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新藝見/新銳藝評
從因果諭世走向一切如夢
《閻羅夢》更深一層去闡揚,從內在精神去尋求突破,將過去歷史人物及司馬貌本身的悲劇因素,暴露在我們眼前。司馬貌不是神而是凡人,他在識別與判案方面有人性上的錯誤,形成了歷史與個人雙重悲劇,竭力於人不能只寄望於難以兌現的因果報應的許諾,唯有直面痛苦,人生才顯得深沉。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三頭又六臂,搞定所有人 ?
音樂為核心 指揮家揮灑變形魔法
指揮應該是怎樣一個人?指揮要扮演什麼角色?在作曲家、樂團團員、觀眾,甚至樂團經營者、唱片公司或藝術經紀公司心中,要求的指揮形貌都很不一樣。他總是在同一個夜晚同時扮演神、魔、人三種角色,也是樂團的靈魂所在。他要型態多樣滿足不同的人,但卻心態單一「從音樂而來、朝音樂而去」,始終不變。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理想有抱負 ,音樂家的圓夢計畫
樂團創建者 無中生有打造音樂奇蹟
樂團的創建者,從古早的貴族、十八世紀後的中產階級擔綱,蛻變迄今,近代也出現了許多指揮家,打造符合自己理想的樂團。如阿巴多就創了三個樂團;巴倫波英為了和平意義,創立了東西會議廳管絃樂團;而蘇聯解體後,因為「外資」的挹注,也讓鋼琴家普雷特涅夫、指揮家伊凡.費雪有機會成立自己的樂團。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羅馬不識一日造成的
投注漫長歲月 鑄造樂團傳奇
二十世紀是指揮大師的世紀,許多指揮家以多年的熱誠投注,將交響樂團的演出鍛造成傳世的聲響。在每幾年就更替樂團音樂總監的今日,恐怕也很難想像那個指揮猶如樂團掌門人的年代,指揮與樂團間是怎樣的關係?而指揮對樂團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任音樂總監 開啟NSO新時代
呂紹嘉 踏實穩健的指揮之路
懸宕兩年的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一職,終於在六月初塵埃落定享譽國際的台灣指揮家呂紹嘉,首肯接任。大學心理系畢業、非科班出身的他,是如何決定走上指揮之路的?未來一年,呂紹嘉將為NSO規劃新未來,他又是如何思考可能的方向?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結合飛天舞姿與能劇精神
《媽祖林默娘》 舞動天后慈藹光華
媽祖是台灣最重要的信仰,是眾人心中慈愛的女神、庇佑萬民的天后。要如何用舞蹈來呈現媽祖的人生與神威呢?潔兮杰舞團將媽祖林默娘的事蹟編創成舞劇,結合佛教藝術中「飛天」的舞姿,並加入日本能劇的元素,以五幕舞劇,漸次呈現林默娘由人成仙的歷程。
-
即將上場 Preview 第九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創世紀》選粹揭幕 音樂饗宴澎湃開唱
年度的合唱音樂盛宴又要展開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堂堂邁入第九屆,節目仍舊多采多姿,有傳統的大型合唱團、室內合唱團、清一色純女聲或男聲,更有搭配管絃樂團的盛大場景。除了精采的國際團隊,開閉幕聯演亦令人期待:開幕音樂會將演出海頓《創世紀》選粹,閉幕音樂會則將以三百人的龐大陣容,演出阿根廷電影配樂大師卡羅夫的跨界名作《探戈彌撒》。
-
即將上場 Preview 帕格尼尼大賽金獎得主大師班暨系列音樂會
四把琴弓 魔幻炫技
長榮交響樂團繼二○○五年舉辦Bron大師班音樂營活動之後,今年更一次將「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創立五十四年來,僅有的華裔首獎得主呂思清、黃濱、黃蒙拉、寧峰四位小提琴家全部邀請來台,除了教學活動之外,兩場獨奏會及兩場經典的協奏曲演出,絕對是樂迷期待的焦點。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留住大師「筆跡」 回想藝術精彩
大師簽名陶盤 留駐鶯歌陶瓷博物館
由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發想,讓曾到訪兩廳院的藝術大師簽名留跡的陶盤,將在六月底的「Salute!向大師致敬-藝術大師簽名陶盤展」結束後,贈予委由鶯歌陶瓷博物館接手保管、典藏,未來將不定期在兩廳院和大家見面。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名師傾力相授 爵士種子萌芽!
兩廳院去年暑假開辦了第一次的爵士音樂營,由小號演奏家魏廣晧擔任教學總監,集結國內爵士樂界的「大腕」擔綱講師,豐富多元的課程與老師們傾囊相授的熱誠,讓參與的學員們大呼收穫滿滿!透過師生課裡課外的密切互動,也讓學員們開拓了音樂演奏與思考的視野,認為參加音樂營非常值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無敵變形金剛
21世紀,百無禁忌「玩」莎劇!
