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建築篇
師法自然 耀眼世界
今日的西班牙儼然已經成為世界建築的創新集合之地,似乎是那個大航海時代的勇敢精神,以建築的大膽思維,重新開創盛世,而葡萄牙建築把自然與環境放在人造建物之前,在其他建築師直到暖化危機,才後知後覺考慮到環境的當下,更彰顯出他們的先知灼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代藝術篇
銜接歐洲與拉丁美洲的樞紐
提到西班牙藝術,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必定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達利(Salvador Dali)和米羅(Joan Miro)這些廿世紀馳名國際的藝術家,然而,當地有識人士卻將其視為一個可能是「文化黑洞」的危機(後繼無人的緣故)看待。 因為從一九三九年內戰過後到現在,國家經濟情況一直是西班牙政府沒能及格的課題,常在歐盟國家中吊車尾,再歷經佛朗哥近四十年的獨裁專制政權,對於文化藝術的政策抱持保守態度。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影篇
奇行異狀一世紀 詭麗中蘊含批判
電影發展不過百年光景,西班牙自然無法超脫現代史,以及當代政治、宗教、經濟上,電檢制度或是歷史包袱,這些氣息也許內斂隱藏在電影的陰暗皺折角落,而轉以流行、次文化、社會事件、性別差異、價值觀為主菜,佐以詼諧、幽默、某種超現實的反差為香料,再用熱情的、民俗風的西班牙音樂烘焙,拼貼出反映當代社會現象與極具特色的西班牙電影風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葡關鍵詞130—音樂、舞蹈、文化生態、劇場
西班牙 音樂 72. 法雅(Manuel de Falla,1876-1946) 作曲家。音樂結合了西班牙民俗文化和在巴黎學習到的印象樂派技法,創造出獨特的音樂魅力,法雅的成就在於把西班牙傳統音樂成功地匯入世界。著名的作品有:1905年發表的歌劇《短暫的一生》、1915年的《愛之魔術師》,1919年的《三角帽》以及鋼琴協奏曲《西班牙花園之夜》。 73. 阿爾班尼斯(Isaac Albeniz,1860-1909) 作曲家及鋼琴演奏家。年輕時遊歷歐洲各國,博採眾家風格,但取材絕大部分來自西班牙,因此成為廿世紀初現代西班牙樂風的代表。著名的作品有:《西班牙組曲》,樂曲中使用了大量的西班牙元素,包含了舞曲、歌曲、幻想曲等樂種。還有最著名的《伊貝利亞組曲》,這是阿爾班尼斯晚期的代表作,樂曲中不但充分運用西班牙民族特殊的節奏與和聲,也融入了法國印象樂派及浪漫樂派的內涵。 74. 葛拉納多斯(Enrique Granados,1867-1916) 十六歲時獲得「巴塞隆納音樂院」的鋼琴比賽首獎,之後前往法國巴黎學習作曲。回國後,以鋼琴家身分公開演出,他的作品有歌劇、管弦樂,但以鋼琴曲最出色,鋼琴小品《十二首西班牙舞曲集》,深情的西班牙民歌旋律,和強烈的民族舞曲節奏,獲得了眾人的喜愛。葛拉納多斯著名的代表作品《哥雅畫景》,靈感來自於西班牙畫家哥雅的作品,之後更改編為舞台劇。 75. 羅德利哥(Joaquin Rodrigo,1901-1999) 三歲時因白喉病而失明,1927年前往巴黎,向著名作曲家杜卡學習作曲。羅德利哥根據西班牙濃郁的民間色彩音樂為素材,採用廿世紀作曲手法,創作出大量的音樂作品,有《在小麥田》、《方當果舞曲》、《遙遠的薩拉邦德舞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阿蘭輝茲》吉他協奏曲。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篇
由冷到熱三樣情 多元的音樂地景
因為歷史因素,希臘、羅馬、阿拉伯、猶太、基督教等眾多文化在西班牙融合,它的音樂元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更豐富、更具世界性,加上幅員不小,很自然地形成地域性的音樂風格。如中部城堡區的音樂就是田園風格;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地區則是內斂自省的意味很濃;南部的安達魯西亞地區則是佛朗明哥的起源地,結合吉普賽人的蒼涼與陽光般的民歌,造就濃烈的音樂表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蹈篇
芭蕾硬鞋?波卡圓點?抑或以上皆非!?
