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間的布商大廈音樂廳(布商大廈音樂廳 提供)
藝遊在他方

浴火重生的音樂聖殿 ──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

布商大廈原址本是十五世紀時舊城邊界上的軍械庫,之後一樓樓層改為布料商展博覽會的用地,因此通稱布商大廈。一七八一年開始,二樓作為音樂廳使用,是一七四三年成立的「新音樂會樂團」演出場所——這個樂團也就是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前身。歷經整修與戰火洗禮,現今的布商大廈音樂廳於一九八一年竣工,並由當時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總監庫特.馬殊指揮開幕音樂會。

布商大廈原址本是十五世紀時舊城邊界上的軍械庫,之後一樓樓層改為布料商展博覽會的用地,因此通稱布商大廈。一七八一年開始,二樓作為音樂廳使用,是一七四三年成立的「新音樂會樂團」演出場所——這個樂團也就是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前身。歷經整修與戰火洗禮,現今的布商大廈音樂廳於一九八一年竣工,並由當時的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總監庫特.馬殊指揮開幕音樂會。

位於德國東部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於一七八一年成立,原團址為當時布料交易中心,因而以布商之名稱呼該樂團。除管絃樂團外,也設有布商合唱團、兒童合唱團和其他室內樂團體。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參與許多音樂史上的重要首演,像是貝多芬的《第五號皇帝鋼琴協奏曲》(1811)、舒曼的《第一號春天交響曲》(1841)、孟德爾頌的《第三號蘇格蘭交響曲》(1842)、華格納的《紐倫堡名歌手》序曲(1862)、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1869)等等。

以布商為名,大廈人傑地靈

布商大廈原址本是十五世紀時舊城邊界上的軍械庫,之後一樓樓層改為布料商展博覽會的用地,因此通稱布商大廈。一七八一年開始,二樓作為音樂廳使用,是一七四三年成立的「新音樂會樂團」演出場所。這個樂團也就是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前身。

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為這個樂團奠定世界級地位的貢獻,絕不容小覷──他於一八四三年成立萊比錫音樂院,同年四月三日指揮演出布商大廈大廳整修後的首場音樂會,廣義上來看,可視為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第一發展時期。一八八四年之後,音樂會系列演出時有中斷,布商大廈建築本身也一再更名或被使用於不同用途,因此同時期另蓋了一座新的音樂廳(Konzerthaus),這個廳不僅擁有近一千七百個觀眾席,另外還有一間六百多人座位的室內樂廳,至此為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第二發展時期。這時樂團所建立起的名聲,不僅人盡皆知,布拉姆斯等當時已相當成功的作曲家,也十分肯定該樂團的成就,願意將作品交給這個優秀樂團演奏。一八八八年,布拉姆斯恰巧和遠從俄羅斯來到西歐巡迴演出的柴可夫斯基在布商大廈相遇相識,這段因緣際會也成為後人常提起的佳話。

浴火重生的第三代音樂廳

最老舊的布商大廈原址,在一八二○年代經過幾次修建,一八四二年時成為一座可容納一千人的音樂大廳。廳中銘刻著拉丁文的該團格言:「認真嚴謹的事物代表著真實喜悅。」以玆自我期許勉勵。一八八四年管絃樂團進入第二時期,團址是城中另一座新建的音樂廳,由德國名建築師Martin Gropius設計。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駐團音樂廳,便是模仿此建築藍圖,於一九○○年建設完工。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因為創團音樂家孟德爾頌與部分樂團成員的猶太人身分,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難逃納粹國家社會主義的無情摧殘。一九四四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音樂廳又不幸遭盟軍炮火摧毀,一直要拖延至一九六八年完全拆毀遺跡、剷平建築後改為停車用地,一九七七年才得以開始重建第三時期的布商大廈音樂廳。由建築師Rudolf Skoda執掌計畫案,並與其他多位建築同輩合作完成。室內設計由德國藝術史教授Sighard Gille規劃,將挑高的玻璃帷幕大廳,取名為「生命之歌」。今日所見的新式建築,除可容納更多聽眾之外,該廳也以音響學理論作為室內空間設計的主要參考,另設有約五百人席次的室內樂廳命名為「孟德爾頌廳」。

一九八一年新廳竣工後的開幕音樂會,由庫特.馬殊(Kurt Masur)帶領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這位名指揮於一九七○年到一九九七年擔任該團音樂總監,並且有超過九百場以上的世界巡迴演出紀錄。

布商大廈音樂大廳擁有絕佳的音響設計,由多位音響設計師如Wolfgang Fasold、Helgo Winkler等人共同策劃,還由前東德軍事部門,進行多次專業音響承載測試。大廳舞台前方正中央的管風琴共有六六三八根音管,樂器製造商則是德國相當傳統的Schuke管風琴製琴世家。

庫特.馬殊與夏伊

在孟德爾頌之後,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最著名的指揮,莫過於前東德時代的大指揮家庫特.馬殊,他不僅擔任音樂總監長達二十七年之久,也建立起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在全世界屹立不搖的地位。

現在的首席指揮夏伊(Riccardo Chailly),是該樂團第十九位總監,他在二○○五年開始和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合作,並錄製古典音樂CD,二○○六年錄音獲得ECHO大獎肯定,同年更進一步與鋼琴家阿格麗希合作發行協奏曲系列DVD。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如何到達音樂廳?

