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書 邊聽音樂邊寫作過生活
村上春樹的音樂世界
村上先生提到自己的音樂收藏,CD不算,黑膠唱片就超過六千張,我想應該還在持續增加中。從村上的隨筆中知道,他住在美國那幾年,最大的樂趣就是到二手唱片行尋寶,村上說:「不成系統地一味亂買特價唱片的結果,如今看來,這種不成系統的雜亂性反而有可能增加聽音樂的樂趣。愛好上沒有過於偏重某個方面,未嘗不可以說是沒有人提建議的結果。」
-
藝@書 邁向總體藝術
歌劇革命一世紀
編按: 本期刊出黑眼睛文化「劇場手邊書」系列的第三本書《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精采摘要,針對「社區劇場」提出精采的見解。該系列由牯嶺街小劇場策劃,耿一偉主編,是一項長期的出版計畫。以手邊書的親和形式,兼顧前衛、時代性、深入淺出的考量,尤其注重以個別作者對國內現況的觀察,提出有用的論題方向,彌補中文出版的空缺。 作者序言:歌劇與現代劇場 歌劇經常被看成愚蠢的藝術,或殘缺的藝術你最好閉著眼睛聽,或是假裝無視於不合理的劇情、矯揉造作的表演。伏爾泰即曾如此嘲諷:「歌劇裡的故事都是那麼蠢,以至於無法用言語說出來,只好用唱的。」當然那是針對十八世紀而言。時至今日,歌劇演出的美學已經和伏爾泰的時代大不相同,在現代表演藝術的衝激下,一世紀來的製作觀念刷洗出許多被傳統演出風尚所覆蓋的珠玉。歌劇演出已經變成一門全新的藝術。 當代劇場無不以「總體藝術」為標的,歌劇並不獨獨例外。事實上,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這個概念,還是華格納在一八五○年首倡的。歌劇的義大利原文opera即「組合」之意,意味著歌劇本來就是門綜合藝術。華格納更推進一步,為未來的藝術作品描繪出一種統合了音樂、歌曲、舞蹈、詩詞、美術、甚至劇場空間的表現形式。他以歌劇的「進化」形式「樂劇」作為此一烏托邦的解答。雖然,今日在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領域,對總體藝術的實踐早已去華格納的臆測甚遠,但我們驚訝地發現,他提出的原則仍是具有指標意義的。 華格納的理念有許多實際的細節。他主張演出時讓觀眾席陷入全暗、將燈具遮蔽、將樂團放置在深不可見的樂池中凡此種種讓觀眾得以專注於舞台藝術呈現的現代劇場成規,莫不肇始於華格納。他甚至首先採用左右對開的大幕來取代升降大幕,以免幕啟時觀眾先看到的是演員的腳,如今這種對開大幕仍叫做「華格納幕」。雖然之前每一代的歌劇革命家,從蒙台威爾第、葛路克、到莫札特,率皆以增強戲劇表現幅度為革新音樂語言的動力,但華格納的整體劇場策略更為徹底而影響深遠。一八七六年拜魯特歌劇院開始營運,華格納為自己的理念創造了實踐的場域。劇場史往往將後來的易卜生、史特林堡、或契訶夫作為現代戲劇
-
藝@電影
金棕櫚加持 我們來看「羅馬尼亞之光」!
《4月3週又2天》拿下今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使得國際的探照燈都指向羅馬尼亞,跨過共產體制的瓦解與共和體制的動盪,羅馬尼亞的電影爆發了更大的創作能量!
-
藝@CD
一個旅人隨性的拼貼故事
古典樂壇才女解瑄的Scarlet Sarabande專輯,記載的是「一個旅人隨性的拼貼故事」、「一段生命取捨間的自由告白。」藉著薩拉邦這古代緩慢的舞曲節奏,隱喻旅人漫步於天馬行空的世界。以各類感官敏感的意會,記述旅途中的一切。
-
舞蹈
女人與狼 後現代的身體童話
十八年來首次回台發表《紅帽.紅衣.紅舞鞋》,旅美編舞家余承婕拿出一身融會東西方身體的功力,與三十舞蹈劇場合作,編作這齣拆解童話符碼的作品。她在創作手稿寫道:「衣服、鞋子、帽子不過是角色扮演的外在符號。」余承婕敏銳地尋找,符號秩序外的身體和性別關係將是何種風味?
