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麗的失敗者 昇華了搖滾的靈魂
垮掉的一代是文學上的不法之徒。他們不論在主題、寫作風格,乃至個人生活上,都在挑戰主流價值的單調與安逸,而追求自由、即興、誠實和解放,因為只有面對自己的骯髒與腐敗,你才能昇華。沒有垮世代,搖滾樂不會是如今我們熟知的面貌,從披頭四、巴布.狄倫、吉姆.莫瑞森到派蒂.史密斯、理查.海爾乃至音速青春樂團、衝擊合唱團等等,不論是紐約站還是倫敦站,垮世代的幽靈與肉身都還繼續在列車上加持著我們的搖滾英雄們。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繆思到女神的Herstory
二十世紀,女性藝術家經歷的,是一個從繆思到女神的過程;從陪襯男性、啟發男性、做男性背後的支撐開始,到能夠獨當一面,展示出自我的獨立意識、關切專屬女性的議題,這段路,其實很漫長,未來也還有很多路要走;但我們欣見這樣的轉變擁有了更寬廣的舞台,女性藝術家的丰采,絕對會為人類文明注入更多的繽紛與璀璨。
-
特別企畫 Feature
移動、體驗、異文化 解放個體與社會
敲打派(The Beat Generation)最初萌芽時,只被美國主流社會視為怪胎異端,影響力局限在地下文化圈,直到西方反文化(counter-culture)盛行的一九六○年代,敲打派與嬉皮、搖滾、藥物、反戰運動,以及視覺文化交錯結合後,才真正成為主流文化的一環,並藉由文化商品的全球傳遞,迂迴漸次地成為影響深遠的文化風潮。
-
特別企畫 Feature
認識李歐納.柯恩的10種方法
當搖滾樂手還在翻唱歌曲時,他已經在文壇上享譽盛名;當同儕們沉醉於迷幻藥的虛幻時,他早已在小說《美麗失敗者》裡,用滿紙的同性戀、三角戀、毒品、手淫嚇壞了當時保守的中產階級。而在所有歌者帶著墨鏡、頂著亂髮、手持電吉他放聲嘶吼時,他卻反其道而行,梳著整齊的西裝油頭、搭著深色西裝外套、壓低嗓子,悠悠地唱著深沉抑鬱的情感。抿著薄薄的嘴唇,一身講究的品味,冷漠、自溺、玩世不恭他就是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詩人、作家、歌手、畫家一個您難以捉摸,卻又難以揮之而去的陳舊烙記!
-
特別企畫 Feature
粉絲心中的 李歐納.柯恩
李歐納.柯恩在台灣也有眾多的粉絲,其中更不乏知名的作家、詩人、音樂工作者,到底這位老詩人在他們心中佔據著怎樣的位置?且聽他們娓娓道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個音樂靈魂的美麗交會
菲利普.格拉斯vs.李.歐納.柯恩
《渴望之書》是柯恩二十多年來的詩歌畫作,《渴望之書》也是格拉斯一百分鐘的音樂創作。兩者究竟是如何產生擦撞火花?又是如何看待對方? 就在二○○七年六月多倫多光影藝術節首演前,兩人曾在Wintergarden Theatre留下對談。在藝評家約翰.洛克威(John Rockwell)的主持下,兩人暢談六十分鐘。本文摘錄兩位巨匠對話,近距離來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格林童話》搬上舞台 娛樂大小還諷刺時政
給兒童看的戲劇不一定就不能諷刺時政!歐迪翁劇院藝術總監奧力維.畢去年底推出以《格林童話》為本改編的數部製作,除了保留小朋友愛看的童話元素,新編寫的故事對白對成人而言也是如暮鼓晨鐘,令人聯想到當前現實,諷刺意味深遠!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百大人物榜 金牌製作人麥金塔封王
自一八八○年起每週四固定發行的英國The Stage週報,每年年底固定票選出當年度表演藝術界百大人物榜;甫公佈的二○○八年的劇作家榜中,品特自然是名列其中,在英國甚至世界性舞台的重量級地位無庸置疑,如今巨星殞落,更添唏噓之意。而細細檢視新出爐的榜單,許多變化也值得玩味注意。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舞蹈之夜」 挑釁觀眾視聽極限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德國「柏林舞蹈之夜」(Tanznacht Berlin 2008),是由舞蹈工廠(Tanzfabrik)在兩千年首創。原來只是一整夜的多團匯演,在往後幾屆逐漸擴大為多天性的舞蹈節,二○○六年甚至在二十多個劇場表演。舞蹈之夜的創辦原意是要促使駐柏林的舞團、創作者有機會展現他們的作品,藉著相互觀摩切磋,讓柏林舞壇更蓬勃多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藝術博覽會 理性與感性的交匯
全美表演藝術經紀人協會每年一月在紐約舉行,今年邁入第五十二個年頭,一月九日到十三日為期五天。會場主要在紐約中城的希爾頓飯店,三層樓的會場容納三百多個大小攤位,擺放表演藝術個人或團隊的文字和影音資料,而連串匯演也同時展開,短短五天舉行了一千二百多個大小表演活動,如同表演流水席。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風景未能獨好,苦旅險路重重?
