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TIFA 陳靈《龍族女兒不流淚》
2023/3/10~12 19:30 (3/12晚上場為輕鬆自在場)
2023/3/11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陳靈指尖觸碰的鋼琴,可以是一種樂器,也可以是千百種樂器。「只有鋼琴有這種能力,可以一再重新改造成不同的樂器、全新的樂器,用各種不一樣的方式演奏,充滿無限的創造力——但它依舊是鋼琴」,陳靈說。她口中的鋼琴(我們將在《龍族女兒不流淚》中一一得見),就好像她自己,千變萬化,卻又純粹專一。
分為「B.C.」與「A.C.」的人生
對陳靈有點認識的人,一定都聽過這位享譽國際的前衛音樂家,將自己的人生分做「B.C.」與「A.C.」兩個時期——「Before John Cage」與「After John Cage」。在認識約翰.凱吉之前,她就像是我們熟悉的亞裔鋼琴家,從小受父母栽培學習才藝。10歲時,她得在芭蕾與鋼琴之間二選一,「我知道相較芭蕾,我會是更好的鋼琴家。」陳靈說。於是她就此專注於音樂(即便還持續上了一段時間的芭蕾課),14歲時贏得新加坡國家鋼琴大賽;同時,受到某位茱莉亞音樂院來訪的客座鋼琴家鼓勵,高中畢業便獨自一人遠征異地。「現在想起來很扯吧,我爸媽都不在身邊,我就這樣自己去美國、去紐約、去茱莉亞考試,然後考上了,後來我還是茱莉亞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女性。」陳靈回想起這段往事,那是1972年,51年前的事。
自茱莉亞音樂院畢業後,陳靈自稱她的生活「沒什麼特別的」——教課、演出,和大部分茱莉亞畢業生都一樣,直到她逐漸對演出蕭邦、舒曼、舒伯特感到「不滿足」。當時,對世界音樂產生興趣的她,接下了幾場亞洲巡迴音樂會,決定在曲目做點變化:「我從德布西開始,想要呈現那些深受亞洲文化影響的西方作曲家,自然也納入了約翰.凱吉;他的預置鋼琴總讓我有種甘美朗(印尼傳統樂器)的感覺」。巡演來到馬來西亞、新加坡與香港等地,一路大獲好評,但對陳靈來說,最大收穫還是因此開啟一段與約翰.凱吉長達11年的情誼,直到這位美國前衛作曲家1992年驟逝,那是31年前的事。
約翰.凱吉對陳靈的影響,其一是打開了對鋼琴的各種想像:「你可以在鍵盤上彈奏,可以像打擊樂一樣敲奏,可以把它當作豎琴撥奏,也可以穿線拉奏。」陳靈自此脫離古典樂,栽進前衛音樂無邊無際的世界。她接著開始與年輕世代的作曲家合作,包括克里斯多福.霍普金斯(Christopher Hopkins)的拉弦鋼琴(bowed piano)——在陳靈刊於《紐約時報》的約翰.凱吉追念文(註1),提到他們最後一次見面,還拿著霍普金斯寫的全拉弦演奏《Arched Interiors》曲譜討論(註2)——以及陳靈口中「凱吉精神的子嗣」,如譚盾、葛甘孺等人。前衛音樂的創發動能,就這樣推著30多歲的陳靈不斷向前。
人物小檔案
◎ 高中畢業獨自一人前往紐約參加茱莉亞音樂院入學考,後來成為茱莉亞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女性。
◎ 1981年認識約翰.凱吉,自此改編陳靈的人生。
◎ 1997年發行第一張玩具鋼琴專輯《The Art of the Toy Piano》,為玩具鋼琴開創另一個新的世界。
◎跨足劇場,完成自傳式單人演出《龍族女兒不流淚》,並獲選為2021年澳洲藝術音樂獎(戲劇類)年度最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