莎士比亞的作品,歷經數百年各家錘鍊,到了現在依然是劇場導演最愛挑戰的劇場文本,或是揉雜多元文化,或是乾坤大挪移轉換時空,或是電影廣播相互參照,總之就是「愈玩愈好玩」,而且厲害的是,能讓觀眾看了超級變變變的各家展演之後,還會想找到原典,一讀莎士比亞的無邊風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戶外神秘劇 演繹夢幻與殘酷
來自波蘭的任我行劇團,是個擅長戶外演出的前衛劇團,利用怪異的道具,在夜色與火把光影的烘托下,營造出夢幻氛圍。這次帶來的《重裝馬克白》,一開始就以類宗教音樂導入神秘氣氛,加上對白大量刪減,完全都用舞台動作來說明,使得《重裝馬克白》成為令人戰慄的現代神秘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聲與無聲世界的撞擊
由聾人演員與非聾人演員同台表演的《低迴李爾王》,以法語與手語,讓觀眾可以深入感受到手語世界中情感的細膩與深度。導演蒙特凱妮說:「我刻意選擇手語作為這齣戲的主軸,為了凸顯出語言在我們世界裡是如何地被濫用、被腐化、被扭曲。劇中唯一一個誠實的人:寇黛莉雅是一個說不出話的人,但她的手勢卻比任何的話語都來得有力量。她的不說話本身就成為一種反抗的力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偷窺後窗,看一場無言的歌劇?
由李果拉導演、西班牙里屋雷劇團演出的《歐洲之屋─哈姆雷特之無言序》,藉著父親喪禮後返家的一段時間,完整展示劇中的所有人物關係,透過舞台上一幢豪宅的剖面,各個窗戶展露出來的場景,推演出悲劇的發生。導演有興趣的顯然不是故事,而是現代人的生活,與現代空間。與其說這是無言劇,不如說更像是一齣無聲的歌劇。人物情緒的起伏,那偶爾爆出的聲響我們可以感覺到隱形的旋律在流動,但是聽不見。
-
焦點專題 Focus 從「試水溫」到「潦下去」
大劇場進大陸 抓住時機打造台灣品牌
兩岸開放文化交流已經二十餘年,但台灣的劇團進軍大陸的成績,一路起起伏伏,有過輝煌但更多慘痛經驗。不過,近兩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現代劇場漸漸在彼岸打出名號,如賴聲川的大陸版《暗戀桃花源》走紅、應央視之邀編導《陪我看電視》,李國修《莎姆雷特》贏得大陸觀眾的笑聲回應隨著兩岸政府關係的回溫,是否也打造了台灣劇場在大陸立足的契機?
-
焦點專題 Focus 變數多為隱憂 彈性大是出路
小劇場登陸出擊 調整心態正視市場
台灣小劇場五年多前以集體出擊的方式登陸演出,以原創性及精緻度驚艷大陸觀眾。但整套輸出的模式,多少因成本過高難以回收,令人裹足不前;但近期發展出的兩岸混血製作模式即「台灣的創意與技術+大陸演員與製作班底」,或可是未來的可能出路。在台灣商業大劇場紛紛西進、中國內地商業小劇場又紛紛興起的雙面夾擊現狀下,向來愛玩成性的台灣小劇場工作者,是否也該調整心態,開始正視進軍內地的可能性,並非出國比賽的邀演性質,而是經營市場的長期抗戰。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舶來品稱雄 頒獎典禮如同大拼盤
為拼收視率 「東尼獎」愈來愈綜藝
於六月七日頒獎的美國東尼獎,今年的大獎得主都是舶來品,如獲得最佳音樂劇等十項獎的《舞動奇蹟》,最佳話劇得主是由法文劇本改編的God of Carnage。但頒獎典禮的設計卻更引人非議:為了提升收視率,硬是把早已下檔、卻有電影知名度的戲湊進典禮中演出。雖然東尼獎獎勵的範圍只是在紐約曼哈坦中城四十二街到五十四街和第六大道到第八大道之間的約四十間戲院上演的戲,但基於「更長遠的利益」,當然要愈多人看見愈好!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國家音樂廳 第一次為小寶貝敞開大門
幼兒音樂會 讓寶寶與音樂一起齊步走
兩廳院在五月底舉辦了開館以來第一次的幼兒音樂會「寶寶齊步走」,將觀眾年齡下拉到零歲,邀請音契管絃樂團製作演出。現場有為幼兒與父母增加的貼心服務如保管娃娃車、提供哺乳與更換尿片的舒適空間。而設計活潑的暖場與正式演出,都讓大小觀眾驚喜連連。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逝世二百五十週年 創作中看見「現世」
韓德爾戲劇的音樂人生
今年的復活節,是個四月十三日, 而幾乎二百五十年前的同時 ( 一七五九年四月十四日 ) ,在倫敦Brook街57號的一棟四層磚樓中,有一位大師闔上了雙眼,他留下四十六齣歌劇, 二十五首神劇;還有,就是往後那綿綿影響著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孟德爾頓, 啟示般的音樂靈感 他是韓德爾。 二百五十周年忌 ,大師藉由音樂, 再度復活。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巴洛克時代的音樂創意產業奇才
雖然常被拿來與巴赫相提並論,但韓德爾其實與巴赫走著相異度甚高的道路,從他放棄法律從事音樂演出與創作,離鄉到英國發展,未局限於宗教氛圍,器樂作品散發出璀璨的世俗生活風格的光采,歌劇作品也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並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可說是巴洛克時代的音樂創意產業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