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林奕華」製作的《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票房開售三小時門票便全部售罄。圖為該劇在台灣演出劇照。(林韶安 攝)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市場逆境突圍 兩製作開賣就售罄

自去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香港的表演藝術節目票房大受影響,大部分演出的票房下跌百分之十至三十不等,部分更未及收支平衡,各個表演團體在今年籌備演出時都步步為營。不過,在逆市中,於二至三月舉行的香港藝術節,共有七十四場節目全院滿座,平均入座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四;更有團體突破困境,訂出高票價之餘,於票房開售當天門票便全部售罄。

自去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香港的表演藝術節目票房大受影響,大部分演出的票房下跌百分之十至三十不等,部分更未及收支平衡,各個表演團體在今年籌備演出時都步步為營。不過,在逆市中,於二至三月舉行的香港藝術節,共有七十四場節目全院滿座,平均入座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四;更有團體突破困境,訂出高票價之餘,於票房開售當天門票便全部售罄。

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及社會的影響,尚未見底,至今最明顯的表象,呈現在日常生活的消費意欲,尤以表演藝術活動為甚。

自去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香港的表演藝術節目票房大受影響,大部分演出的票房下跌百分之十至三十不等,部分更未及收支平衡,各個表演團體在今年籌備演出時都步步為營,票價一般不敢超越港幣二百元(約新台幣八百二十元),更積極與媒體、餐廳等合作,推出送票或折扣門票計畫,以求速銷。

兩戲劇製作突破逆境,開賣當日即售罄

不過,在逆市中,於二至三月舉行的香港藝術節,共有七十四場節目全院滿座,平均入座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四;更有團體突破困境,訂出高票價之餘,於票房開售當天門票便全部售罄,他們的經驗及特色,該可作為當代劇場的研究課題。

首先是三月底「非常林奕華」製作的《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票房開售三小時門票便全部售罄。張艾嘉、鄭元暢、王耀慶等明星效應,或許可記一功,卻不可抹殺這些「明星」和一班用功的演員,願意投入付出超過一年時間,排練創作,並穿梭中、港、台及新加坡等地十多個城市巡迴演出;另外,充滿時代感的題材、劇本、設計到推廣的整體製作,原木板搭建的舞台設計,一切舞台調度及「機關」,甚至foldback喇叭,都隱藏於一景之內,觀眾從頭到尾看到的場景,都在辦公室一景的框架之內發生,實已超越舞台設計沿用已久的油漆景片及換景裝置。整體製作的美學、規劃以及營運模式,才是研究重點所在。

另一個是去年決定不再接受政府補助的劇團「PIP劇場」(前劇場組合),新劇《港女發狂之港男發瘟》,八千五百九十九張門票於一天內全部售罄,最高票價高達港幣四百二十元(約新台幣一千七百二十元),劇團藝術總監兼演出創作人詹瑞文接受傳媒訪問時直言受寵若驚。

若留意PIP劇場過往的節目策略,這次佳績其實有跡可尋。先是劇團的節目調動安排靈活迅速,二○○七年香港某大地產發展商女主席離世,引起遺產爭奪案,事件至今仍未平息,而劇團於事發後數月,便推出《蛇鼠一窩》,由資深編劇潘惠森親自編導,討論箇中底蘊,引來哄動。

同年十二月,適逢香港主要的電視台無線電視慶祝四十週年,劇團又推出《萬千師奶賀台慶》,探討電視文化對港人的影響。至於新劇《港女發狂之港男發瘟》,則源自數星期前電視台播出有關「港男港女」(意謂香港男性/女性)的節目,引發港男及港女網上罵戰,並成為香港媒體的討論焦點,於一遍謾罵聲中,劇團將原定於年底推出的有關演出,提前於六月上演,探討包括流行文化、意識形態等「港爸港媽」塑造而成的「港男港女」,以及最終雙方欲求的「愛情」真諦。由於話題緊貼民生,加上詹瑞文的「人氣」,造就了全部爆滿的票房佳績。

明星牌未必奏效,內容品質才是關鍵

緊貼時代、題材當代、回應迅速、具時代感的推廣及設計,彷彿成為表演節目的必勝技,當中「明星效應」似乎又扮演著重要角色。於是,在市道一片暗淡的當下,劇場演出的佳績,也吸引了娛樂公司的注視,有娛樂公司早於去年便連續訂下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一千一百八十一個座位)一連兩個月的檔期,然後到處招兵買馬,搜羅製作單位及節目陸續安排上演,共通點是節目都有電視/電影/藝人演員參演,可惜大部分票房卻未如理想,可見「明星」不一定有「效應」,創作人所投放的精神與時間,製作團隊的整體部署策劃,以及所要透過演出傳遞的當代思想與討論,才是關鍵所在。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