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號人物 People
林強的Underground World
最近林強要求自己落實的工作狀態是:做人的姿態要低,做的事情要大。他依然謙虛的說:這真的很難做到。 曾經在「underground」音樂世界中一路走來,林強問:「你知道仁者無敵的意思嗎?這不是在說你變成一個有愛的人,就可以打敗所有敵人,而是你沒有敵人,我們都搞錯了,重要的是你自己心裡的價值。」他笑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都是自己的問題,這才是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對 underground 有興趣的人,應該要來試試看,這才真的是 underground。」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玩沙之必要 耿一偉 X 唐鳳談創新精神
劇場導演耿一偉與數位政委唐鳳,在表演藝術與數位治理領域的兩位點子王,在各自的領域不斷大膽創新,為未來開創超乎想像的可能。本次在國家兩廳院的邀請下,兩位創意鬼才難得聚首,從成長經驗出發,分享彼此如何養成超越常規的開創精神,並且對於表演藝術的發展前景進行交流。以下為對談紀要: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化身千千萬萬個小東意 訪《東意在哪裡》蕭東意
QA Q:請問這是個什麼類型的演出? A:基本上就是脫口秀。 Q:什麼內容? A:打擊弱勢族群,關懷社會亂象。 Q:你是不是講反了? A:沒有。 Q:那跟一般的脫口秀有甚麼不一樣? A:脫口秀是缺錢的喜劇演員在做的,我是藝術家,只在國家兩廳院演。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重新擁抱,體驗「完整」人生 訪《從一數到五》林素蓮
在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的先天限制下,我們各自來到了所屬的國家、這個共有的世上,並且在還不知道什麼是呼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呼吸了。 海真的很深,也有滅頂的可能,所以在游泳的時候我會想到我的爸爸,因為我會游泳就是他教我的,也是他一五一十地教我要好好活著,留著一口氣。
-
焦點專題 Focus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五講側記
2019年剩下四天就過完了,作為本年度不和諧開講的最後一場,現場的長桌被擺成一個快要成為圓形的多邊形,講者與來者紛紛找到自己的位子,彼此圍坐。今天要談的是「樂評」。
-
焦點專題 Focus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四講側記
TT不和諧開講進入第五年。過去較常被關注、討論的是市場端跟創作端,而今第一次以「評論」為題,馬拉松式地在十一月的每週三晚上固定聚會。表演藝術工作者們共同從不同年代、不同角色位置,來重新審視評論書寫這一門「藝術」,以及它天生無可抵擋的多重矛盾性。 第四場以圓桌共談為目標來進行評論的評論,邀請講者郭力昕、黎家齊、汪俊彥、吳思鋒,反芻前幾場內容並分享他們的所思所想。
-
焦點專題 Focus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三講側記
降雨冬夜,氣溫約廿度,社會創新實驗中心一樓廣場舉辦饒舌歌競賽,音浪聲不斷,2019「不和諧開講」邁入連續第三週。表演藝術評論台站長紀慧玲開場,表示淒風苦雨、外頭有歌唱大賽的夜晚,講座內容考驗同時參與者體力與腦力。今夜上下半場題目分別具聚焦與發散性質,前者由徐瑋瑩主講、蘇威嘉回應「舞評論/述之自由與不自由以驫舞劇場《自由步》舞評為例」;後者為由傅裕惠主講、周慧玲回應「評論的歷史性/在場性」。
-
焦點專題 Focus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二講側記
主持人紀慧玲開場先介紹講座活動與今天的講者,這次籌備「評論的歷史」回顧講座時,主要回顧的文本群為《民生報》「民生劇評」、《PAR表演藝術》雜誌(以下簡稱「PAR雜誌」)與「表演藝術評論台」。發現除了王墨林,陳雅萍也是從1990年代持續書寫評論到今天,跟台灣舞蹈創作、生成、發展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邀請陳雅萍談舞評人的評論史,以及如何看當代舞評人的養成。
-
焦點專題 Focus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一講側記
2019年TT不和諧開講,以「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為題,由表演藝術評論台策畫,並與《PAR表演藝術》雜誌合辦。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也是本次主持人紀慧玲,因表演藝術評論台自2011年開台所累積的大量評論書寫,促使其不斷思考這樣的「過量生產」是否有產生實質意義?無論是對評論者、對創作者、對文化政策或是對藝文生態,是否確有產生影響?
