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訪台演出舞作Rain的比利時羅莎舞團,該團編舞家姬爾美可擅長將日常動作融入舞蹈、運用重複動作並與極限音樂搭配合宜,成團經典Rosas danst Rosas尤其久演不衰,迄今已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九月份羅莎舞團再訪倫敦沙德勒之井戲院,演出姬爾美可親自上陣的Rosas danst Rosas與最新舞碼Zeitung。
比利時羅莎舞團(Rosas)的成團代表作Rosas danst Rosas對英國觀眾來說是一場考驗耐心的表演,尤其第一個段落裡,四個舞者突然向後倒向地板,之後好長一段時間只有舞者在舞台上翻滾、與地板接觸的拍打,以及氣喘吁吁的呼吸聲,少數觀眾沈不住氣起身離場,但這齣五個段落的早期作品會讓觀眾了解現代舞並非那麼容易進入的世界,而一旦踏入編舞家安娜.泰瑞莎.姬爾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的世界,等待便是值得。
姬爾美可親自演出成名作
我對羅莎舞團的認識正是來自多年前在荷蘭買下的舞蹈影片Rosas danst Rosas,之後羅莎舞團來台演出Rain,我就為看似日常的舞蹈動作與嘎然而止的節奏著迷,史提夫.賴克(Steve Reich)的極限主義配樂也非常迷人。去年羅莎舞團在倫敦的沙德勒之井戲院(Sadler’s Wells)演出Steve Reich Evening,十分難得地包括了安娜一九八二年最早編舞作品Fase的雙人舞片段,而今年九月姬爾美可自己參與演出的Rosas danst Rosas當然是必看之作,羅莎舞團今年同時也在沙德勒之井演出新作Zeitung。
Rosas danst Rosas一九八三年在布魯塞爾的Kaaitheater Festival首演,之後姬爾美可正式成立與舞作同名的羅莎舞團,首演中的四個舞者分別是編舞家姬爾美可及其他三個創團成員Michele Anne De Mey,Fumiyo Ikeda及Adriana Borriello,配樂則是長期與姬爾美可合作的作曲家與電影工作者Tierry De Mey(舞者Michele Anne的哥哥)及Peter Vermeersch。這齣舞作之後就成為羅莎舞團的經典作品,也有不少舞團嘗試跳過,今年是該舞作廿六周年,姬爾美可帶著舞團到沙德勒之井同時演出橫跨四分之一世紀的舊作與新作。
Rosas danst Rosas共有五個段落,姬爾美可帶領三個舞團的中生代女舞者共同演出,姬爾美可依然演出首演時她扮演的位置,從第一段沒有配樂的地板動作,之後舞者坐在排成斜角的椅子上依據節奏強烈、帶有金屬扣擊的配樂進行一連串明快、準確的舞蹈動作,直到最後一段舞者因一連串的重複動作而精疲力竭停止。這齣舞作大量利用兩種動作穿插進行,一種是抽象的動作,另一種則是撥頭髮、拉衣服與突然轉頭的日常動作,而姬爾美可在舞台自然呈現舞者擦汗、搬椅子、調整呼吸、穿鞋子等動作,更模糊日常與舞台的界線。
新作Zeitung探索音樂與舞蹈間變動關係
這些手法後來都成為姬爾美可舞作中常使用的元素,而姬爾美可一向擅長將日常引入舞蹈中,她的作品看似有如極限音樂般不停地重複,但仔細看每個動作中又有細微的差異,而她也不要求每個舞者動作要做到一致,容許舞者在相同的動作中仍有個體的差異,因此在這齣經典舞作中,四個舞者表面上有如機械般重複不止的同樣動作,但每個舞者在舞台上卻看起來有如不同的女性般帶有各自的個性、表情與特色。
姬爾美可從小就學習音樂,她的作品一向和和音樂有強烈的互動,從早期的Fase後就常以賴克的音樂為配樂,去年她在英國演出由賴克配樂舞蹈片段集結而成的Steve Reich Evening,今年在英國首演的新作Zeitung更是探索音樂與舞蹈間變動關係的舞作,由音樂家Alain Franco現場演奏巴赫、荀伯格及魏本(Webern)的作品,九個舞者各自與音樂發展出時而和諧、時而衝突、時而同調、時而異調的動作,與早期舞作不同,這齣新作中有更多即興的片段與趣味,舞作中更展現姬爾美可作品中常有的重複的極限動作與強烈戲劇張力間拉扯的矛盾特質,雖然觀眾不見得看得懂姬爾美可透過舞作表現的哲學思考,但九個舞者在舞台上有更大的空間展現個人特質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