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音樂廳位在中央車站前約五百公尺處,步行十五分鐘即可到達;同時也位在奧古斯都廣場邊,面對歌劇院。廣場中央有電車行經,交通便利,前往舊市城區也只需步行三分鐘。

讓我們買票去!

布商大廈音樂大廳可容納一千九百多名觀眾,分為五種票價區,樂團後方普遍歸為較低價區,中價位區則是在舞台前方最後一區,即便視野離舞台稍遠,但混聲音響效果最佳。小廳「孟德爾頌廳」僅有一層樓面,分為兩種票價區,前座四排較為高價,其餘則統一價位。

布商大廈音樂廳內的一般票口,開門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十點至下午六點,星期六只營業到下午兩點。如果想要預先訂票,可透過網路訂購,也可以電話訂票,但須另付服務費。

學生可在開演前三十分鐘,出示證件購買當晚剩餘票券。依音樂會性質,音樂廳提供三歐元至十一歐元不等的優惠特價,遊客持萊比錫卡也可依不同音樂會優惠購得九折優待票。

如您無緣聆聽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演出,可以在每星期六下午三點時,參加該廳的定期導覽,認識建築與歷史,門票三.五歐元。

在這發亮的華人音樂家——女高音李佩穎

在台灣接受完整音樂教育的女高音李佩穎,在進入萊比錫孟德爾頌音樂學院深造後,以優異的大賽成就受到萊比錫歌劇院青睞,簽約為獨唱歌手,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合作頻繁,並曾擔任《費加洛婚禮》的Barbarina、《魔笛》的Papagena等重要角色。

 

中歐小巴黎  人文薈萃一古城——萊比錫

萊比錫雖然不曾作為各大公國的首都,但位居中歐樞紐位置,因地利之便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自十二世紀起,在這兒已開始舉辦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展,十七世紀舉辦世界第一場書展。此城因此逐漸累積財富,而塑造出自己特有的城市文化。

出版業蓬勃,時尚與經濟大城

出版事業是萊比錫傳統產業之一,直到一九三○年希特勒掌權之前,全城有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從事出版事業。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摧毀以及共產時代的經濟停滯,一九九○年德國統一後,政府不斷投入經費從事巨大工程建設,一方面企圖回復舊日繁榮景象,另一方面大舉開發購物商圈,使之成為德國少數的時尚購物中心。今天的萊比錫延續固有的經商傳統,成為德國東部最具代表性的經濟大城。在郊區大規模籌蓋新的展覽館,自一九九○年起定期舉行世界性商展,每年三月舉辦國際書展等,不僅吸引大批外來人潮,更讓整個城市在脫離共產後,展現欣欣向榮前景。

中歐小巴黎,文化名人輩出

在經濟的充分支援下,這個城市擁有優異的條件,進而發展文化藝術。一代大文豪歌德曾盛讚:「喔!我心中的萊比錫,它正如一座小型的巴黎!」──即使是十八世紀的巴黎,也還沒有大型完善的重建規劃(自一八五二年起),無法與現今泱泱大國的花都巴黎同日而語,萊比錫地區的文藝發展被拿來和巴黎相比擬,已經稱得上是難能可貴了。

這個城市的大學是自海德堡大學(1386)之外,德國境內第二古老的大學。它成立於一四○九年,大文豪歌德,以及哲學家萊布尼茲、舒曼、尼采等都曾在此求學,華格納更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名人之一。歌德在此出版他個人的第一部詩集,席勒也曾停留在此完成他的戲劇巨著《唐.卡羅》(1783-1787)──這個社會政治衝突題材,後來被威爾第用來創作歌劇(1867)。另外,萊比錫名人史中,當然少不了巴赫(1685-1750)及孟德爾頌(1809-1847),兩人也與萊比錫聲名遠播的聖托馬斯教堂少年合唱團和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兩個世界知名的藝文表演團隊,顯然早已是城市文化的象徵,同時也是行銷城市最佳的形象招牌。