-
戲劇 屏風《京戲啟示錄》 李國修敘事美學顛峰之作
戲中戲中戲 從遺憾到傳承的舞台、人生
首演於一九九六年的《京戲啟示錄》,在多重時空並置跳躍的劇場敘述結構上,達到空前的高度,成為李國修二十年創作生涯重要代表作。屏風二十年再度搬演,李國修說,除了沉潛和自我反省,也讓他重新發現這齣戲內在蘊含的深層意義──傳承和遺憾。
-
戲劇
以物件訴說記憶 用城市書寫生命
《一城一命:戀物癖日記》結合三位台南在地資深劇場演員,取材個人不同城市的生命經驗、空間記憶,融合「物件劇場」的美學概念,在單一命題下,發展三齣獨角戲創作,串連成一整場看似獨立,實則透過物件連結呼應的演出。
-
戲曲
王心心與打城戲 「閩韻風澤」雅俗並陳
由王心心和福建梨園戲、泉州南音樂團共同創作的《霓裳羽衣》,以大唐皇室為背景,以玄宗和貴妃知音識音為主軸,將結合梨園科步、創新南管音樂曲風,重現盛唐古畫韻味。《目蓮救母》是打城戲最具代表性的劇碼,深具福建閩南特殊的風土民情與地域色彩。
-
音樂 NSO「田園時光」 Timpani定音鼓首席上陣
連雅文《老鼓手》 暢敘半生「音」緣
中文取為《老鼓手》的這首定音鼓協奏曲,可算是連雅文的「前半生回憶錄」。小時候受限於行動不便,從爬行、扶東西走路,到手術的艱苦歷程及渴望親情與有限的環境條件,培養了他細膩又豐富的情感。珍惜記憶中每個珍貴場景,也珍惜用聲音說故事的機會,連雅文以熱愛的音樂,記述他對生命的體驗。
-
音樂 與台灣好友同台展默契
全才音樂家魯丁 用音樂「愛台灣」
被俄國音樂界譽為羅斯托波維奇第二的天才型音樂家亞歷山大.魯丁(Alexander Rudin)可說是台灣樂迷們最親切的朋友。曾任台北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並擔任過NSO「羅斯托波維奇暨協奏曲之夜」指揮的他,不論是推廣本土音樂表演或是提攜新生代音樂家,都對台灣樂壇貢獻深厚。魯丁沉穩細膩、內斂踏實的特質,可謂當今樂壇炫技風潮中的清流。他對音樂的執著,也顯現在音樂才能的全面發展:擁有驚人且多面優異天賦的他,幾乎「沒有一刻不是以音樂為伴」,指揮、獨奏鋼琴、拉大提琴、擔任國際大賽裁判、教學等,由於涉獵廣泛,使得他也幾乎成為一位音樂全才。 對台灣獨特的情感,魯丁也與台灣音樂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鋼琴界夫妻檔魏樂富與葉綠娜等人是他合作多年的好伙伴。向以浪漫詩人情懷來詮釋不同時期音樂作品的他,此次更與北市交法國號首席陳彥豪、大提琴家劉姝嫥攜手,除帶來舒曼、舒伯特、浦朗克的感性外,他也特別將聖桑知名的炫技小提琴曲《序奏與綺想輪旋曲》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改編為大提琴演奏在台首演。其技巧上的難度增添及與好友們的絕佳默契,將使音樂會的演出更為精采可期。(李秋玫)
-
音樂 年輕女生的瑞士傳統新風
Eliana Burki 讓阿爾卑詩長號很「搖滾」
看過瑞士的傳統樂器「阿爾卑詩長號」嗎? 聽過瑞士傳統樂器「阿爾卑詩長號」演奏放克和藍調嗎? 木製的阿爾卑詩長號(Alphorn)身長約四米,直徑從吹奏端逐漸增加,中間挖空,外表裹以樺樹皮。號角末端藉助原樹木根部的自然彎曲製成喇叭口,四周描繪精緻圖騰。由於高山中的交通不便,古代山區牧民和村民常用渾厚悠遠的號角聲相互聯繫,後來也運用在各種慶典和喜宴中演奏。 在功能性逐漸減弱的當中,耆老們憂心著這項代表瑞士的樂器就要絕跡,然而年方二十四的Eliana Burki卻讓這傳統的樂器演奏邁向全新紀元。出生於醫生世家的Eliana五歲起便立定志向學習阿爾卑詩長號,九歲起便開始舉辦音樂會,十二歲時已贏遍各大小型的傳統音樂獎項。從古典到現代,Eliana的演出曲目彈性極廣,由莫札特至奧乃格,從傳統到爵士、放克、藍調、靈魂和搖滾。Eliana多元風格的演出足跡,曾達澳洲、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土耳其、荷蘭、西班牙、中國及香港等地巡迴。融古貫今的來台演奏,將帶給樂迷們全新的體驗,以及全新的視聽宴饗。(李秋玫)