誰說西班牙只有這麼一個陳腔濫調的舞蹈景象:黑檀木色的頭髮,銅亮膚色的女舞者,穿著褶邊長裙,跳著唯一與永遠的佛朗明哥舞蹈?除了在國外芭蕾大團發光發熱的芭蕾舞星,回鄉繼續耕耘芭蕾發展外,還有如納丘.杜亞托、布蘭卡.李等現代編舞家展現風華;就連傳統的佛朗明哥,也在瑪麗亞.帕赫斯、伊斯拉艾爾.葛爾凡等人的努力下,再創嶄新面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篇
以劇場書寫夢的歷史
從洛佩.德.維加到卡爾德隆,從羅卡到羅德利哥.賈西亞,我們彷彿從一個夢過渡到另一個夢中,彷彿我們穿越的不是不同時代的劇場,而是劇場書寫的夢的歷史這些西班牙劇場史的斷片都映照著同樣的命題,人生如夢,不過夢境變了,不變的是我們一直需要劇場,帶領我們穿越夢境,然後返回更深的現實。
-
特別企畫 Feature
Formosa,非常西班牙!
四百多年前,從一位葡萄牙水手口中不經意輕喚出來的一句Formosa!,將台灣與伊比利半島上的這兩個遙遠國家聯繫了起來。西班牙人建造的薩爾瓦多城與聖多明哥城如今成為熱鬧的基隆與淡水,雖然已無處憑弔當年的殖民遺跡,但是我們在福爾摩沙這個美麗之島上,卻可以親身品味到由產地直送的新鮮西班牙文化滋味從傳統文化到當代設計,從經典品味到庶民生活,透過美食、舞蹈、語言、藝術、設計,各方各面體驗西班牙的魅力風情!
-
特別企畫 Feature
詩意劇場中 嘲諷人性的寓言
西班牙文學家瓦葉.英克藍的作品《神諭》藉由一個長相醜陋的侏儒的不幸命運,控訴人類貪婪的野蠻行徑。這次由阿塔拉亞劇團導演理卡多.伊涅斯塔執導,以獨創的「詩意劇場」風格,演繹這則寓言故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性感舞步間 揮灑戲劇張力
創立於一九七八年的西班牙國家舞團,有「西班牙文化大使」之稱,這次來台將演出《佛朗明哥傳奇》與《杜阿利亞舞》兩支舞碼。前者旨在向佛朗明哥傳奇女舞者阿瑪雅致敬,透過男女舞者的對峙和共舞,傳達阿瑪雅兩者兼備的表演魅力。後者則透過大量男女雙人舞,表現飽滿流動的熱情、慾望和生命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弦交錯下 彈盡浪漫風
吉他是西班牙的代表性樂器,而由父子四人所組成的「羅梅洛吉他四重奏」,更是個中翹楚。被譽為「西班牙吉他皇族」的他們,從創團以來便嘗試擴大吉他技術與詮釋上的可能性,西班牙國寶級作曲家羅德里哥也為他們作了音樂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四把吉他協奏曲《安達魯茲》。
-
特別企畫 Feature
寫意民謠風 聆聽自在的空間
在葡萄牙被視為平凡的家族傳統樂器的手風琴,卻在「光音舞影手風琴四重奏」手中綻放出全新的風貌!創團人Artur Fernanes與學生組成的四重奏為手風琴演奏創造了新的合奏型態,與一種不受時代、地域限制的曲風。而演出時與光影視覺的結合,隨著旋律節奏的擺動,在演奏者與觀眾之間也容易引發特別的情感交流。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獨家專訪動物實驗室劇團《拳擊手之死》導演
安德烈斯.利馬:好戲,就像一場精采的拳擊賽
在「動物實驗」被動物保護團體痛批的年代,西班牙有個「動物實驗室劇團」(Animalario),不過他們的實驗室是劇場,他們用來做實驗的動物是人類。成軍於一九九六年,「動物實驗室劇團」堪為西班牙獨立劇場的代表,在公部門補助極少、幾乎全靠票房支撐的情況下,他們依舊實驗精神飽滿,探索人類的七情六慾和行為模式,對身處的歷史和社會情境提出批判。此外,他們的實驗之作也屢獲專業劇場界的好評,無論是在編劇、導演、表演、舞台美術、劇團經營等各方面,都曾獲得西班牙戲劇大獎的肯定。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獨家專訪葡萄牙法朵天后
米詩亞: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忠於做藝術的決定