-
戲劇
在國家「夾縫」中掘出諸眾的「轍痕」
編導以女性立場嘗提出「先要有個人,才有群體的存在」,放諸於本劇中十位男性對我們所顯示的群體性,既在個人性的表現上,不同的現實經驗通過語氣、行為乃至個性,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導演又將這些個別的相異性串接上戰爭鑄就身體錯置,而造成長治與玄吾的精神離析現象,也反映了群體性在當代的歷史形象。這種個人與群體(國家)之間在相互關係上的辯證,仍在當代新自由主義的現代性中游離不定,與《夾縫轍痕》在這個問題上一樣,雖勇於提出,卻無法找到定案。
-
AI碰撞經典 簡珮如表演藝術《黑蝴蝶》震撼登場
國際知名舞蹈家簡珮如首度在台灣售票演出,最新創作《黑蝴蝶》將於11月22日至23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登場,門票全數售罄。此次作品展現了觀眾對這位國際舞壇耀眼明星的期待,也展現她在青少年藝術教育與公益投入的熱忱,為文化與社會帶來深度連結。
-
壞鞋子舞蹈劇場《島嶼恍惚》 訴說海島歷史、記憶與神話
壞鞋子舞蹈劇場編舞家林宜瑾首度跨國田野後的全新作品《島嶼恍惚》,舞者運用肉身的恍惚,召喚物理世界之外的精神時空;樂手則將拆解北管樂器,在擊奏聲響之間穿梭海洋與陸地。他們化身為曾經漂流在海上的靈魂,在劇場當中訴說關於海島的歷史、記憶與神話。
-
碧娜.鮑許《春之祭》經典再現 全台舞蹈系共襄盛舉
被林懷民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春之祭》」即將展現於台灣的舞台!基於培育年輕世代共同信念,在香奈兒品牌支持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歷經二年積極爭取,終於獲得碧娜.鮑許基金會(Pina Bausch Foundation)首度於亞洲正式授權,除德國福克旺藝術大學外,北藝大舞蹈學院成為全球唯一以學院為代表與簽約演出《春之祭》,彰顯台灣舞蹈高等教育的專業成就,更印證北藝大舞蹈學院的成就與高度。
-
「臺北數位媒合平台」轉型 開啟數位藝術新篇章
為持續支持推動數位藝術之政策方向,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於113年4月委託營運期滿,轉型為「臺北數位藝術媒合平台」,持續培育優秀數位藝術家,並擔任數位藝術國際鏈結的橋梁。「臺北數位藝術媒合平台」於8月啟動首次數位藝術優秀計畫媒合申請,經過嚴格審查,最終有9件獲得正取資格,2件為備取。獲選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將進駐原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空間進行創作,並藉由此平台進行國內外交流與推廣。為展示媒合計畫的最新成果,平台於11月20日至11月24日舉辦「數位感性臺北數位藝術媒合平台2024階段性成果展」。
-
《The Play That Goes Wrong 戲啊!出包惹》首度授權台灣中文版演出
曾引進外百老匯授權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英文版,在台灣掀起話題的活性界面製作,今年11月聯手刺點創作工坊,推出百老匯授權喜劇《The Play That Goes Wrong 戲啊!出包惹》,再次挑戰轉譯中文版。故事為業餘劇團康樂戲劇社,臨時要演出《哈佛夏莊園殺人事件》,所有演員忘詞、走位錯誤、技術故障,出包連連的爆笑喜劇。
-
「以樂會客2.0」推動音樂創新 交融客家文化與國際視野
客家委員會與國家交響樂團(NSO)自2019年起開啟「以樂會客」音樂委託計畫,邀請了12位台灣各世代作曲以客家文化為基礎進行創作。今年延續以往,攜手推出「以樂會客2.0」,深化客家音樂的文化與創意,邀請5位台灣作曲家參與創作,並透過駐村體驗、國際合作與青年培訓,探索客家文化的多樣性和全球視野,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生命。
-
《我的名字,Kim》亞洲首演 跨界演繹越南德國移民的生命故事
「為什麼,我必須捨棄父母給我的名字?」從這個問題出發,來自德國與台灣的表演藝術創作團隊聚合舞Polymer DMT將帶領觀眾深入一個越南裔移民家庭的故事,探索跨文化背景下的自我認同議題。舞蹈影像作品《我的名字,Kim》,將於11月16日至17日在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登場,並於29日與30日在德國埃森帕克表演藝術編創中心(PACT Zollverein)完成今年度最後一場現場演出。
-
再拒劇團《沙拉殺人事件》 顛覆想像的劇場饗宴
一對平凡夫妻,為了生存,不惜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在荒謬的日常對話中,觀眾逐漸揭開一樁樁隱藏在表象下的秘密。而這齣改編自日本荒誕派劇作大師別役實經典作品《沙拉殺人事件》,更透過與台語指導林金城、黃郁盛的翻譯,進行了語言與劇情情境的轉譯,將這個故事與台灣社會的現實更緊密結合;這也是別役實劇作,甚或是荒誕派經典劇本在台灣首次的台語演繹。
-
文化部徵選台灣表演團隊參與 2025年「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及「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
文化部每年徵選團隊前往參加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 Off)與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十餘年來已鼓勵為數眾多的台灣優秀表演藝術團隊藉參演國際知名藝術節,增進國際視野、建立與專業人士交流平台、拓展國際表演空間。
-
錦織一清執導《蒲田進行曲完結篇:銀之死》 2025年來台演出
由日本戲劇界重量級導演錦織一清執導的經典現代戲劇《蒲田進行曲完結篇:銀之死》,將於2025年10月首次在高雄登場,帶給觀眾一場深刻震撼心靈的藝術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