-
特別企畫 Feature Mnouchkine & Théâtre du Soleil
陽光浮生錄.藝術的力量
她的王國,擁有來自世界五大洲六十個,不同種族文化膚色的子民 她的領土,是一個儲藏軍火,荒廢許久的彈藥庫房 她的統治,蠻橫獨裁、專制強硬、爭議不斷卻教人難以抗拒 她的作品,寓西方文本於東方形式,美學風格獨一無二 她的關懷,相信藝術能改變世界,企圖在政治洪流之中創造歷史 一位偉大的女導演與她打造的戲劇王國── 亞莉安.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 崛起於法國六八學運,陽光劇團以「東方劇場」為美學形式,以現今棘手的政治問題為作品議題,不斷探索藝術與真實的距離,從中找回驚奇與想像的能力,改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四十年來,陽光劇團一如兀自照耀的太陽,在時代洪流中屹立,在騷動不安的年代,給我們擁抱生命的勇氣! 趁著莫努虛金此回將率陽光劇團來台演出最新作品《浮生若夢》,本刊特別帶領讀者,透過莫奴虛金的行事作風、作品美學、創作方法、關注議題、以及陽光劇團的營運模式,探索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如何創造藝術的力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如果你怕吃苦,請勿進入!
陽光奇蹟破曉處——彈藥庫劇場
二十世紀初頁,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與「莫斯科藝術劇院」,為世界劇場發展開創了許多新的可能。他們的演出,讓大家知道演員、導演、編劇、舞台美術,可以在導演的統領之下,煥發出無限的光彩。 那時,史坦尼就曾經說過,他很希望演員們可以住到同一個社區,希望大家可以生活在一起,排戲在一起,演出在一起。史坦尼的夢想,的確迷人又有道理。但是,這樣的畫面即便轉化到各國的國家劇團,也很難如願。 然而,莫努虛金跟陽光劇團的團員們,卻從一九七○年開始,就得以在他們的「彈藥庫劇場」(La Cartoucherie)開始身體力行。 「我認為,劇場需要的是一個屋頂,還有在下面工作的演員們,就可以了。」 莫努虛金二○○一年來台北時,曾經就被問到,她怎麼會那麼幸運,可以爭取到那麼棒的場地。莫努虛金說,她哪裡是去爭取,她們是去「佔領」那個已經廢棄的彈藥庫! 這個位於巴黎地鐵1號線終點站的劇場,原本是儲藏軍火的地方。一九六八年五月學運前後,整個巴黎社會與政治環境沸沸揚揚。有人給他們通風報信說,有個彈藥庫自成天地,而且荒廢許久。這些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二話不說,立刻連夜搬了進去。並透過當時一位政府人士的協助,順利獲得該址無人使用的證明,而得以持續經營至今。 劇場距離地鐵站約五分鐘的車程,一進門就是一個還在使用中的馬廄。接著是豁然開朗的草皮跟挑高很高的廠房。目前,劇場裡面有三個劇團進駐。陽光劇團使用最大的場地來排練和演出。通常,他們會花五到六個月來排練,接著在自己的劇場演出三個月或更久。然後,就是進行世界巡演。 劇團除了有排練場與劇場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佈景道具工廠。同時,過去演出劇目的服裝跟道具也都全部被收藏妥當。服裝間與道具間的門,總是會被仔細的關上。因為過去曾經發生過,有隻貓跑進來生下一窩小貓的紀錄。 「我認為所有排練場的門上,都該掛上這麼一個牌子:如果你怕吃苦,請勿進入!」 排練期間,演員們就在未來會使用的舞台上排練,道具、佈景、服裝也都在排練期間就開始使用。因此,陽光劇團的演員們可以很幸運地早早進入表演狀態。 陽光劇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專訪拉夫拉前衛劇團藝術總監