忠於自我的葡萄牙法朵天后米詩亞,不只是傳承傳統的民謠歌唱,更將文學納入她的歌曲,將小提琴、鋼琴、手風琴、甚至弦樂四重奏用在法朵的編曲中,她的作品靈感常常來自對探究生命黑暗面很有思想的藝術家的啟發。米詩亞表示:「如果要說成為一位真正成功藝術家的秘訣在哪裡,我覺得就是要對自己誠實、對創作的信念忠誠,才能發揮自身的獨特性,並保有自己內在靈性最深處那一份對藝術的直覺與渴望。」
-
即將上場 Preview 覽閱那人 聆聽那歌
紀念許常惠 動靜之間見斯人斯風
對台灣當代音樂發展影響深遠的作曲家許常惠,離世迄今已經十年。為了緬懷紀念他的卓越貢獻,兩廳院與與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特別舉辦「許常惠教授逝世十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分為展覽與音樂會兩部分:互動式展覽可以讓觀眾觀賞他生前留下的手稿、樂譜、著作並聆聽他所採集的民樂片段;紀念音樂會則讓聽眾有機會體驗他多元而豐富的音樂創作。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一代跨界美聲天后
喬琪亞.芙曼蒂 中秋月下悠揚唱吟
與華人世界特別有緣的義大利美聲天后喬琪亞.芙曼蒂再度訪台,將搭配台北愛樂室內樂團,為觀眾演唱多首古典、爵士、電影主題等經典金曲。而時值中秋,她也勤練中文歌曲,用〈祈禱〉和〈月亮代表我的心〉獻上對台灣粉絲們的祝福。
-
即將上場 Preview 齊瑪諾夫斯基絃樂四重奏
真誠演奏 來自波蘭的溫潤之音
成立十六年、獲獎無數的齊瑪諾夫斯基絃樂四重奏,被阿班.貝爾格絃樂四重奏的成員、中提琴手拜魯爾讚為「當今最優秀的絃樂四重奏團體」,團名來自他們所崇敬的波蘭作曲家齊瑪諾夫斯基,此次訪台,也將演出前者精采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及《第二號絃樂四重奏》。
-
即將上場 Preview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十牛圖》
古蹟尋牛 以老宅闡述禪思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新作《十牛圖》,帶領觀眾走進位於蘆洲的李宅,進入古蹟大玩尋牛之旅,並在其中尋找、對應自身生命的《十牛圖》,以輕鬆逗趣的手法,細細數說隱藏在李宅磚瓦中的台灣歷史!
-
焦點專題 Focus
展「新」念「舊」 各團起跑競現實力
上個樂季於六月底結束,國內幾個大團的演出計畫也隨後紛紛公布,但隨著開季的時間漸漸逼近,截至目前為止的樂季手冊,卻只能蒐集到NSO及國臺交兩本。事實上,唯一有能力在開季前兩個月宣布全年節目的,就只有NSO。雖然北市國在往年也達到同樣水平,但今年眼看著八月底的表演走過,樂團卻僅僅在網站上公布下半年訊息,手冊卻遲遲未能到手。 雖說國臺交總算交出成績單,但內容只到年底。北市交近年來的做法則是一年兩本,分「上下集」露出,但九月節目迫在眉睫,未見樂季手冊之外,連網站上都只有以Flash的方式閃著三場當月的演出海報,看不到後續如何。再看國家國樂團,雖說團方曾表示每年的樂季發佈時間調為每年的一月,但對下半年節目卻交代不清、時有時無。檔期未定、計畫不明是最大的原因,但是遙望對岸的例子,連即將來台的廣東民族樂團都已運行樂季制度長達十年,不知道國內樂團何時才能上得了軌道?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一:指揮
華人指揮星光熠熠 國際老將新秀吸睛
樂季節目冊一攤開,大家第一個找的就是「指揮是誰」,因為這個人,百分之九十決定了節目演出的成敗。這個新樂季中,除了有令人期待的俄國音樂大師羅許德茲特溫斯基外,還有許多傑出的華人指揮名家,包括甫成為美國孟菲斯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女性指揮家陳美安,相當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