上海知名文化學者余秋雨策劃、編劇的音樂劇《長河》於去年十二月底推出,蔚為中國藝文界的一大盛事。這齣音樂劇由香港電影導演關錦鵬跨界執導,黃梅戲名角、余秋雨的妻子馬蘭主演,音樂總監和造型設計則是同樣來自香港的鮑比達和張叔平,余秋雨希望藉此打造出屬於東方文化意境的音樂劇,以便躋身於全球視野中的藝術殿堂。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比利時編舞家vs.中國功夫
西迪拉比《佛經》 少林武僧的現代禪舞
曾與阿喀朗.汗合作《零度複數》並訪台演出的比利時編舞家西迪拉比,去年推出和中國河南少林寺合作的新作品《佛經》,在歐洲掀起暴紅風潮!《佛經》以獨特形式表現人與自然眾生的和諧,十七位武僧在盒內面壁靜坐或牆上飛簷走壁,他們將少林拳、少林棍等七十二絕技表演得淋漓盡致;醉拳、猴拳與鷹拳等在絃樂的伴奏下,不但不失陽剛之氣,並兼具優柔唯美的更高藝術境界,將禪武幻化為禪舞!
-
藝壇動態
國家音樂廳「大幻影—新媒體藝術展」
【台灣】 國家音樂廳「大幻影新媒體藝術展」 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變身為一條數位時代的新媒體時空隧道!為了拉近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的距離,兩廳院邀請藝術家王俊傑,將國家音樂廳一樓的文化藝廊在典雅的大理石牆鑲上兩排電視螢幕,藝術家將生活片段、城市場景、日常物件重新編碼,運用科技媒介自由拼貼,創造出奇幻荒謬的超真實世界。王俊傑以《大幻影新媒體藝術展》為名,找來十三位各國藝術家,展現他們的錄影藝術與裝置作品。此次邀集作品多從視覺性強烈且意涵容易被理解的主題出發,例如韓國藝術家鄭然斗的《鄉愁紀實》,表現作者思念家鄉樹林及父母親房間等記憶;荷蘭藝術家芭芭拉.薇瑟的《質變之屋 II》,以人類生活的變動、身分的改變與所處不同場地狀態為題。展期即日起至4月18日止。 兩廳院另推出《Salute!向大師致敬藝術大師簽名陶盤展》,展示歌仔戲天王楊麗花、音樂家麥斯基、編舞家碧娜‧鮑許與劇場導演莫努虛金、羅伯.威爾森等二十五位大師國際級人物來台演出後親筆寫下的簽名陶盤。(周倩漪) 九十八年扶植團隊名單揭曉, 共八十七團獲獎助 文建會「98年度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日前公佈入選名單,計補助87團,總金額為新台幣2億3245萬元整。文建會表示,該計畫共有115個團隊提出申請,經初審、複審、決審會議程序,音樂組21團獲補助,總補助金額5550萬元、舞蹈組23團補助金額5775萬元、傳統戲曲組20團獲補助金額4850萬元、現代戲劇組23團補助金額7070萬元。今年文建會首度實施「卓越、發展、育成」三級獎助辦法;各組獲最高獎助團隊分別是:音樂組的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獲獎助900萬元;舞蹈組為雲門舞集,獲獎助2300萬元;傳統戲曲為明華園,獲獎助800萬元;現代戲劇為優劇團,獲獎助1000萬元。今年新進團隊也較去年成長25團之多。(廖俊逞) 王嘉驥、王墨林、陳雅萍、陳漢金獲「台灣文化獎-藝評人獎」
-
藝遊在他方
工業革命的文化遺產─倫敦皇家亞伯特廳