Miki Espuma:我們在尋求一種能涵括所有感官的總體劇場
Q:你們的作品如《行.動》、Suz/O/Suz或Tier Mon等,都是在一些廢棄工廠等另類空間演出,這些演出的美學特色為何? A:我們讓演員跟觀眾處在同一水平,分享同一空間,由於人們沒辦法對整體演出內容一目了然,他們對即將發生什麼事的掌控度也變低,於是便製造出一種驚悚的氣氛。音樂和聲音在我們的演出中,也佔了重要角色。 Q:請問拉夫拉前衛劇團的精神跟七○年代的藥物文化(movida)崛起有關嗎? A:拉夫拉前衛劇團的確或多或少跟藥物文化的誕生處在同一歷史階段,因為那是西班牙一個強烈的文化運動,許多新的藝術創作都在當時誕生。 Q:你們喜歡挑戰一般的觀眾與演出的觀賞關係。那麼觀眾對你們的手法有何感受,他們會不會覺得不適應? A:就像以前我們說過的,在我們的演出中,觀眾強烈感受到「演出脫離了掌控」。人們總是習慣坐下來被動地欣賞表演,演出是跟觀眾分離的。但在我們的情況裡,演出是直接衝向觀眾,人們被強烈而直接的原始情感所包圍著。 Q:音樂在你們的表演中,似乎是個很重要的面向。你們可以為此作些解釋嗎? A:在我們早期的作品當中,我們跳過語言,直接挑動觀眾的內在情感。在此時,音樂是作為一種壓倒性的工具。另一方面,我們其實是在尋求一種總體藝術,一種能涵括所有感官的總體劇場(total theatre)。 <stro
-
舞蹈新訊
人與影 「存在」的辯證角力
望著影子,你想到什麼?孤獨時的陪伴、內在情緒的投射、過去經驗的陰影安徒生曾有一個作品名為〈影子〉,講述學者的影子離開主人身體,出發探求詩神的世界,回來後卻變成完整的人,反過來操控主人。稻草人舞團新作《關於〈影子〉》,將這詭奇的童話轉換成現代社會的諸種暗喻,例如電視和網路的虛擬性,造就出「影子世代」,人類無法自大量擬像陰影中掙脫,甚至自己成了影子,脫離真實生活中的起伏和痛苦。 舞作在主人與影子的拉鋸辯證中探討實與虛、善與偽善、主體與客體間的衝突。初始以主人為主角,探問「我」是誰;到後來影子成為主體,強烈慾望如同影子宰制主人,人的內在分裂如是糾纏影子存在,帶來困擾,影子不在,又令人惶懼。音樂創作者謝銘祐以現場吉他演唱屢屢與變化的影子及人際互動,嗩吶、電吉他、詞曲唱腔構成節奏感強烈的人影之舞。藝術總監羅文瑾藉由遊戲發展動作,舞者的口白饒富思味:「影子是自己與地面的連結,是人的重量。」從人與影間的相依或糾纏,角力或馴服,現代人之存在到底是如何矛盾與拉扯的過程哪。(周倩漪)
-
舞蹈新訊
舞動解構「速度」的變貌
我們生活在加速的世界,資訊湧進,產品疊加,發明與效率組成了文明發展史。速度是一種關於時間與距離的計算公式,然而在日常中,如何感知速度的存在呢? 驫舞劇場繼去年以「命題作文」創作方式製作出令人驚豔的《樓梯》後,這次再以《速度》為題,集體創造舞動出速度的種種變貌,例如熱水煮開時壺蓋裡急欲竄出的蒸氣泡泡;比如撞擊彈珠球的益智遊戲;又如十種快慢功能不一的交通工具,摧毀性的坦克車、挖土機怪手、翱翔的飛機,雙手雙腳與身體機靈展現從微小至龐大的速度性物質。 迷離的巴赫小提琴、情緒洋溢的莫札特小夜曲、慷慨快速的義大利民俗音樂,聲音元素也參與了這場速度遊戲。藝術總監陳武康說:「最能感覺到速度的事,是失去。」於是從電影《練習曲》攜來靈感,兩人跑步變換節奏,繞路又會合,一快一慢,終至愈行愈遠。舞者在台上一一摺紙,從椅子、刀、槍、鴿子、電腦各種發明疾飆,驫舞劇場用身體與物質的瘋狂加速,在極限處令人驚醒:我們擁有的地球,到底還剩下多少?(周倩漪)
-
藝術節新訊
2007兩廳院廣場藝術節 邀你來驚奇!
