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 Columns

文的雙重含意:優美和掩飾,在生活中常可以相互置換,就像是服裝設計所需要的專業:優美,同時掩飾。以此類推,文字是用來表達意義的真實,同時,為了掩飾真實的意義;文明是人類進步的美好,同時,為了掩飾人類貪婪的進步。

文的雙重含意:優美和掩飾,在生活中常可以相互置換,就像是服裝設計所需要的專業:優美,同時掩飾。以此類推,文字是用來表達意義的真實,同時,為了掩飾真實的意義;文明是人類進步的美好,同時,為了掩飾人類貪婪的進步。

文,其實就是現在的「刺青」,是指刻在人胸部上的花「紋」。這一個美化的工作進而延伸為修飾、優美和遮蓋的意義,像是文學、文明、文過……等。「文」內的圖案也被塗掉變成現在的文,失去了視覺的義涵,「紋」也代替了當初文的位置,這忽然讓我想到,曾經在台南看過一間很Cool的店名「紋身梵谷」,真不知老闆會刺出哪一種圖案?

但這甲骨文圖上的人是死的?是活的?則有不同的說法:活的說法,不管是舉原住民、藝人、貝克漢為例子,或是問問周圍的朋友,都很容易理解,也Google得到;至於死的,有一說是在商周時期葬禮中,象徵性放血的儀式,讓死者的靈魂隨血液流出,以便超生投胎,同時也是美化屍體的步驟之一,像是電影《送行者》裡的禮儀師幫屍體化妝一樣。

優美,同時掩飾

文的雙重含意:優美和掩飾,在生活中常可以相互置換,就像是服裝設計所需要的專業:優美,同時掩飾。以此類推,文字是用來表達意義的真實,同時,為了掩飾真實的意義;文明是人類進步的美好,同時,為了掩飾人類貪婪的進步。這不是對或錯,Yes or No的問題,也不是諷刺性的對句。在戲劇中(或是生活中),一件事,一段關係,一個角色,甚至一個動作的出現,勢必會同時出現兩股力量相互拉扯,否則,海洋將失去潮汐、月亮沒有圓缺、命運也不會有起伏,想想,這將是多麼貧乏的生命情境。

最近在網路上又重新四處轉貼一篇文青的符合條件問卷(註1),其中不乏一些蠻擺爛的條件,例如:「文青不會大笑」、「文青不吃便當」、「文青的頭髮不能打薄」。相對於這犬儒式的問卷,在百度百科裡對文青則充滿批判性的解釋:「文青作為一個名詞,意指一切思考基點被文本敘事、被自己的空想和幻覺、被審美喜悅和道德溫情扭曲、架空、置換了真實的身體感受性、歷史感/現實感以及思維邏輯性的人,他們被眼花撩亂的能指符號誘引、欺騙,整天飄在雲裡霧裡夢裡,沒有常識,不能或者不願睜開自己的眼睛觀察既往的正在發生的事實。……文青不是從生活中提煉觀點以再觀察再思考生活、文藝,而是從文藝中提煉觀點以再觀察再思考生活、文藝,結果,生活被扭曲,文藝則變得更富魅惑。」後面還有一句尤其激昂:「文青不是學科的概念,也不是年齡的概念,而是精神類型學的概念……」先不管這是否符合現今對「文青」(註2)的定義,內容倒是許多部分對於正從事劇場工作、戲劇教育、戲劇科系出身,或甚至是整個媒體社會處境下的人們有諸多的提醒。與其把注意力放在區分「文青」、「假文青」、「反文青」、「偽文青」以及「自己是不是文青?」這些雞毛蒜皮的資訊式認同焦慮(註3),不如想想百度文青定義裡的文字,例如:「被道德溫情扭曲了真實的身體感受性」之類的說法。

「文」,還是「不文」?

如同「文」雙義拉扯的個性,相對於對文青的批評,許多藉由貼上「文青」標籤以嘲笑某人念一些其他人看不懂的書的行為,則根本是文化大革命紅衛兵的翻版,一種反智與無知的真誠表演、一隻狂妄與自卑的合體獸。

經濟學家J.M. Keynes說過:「厭惡理論,或聲稱沒有理論更得心應手的經濟學者們,其實只是受制於某種陳舊的理論。」這不只適用於經濟領域,也可以適用於藝文領域,Terry Eagleton就曾在《文學理論導讀》的前言中提到:「敵視理論,往往意味著反對他人的理論,同時,對自己理論的健忘。」許多害怕念太多書會損害了直覺或是情感或什麼淳樸質地的人,其實是弄錯了焦點,焦點不在念太多書,而在害怕和懶惰。

這裡借一個寓言作為結尾:我們都知道獅子比馴獸師強壯,馴獸師當然也知道,但問題是,獅子不知道。

 

註:

  1. 這問卷最早好像開始於2008年。
  2. 有一說法是「文青」這詞始於1960年代歐美,指質疑傳統社會價值,具有理想、有批判性、有社會使命的叛逆青年。
  3. 這區分的行為似乎正符合百度百科對文青的定義。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夏佑體驗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