座落於倫敦肯辛頓區的皇家亞伯特廳(Royal Albert Hall),從一八七一年開幕以來,便成為英國人民最喜愛且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標之一。這座有著透明大穹頂的紅磚圓形建築,外觀酷似鑲著奶油邊的結婚蛋糕,內部設計則充滿羅馬競技場風格,一層層的紅色華麗包廂座席,圍繞著中央底層的多功能場地。傳奇樂團披頭四、拳王阿里、網球名將山普拉斯都曾在此接受眾人喝采,風靡全球的「○○七」電影與《哈利波特》小說也在此舉行首映會和首賣會。而廳內最具代表性的藝文盛事,莫過於每年夏季由上百位樂壇名家接力演出,長達兩個月的「逍遙音樂節」(BBC Proms)了。音樂節期間,萬名樂迷群集朝聖,廳內販售的歷年現場錄音CD,也成了遊客們來此一遊最受青睞的紀念品。
-
專題
胡秀麗 異國培灑舞蹈種子
受過嚴格的俄式芭蕾教育,也曾被下放勞改,從台上的亮麗舞者到教室裡的認真教師,胡秀麗不斷地燃燒著她對舞蹈的熱情,在美國仍然不辭艱辛地創辦舞校,為栽培未來的舞蹈種子盡心盡力。她說:「走了一遍在身體,現在是如何給學生。」把一生鍛練的藝業傳授給學生:「看到學生進步,比什麼都開心!」
-
藝@書
本月精選書摘:《單人表演》
由黑眼睛文化所出版的「劇場手邊書」系列,於去年底又推出三書,分別是林國源《詩的表演從波特萊爾出發》、楊莉莉《歐陸編劇新視野從莎侯特至維納韋爾》與杜思慧《單人表演》。作為國內表演藝術界唯一的專業刊物,本刊樂見此系列手邊書能引領更多人踏入藝術殿堂,深入欣賞表演;於是本期特選摘《單人表演》一書之第一章〈單人表演簡史〉,以饗讀者!
-
藝@書
悲劇讓你成名 ? 恰克.帕拉尼克的《惡搞研習營》
從「逃離你現在的生活」為出發點,《鬥陣俱樂部》原著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推出新作《惡搞研習營》,描述一群想成名的人,不惜折磨自己,創造悲劇,以換取更有賣點的故事廿三個駭人聽聞、荒謬怪誕、但讓人讀來又忍不住竊笑的故事。
-
藝@CD
異國聯「音」 國樂也吹爵士風
爵士樂本就是包容性廣、即興性強的樂種,當爵士遇上國樂,勢必會讓兩者起奇妙的化學變化,讓聽者感受奇異的聆賞經驗。這次介紹的三張專輯王明華的《登峰造極爵士二胡》、高韶青的《爵士戀曲》與絲竹空爵士樂團製作的《絲竹空》,正是體驗這股新風潮的好選擇。
-
藝@電影
金球加持,奧斯卡不遠了……
每年二月的電影都特別精采,除了春節檔期,金球獎的頒獎與奧斯卡入圍名單公布,讓這一波新片短兵相接煙硝塵上,所有片商都壓寶至最後一刻,太早上片容易與獎無緣,太晚上萬一沒得獎血本無歸,不過在金球獎跌了個跟斗的《黑暗騎士》,相信會在奧斯卡證明實力。
-
藝@電影
印地安納.瓊斯 從年輕冒險到老
票房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因為無法拍到「○○七情報員」系列電影,乾脆自創他心目中的冒險英雄印地安納.瓊斯博士,藉考古之名行冒險之實,從一九八二年迄今,陸續拍了四集,男主角哈里遜.福特也一路從年輕演到老,不過在《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之後,瓊斯博士也該換人做做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