裡,就風口浪尖裡,在大糞坑裡?那如果能待得住,那也就在糞坑裡了;只要一想到萬一:隧道裡著火的那輛車是我!就算在哪裡都得「該幹什麼幹什麼」
-
專欄 Columns
陳年往事(下)
就在上完那堂課之後,我快樂得不得了,體會到能感受自己的身體,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原來是跳舞最大的樂趣。不為別的,以為會成為舞蹈明星的大夢,原來只是兒時不清楚自己的假象。自小一路走來會使自己繼續堅持跳下去的原因,就只因為「我真是喜歡跳舞這回事」啊!一種豁然開朗的愉悅,再度把我帶回到舞蹈教室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