巴赫顛覆了教堂音樂的附屬性質

在藝術還附屬於宗教或宮廷的年代,教堂成為孕育藝術的場所。十八世紀時,萊比錫教會原本想邀請音樂家泰勒曼擔任教堂樂長,但他不願離開漢堡公職,機緣巧合之下,教會因而改聘巴赫。

巴赫一生最重要的職位就是擔任萊比錫教堂樂長(1723-1750),這個職務除了要負責城內四個主要教堂的音樂活動及儀式典禮的「配樂」,每週還要準備星期天或慶典節日的清唱劇演出,甚至是聖托馬斯學校的音樂課程。這些原本只是例行性的教堂音樂創作任務,卻為音樂史寫下重要的一頁,巴赫顛覆了教堂音樂的附屬價值,在他的音樂裡,表面上是服務宗教,但音樂本身自主性早已讓他成為獨立藝術一章,這樣的藝術水準,讓音樂藝術在啟蒙理性思考興起後,更堅定地發展出音樂自主美學的新層次。一八二九年,孟德爾頌再次於柏林演出巴赫的《馬太受難曲》,帶來的影響不只是復興巴赫音樂的貢獻,更深遠地影響數世紀人們對巴赫創作的認識。

聖托馬斯教堂少年合唱團

名聲響亮的聖托馬斯教堂少年合唱團,因延續百年來的傳統而倍受重視,這個團創始自十二世紀,原是修道院為培育後繼人才而設立的青年合唱團,是城內最早成立的文化團體,正式命名為「聖托馬斯教堂少年合唱團」則是始於巴赫時期,而巴赫也是該團歷任指揮中最為著名的人物。合唱團至今仍保留以巴赫作品為重點曲目的原則,一方面維護傳統,另一方面也致力提倡當代年輕作曲家以宗教理念創作的新音樂作品。目前該團成員約有一百餘名學員,年紀在九歲至十八歲間,屬於一所住宿教會中學,平常學科偏重語言文學,並以積極培育音樂專長青年為教育方針。

要欣賞聖托馬斯教堂少年合唱團正式音樂會演出,除巴赫音樂節之外,平日也可參與教堂內宗教活動,免費聆賞該團演出。建議可利用星期日早上九點彌撒時間,或星期五六兩天傍晚的經文時間,安靜肅穆地前往觀禮。對於繪畫藝術有興趣的旅客,也可以利用每月第二個星期日免費進入「繪畫藝術藝廊」(Bilder der Künste, www.mdbk.de)參觀。

萊比錫地區的藝文活動

萊比錫地區的藝文活動大致有七種不同類型供旅客選擇:

1.由巴赫檔案室籌畫,聖托馬斯教堂少年合唱團主辦的「巴赫節」,為期十天,約在六月中旬,以巴赫與音樂史不同題材關聯性,訂定年度主題。

2. 十一月的歐洲光景(euro-scene)舞蹈節

3.十月底至十一月初的世界紀錄片藝術節(DOK)

4.十月初的爵士樂節

5.小眾歌舞藝術節(cabaret)

6.德中三省夏日聯合音樂季(MDR-Musiksommer)

7.由布商大廈籌畫主辦的孟德爾頌音樂季,通常也是新年度開幕時,九月初的重點節目,音樂會外也舉辦學術論壇,展示相關手稿、演出資料等。

舊城區漫古風  精采景點單日遊

從萊比錫中央車站下車,從車站正門走出去前方五分鐘路程,即是舊市城區,腹地不大,相當適合單日旅遊。

尼可拉斯教堂

城中能與聖托馬斯教堂齊名,堪稱最重要的教堂便是尼可拉斯教堂,這座教堂建於十二世紀,西側仍可見到當時留下來的羅馬式典型結構,十五、十六世紀開始有擴建工程,整體屬於後哥德式建築,教堂旁並設立老尼古拉斯教會學校。十八世紀內部改為古典風格,有特殊科林斯式石柱和棕櫚葉裝飾,此處也是巴赫彩排演出的場所。現在教堂內看到的管風琴,是二○○二到二○○三年結合舊樂器委託再造的電子新式管風琴。

巴赫博物館

舊市政廳周邊有許多商家,往公園綠地廣場方向走去,附近位於聖托馬斯教堂遊客出入口前,有一尊於一九○八年樹立的巴赫銅像,巴赫遺骸也在此後由原葬地的萊比錫聖約翰教堂,一九四九年移靈至聖托馬斯教堂內。這座銅像正對面除有一家樂譜店,隔壁就是前往巴赫博物館的入口,這棟一七一一年改建後的樓房,展出巴赫在萊比錫時期生活、創作、成就等相關史料,一九八五年巴赫檔案室遷入於此,現在該館藏有大量的巴赫作品手稿。德國統一後,巴赫研究學會逐一在此擴大巴赫相關演出研究機構及服務項目,正努力讓此地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巴赫中心。