結合雜耍特技、戲劇、默劇、舞蹈及現場音樂的《莉莉狂想曲》Cirque Lili,是傑若.湯瑪士劇團(Compagnie Jrome Thomas)重新思考馬戲藝術,創作以馬戲演員為主角的三部曲之一。前兩部曲為Podmoskovnie Vechera、IxBE。莉莉是名幻想成為馬戲團馴獸師的女孩,她將飛舞空中的三個白色大氣球當成獅子,還使猛獸彷如柔順小貓,小丑、鬥牛士、魔術師紛紛自紅色布幕現身,展現平衡與雜耍技巧,尋常物體到了手上,都變成眩惑的生命體。傑若.湯瑪士劇團透過連續動感的拋街雜耍,在帳篷中構築出奇幻戲謔的超現實世界。 廣場藝術節並演出去年開幕節目,新版的《風.林.火.山2007》。由加拿大導演杰瑞.斯奈爾(Jerry Snell)執導的跨國製作,綜合空中飛人、地板特技、功夫及多媒體藝術。可觀的戶外演出還有融入蘇菲旋轉與靜心的阿喀許(Akash)詩意式馬戲、庫茲.謬森的《庫茲獨丑戲》、台灣第一個投入街舞表演的TBC舞團、擅長肢體與各色物件互動的玩物舞蹈劇場,與融合中國武術和舞蹈的極武功夫藝術團。現代馬戲的多元藝術元素與神乎其技,邀你同來驚奇。(周倩漪)
-
戲劇新訊
穿越時空,重拾遺落的親情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年輕時血氣方剛,常忽略身邊最親近的家人,但是時間證明,最後陪伴自己的總是不求回報的親情?高雄在地的「台灣戲劇表演家」推出新作《我是你爸爸》,編導李宗熹將對已逝父親的思念搬上舞台,從一則夢境得到靈感,動筆寫下這齣穿越時空的溫馨小品,講一個每天發生在你我身邊,卻常教人遺忘、忽略的動人親情故事。 故事主角「冬鼓」二十五年前是個叛逆又沒路用的滑頭小子,甚至有一次竟偷用老爸全部遺產去買了台帥車;但怪事發生了,在和老媽鬧翻的那個夜裡,居然從此安份下來,娶妻生子。二十五年後,冬鼓意外過世,家人傷心之餘都不敢將他去世的事告訴他媽,沒想到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冬鼓居然穿越了時空從過去回到未來,再一次與家人相聚。《我是你爸爸》曾巡迴校園,獲得不少教育界人士推薦,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說,這齣戲說淡了,卻細見生命的哲理;說深了,卻又蘊藏生活的幽默。時淡時深,這就是一家人的關係。(廖俊逞)
-
戲劇新訊 獨語生命失序的恐懼
莫子儀挑戰獨角戲《玩偶的怒吼》
擁有偶像般帥氣外型,莫子儀卻不斷用演技證明自己不只是個偶像,曾二度入圍金鐘獎的他,不僅作品橫跨劇場、電影、電視,更積極拓展自己的表演面向,遊走於寫實、肢體、意象多元風格的劇場演出。在新生代劇場導演陳世文為他量身打造的獨角戲《玩偶的怒吼》中,他就像是工廠輸送帶上擁有意識的玩偶,不被既定生存法則所制約,一步步鬆脫身上的螺絲、關節,打破自己之後重新組成,開啟對自我、對生命思考、感受、疑問的一道道簾幕。 陳世文援引文學家米蘭‧昆德拉的一段話:「實際的人生其實是場挫敗。面對這場不可避免的挫敗,也就是我們所稱呼的生命,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嘗試去了解它。」他企圖以「恐懼」為題,探索被制約的生命,最深層所隱藏對失序的恐懼。全場六十分鐘演出中,莫子儀將挑戰充滿理性思辯的獨白,舞台不設置觀眾席,打破觀賞和表演慣性,演員將面對散置各處、不同反應的觀眾,即時調整走位變化和能量投射,每場演出都將充滿變數、獨一無二,突顯劇場不可取代的「當下性」。(廖俊逞)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莉莉狂想曲》
經常透過欣賞藝術表演來排解金融工作的龐大壓力,在潛入不同領域的創意表演下,心中深埋的生活與工作困惑頓失重量,甚至天馬行空的想像也能開啟思維的另一扇門。 去年一場廣場帳篷馬戲,沒有訓練動物的爭議問題,只有充滿雜耍技術表演者的精采演出,加上帶有故事意味的劇情串連,在近距離欣賞表演者熟練的肢體動作下,那僅僅一、二公尺的接觸,弄得我目瞪口呆、既興奮又緊張,並同步領略有趣的劇情變化,十分開心。此次,享富盛名且善於表現「意外」驚喜的法國傑若.湯瑪士劇團帶來暢銷新作《莉莉狂想曲》,一接到售票通知,馬上決定再次重溫一次去年與親人共同歡樂的感受。 對了,剛在十月份看過「完全費里尼」影展的《大路》一片,更讓我迫不急待地想再次融入費里尼的「馬戲團情結」。 文字|張順儀 1968年出生,金融業務,常看表演:以小提琴或鋼琴為主的演奏樂、具特色現代舞(不同媒体運用)、歌仔戲或深獲好評的創意表演。平均約兩週一次(含藝術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