奧古斯都廣場周邊

走出舊市政廳,往大學方向走去,有一廣闊的奧古斯都廣場(Augustusplatz),廣場兩頭:一是有大玻璃斜面的布商大廈,中央有一大水池,水池另一頭則是萊比錫市立歌劇院。出生於漢堡銀行家族的孟德爾頌,一生有兩段時期(1835-41,1845-47)在萊比錫度過,在他過世前兩年,搬入一棟畢德麥雅式住宅,此處距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後方僅兩三百公尺遠,不僅是孟德爾頌私人居所,也是當時私人沙龍音樂會場地。在名指揮庫特.馬殊的建議下,一九九一年起成立基金會,規劃博物館,展出孟德爾頌工作、家庭生活等相關史料,至今每星期日早上十一點皆舉辦定期音樂會。

拿破崙曾試圖在一八一三年左右進攻薩克森、普魯士等王國,一百年後,為紀念前人成功擊退法國兵團,在萊比錫城中區之外建立民族戰爭紀念碑(Völkerschlachtdenkmal),代表相當特殊的意義,可搭乘往Meusdorf方向的15號電車前往,登上碑塔可遠眺大萊比錫地區。

交通便利行

由於萊比錫舊市區就位在中央車站前方,不需要購買交通公共運輸票券,徒步就能飽覽全程歷史遺跡。如要到商展或書展區,則須購買電車票,在中央車站前的電車總站,可找尋到電車路線圖,十分便捷。可備妥零錢,在自動購票機前買票打票再上車。

如您要再前往附近德勒斯登,柏林等城市,可以選擇搭乘德鐵,班次頻繁、快速且舒適,唯單程票價相當高昂,建議可在台灣先行購買德鐵或歐洲國家火車周遊聯票。

名人駐留  美食餐廳也輝煌

位在舊市政廳邊巷弄裡的Kaffeebaum(網址www.stadtgeschichtliches-museum-leipzig.de/coffebaum),不僅是現今德國境內最老的一家咖啡館,更是一家述說名人歷史的咖啡屋,同時也供應正餐熱食。該棟樓是十六世紀的古蹟,一六九四年成立了咖啡館,一七一八年在宮廷巧克力師父贈與下,才傳下此店獨家的祕方。這兒長時間以來都是文人騷客駐足之處。它的顧客名人錄包括:歌德、萊辛、華格納、舒伯特,甚至連拿破崙都曾在此留下他的足跡。在進入此店以前,請別忘記抬頭欣賞一下門面上精巧的浮雕。地面層保有以前老主顧的座位,您可以選擇舒曼最愛的雅座,也可前往二樓及三樓的法式與維也納式咖啡廳,還可以免費在一樓欣賞歷史人物駐足於此的相關歷史,並一覽咖啡博物館。

舊市政廳邊Mädlerpassage購物精品走廊內,矗立著醒目的浮士德與梅菲斯托雕塑,從雕像旁樓梯走入地下室,這兒就是萊比錫城中最有名,也是歷史第二悠久,提供正統德國料理的餐廳「奧爾巴赫地窖酒館」(Auerbachs Keller,網址www.auerbachs-keller.leipzig.de),同時也是歌德《浮士德》劇中描述學生聚會場景之所在。餐廳內還分為四個不同歷史用餐區,裡頭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濕壁畫,二十世紀時又擴建了較大的用餐大廳,前者接受私人訂位,後者雖經常高朋滿座,但因腹地極大可以隨時提供座位。這家店自十六世紀以來就是城內相當受歡迎的聚所,傳說在一五二五年,這兒來了一位流浪藝術家浮士德博士,他一夜之間獨自將啤酒巨桶抬出酒窖,一段神奇的有魔鬼相助的傳說因而在此流傳。顯然後來來此求學的歌德(1765-1768)不僅時常造訪酒館,也對這個傳說故事印象深刻,而進一步將它採用,作為《浮士德》第一部中的素材。

走出萊比錫舊城,來到城市另一端,有一家Stenzenhaus Gastro GbR(網址www.stelzenhaus-restaurant.de)位於運河邊,夏日時氣氛絕佳的用餐地點。建築物是由工廠改建,以大片玻璃緊鄰運河,是相當特殊的現代餐廳,其因應時節改變菜色,且餐點精緻具有創意,頗受商務人士歡迎,價格也偏中高價位。

 

實用網站

萊比錫旅遊網       www.leipzig.de

布商大廈               www.gewandhaus.de

萊比錫歌劇院       www.oper-leipzig.de

巴赫博物館           www.bach-leipzig.de

巴赫節                   www.bach-leipzig.de

孟德爾頌基金會   www.mendelssohn-stiftung.de

德國鐵路               www.bahn.de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