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兒童戲劇悠悠走過了二十個寒暑。從最早誕生的「魔奇」開始開枝散葉,百花齊放的兒童劇團歷經成長過程,以然身處成熟階段,台灣的兒童戲劇界是否到了展開新革命,注入新活水,為下一輪雙十年華創造新高點的時刻?!
本刊特別在此暑假的前夕,首度邀集本地的幾位資深的兒童劇團工作者,與韓國知名兒童劇《愛上白雪公主的小矮人》導演朴勝杰齊聚ㄧ堂,以交流座談的方式,分享兩國的經驗與討論未來兒童戲劇發展的可能性。
主辦:PAR表演藝術雜誌 協辦:九歌兒童劇團
主持人:黎家齊 《PAR表演藝術雜誌》總編輯
與談人:朴勝杰 韓國/Tool劇團導演
朱曙明 台灣/九歌兒童劇團團長
任建誠 台灣/紙風車劇團團長
徐琬瑩 台灣/如果兒童劇團教學暨創作總監
記錄整理:洪琬卿、莊珮瑤
蓬勃的韓國的兒童戲劇
黎家齊(以下簡稱黎):遠來是客,是不是先請朴勝杰導演介紹一下自己,然後談談韓國兒童劇的現況?
朴勝杰(以下簡稱朴):其實我不是專門做兒童劇的,第一次做兒童劇就是《愛上白雪公主的小矮人》,因為很紅,所以大家都以為我是專門做兒童劇的導演。我做兒童劇的目的是,因為現在的兒童也就是我未來的觀眾,所以也要培養他們對戲劇的喜愛。也因為我不是專門做兒童劇出身的,所以我的意見,可能和其他做兒童劇的導演想法不太一樣。
在韓國,兒童劇的市場規模蠻大的,觀眾很多,所以劇團也很多。但大致上可分為三種:一類是商業性的,有錢有經費的劇團,有時甚至電視台自己也製作兒童劇。
第二類是有場地的,自己製作兒童劇。如政府有自己的劇院,或是企業蓋的劇院。他們會有個部門專門找劇團、知名導演合作。第三種,就是跟各位一樣,是獨立經營的劇團。
商業性的劇團,他們有很多經費,會打很多廣告,在很大的場地演出,觀眾很多,可以賺到很多錢。韓國一半兒童劇的觀眾是被他們吸收的。但是後二種類型的兒童劇,則是比較接近藝術的。
但是父母們其實不知道哪一部兒童劇好或不好,他們也無心去深入的了解,而且對兒童劇固定(刻板)的觀念很嚴重。所以大人都覺得看兒童劇很無聊,不喜歡與孩子一同進劇場看戲,所以有很多父母是在劇場外等孩子看完戲出來,再接他們回家,這真的是個很不好的現象。
其實韓國的父母教育子女的熱情很強,其他孩子做的事情,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做。所以隔壁的孩子去看兒童劇,我的孩子也要看。但對父母來說,這個戲劇好不好不是很重要。所以一齣叫好又叫座的兒童劇很少見,直到《愛上白雪公主的小矮人》成功之後,才改變了許多劇團與父母的想法:原來兒童劇也有值得大人欣賞的地方。這是二○○一年的時候,在那之前,很多劇團演出的兒童劇,是大人為孩子喜歡而帶孩子去看,但卻沒有那一齣是因為大人想看,而帶小朋友去看的。
怎麼讓大人小孩都看得滿意?
黎:朴勝杰剛才提供一個很好玩的可能性:怎樣做一齣讓家長也會想要來看的兒童劇,對於這個觀點,大家有什麼特別的看法?
徐:我覺得主要是這個戲,能不能關注到家長所關心的小孩議題。現在的父母會去看他的小朋友在生活裡面,有興趣的到底是哪些議題,或者他覺得這個東西新奇趣味,應該讓他的小朋友知道。就像朴勝杰剛才講的:隔壁小孩知道的,我們家小孩也要知道。
朱:我的觀點是,第一,先不貶低孩子的欣賞能力,然後用我們的專業訓練、經驗,來製作一齣孩子可以看得懂的戲。孩子可以看得懂時,就會有喜歡、不喜歡,跟接受。如果一齣戲裡肢體的精準度、製作精緻度都夠的時候,除了故事是比較直線性之外,成人應該也會喜歡。
任:其實我們在做兒童劇場時就認知到,兒童劇場的觀眾本來就是大人加小孩,是一個家庭。你在做戲的時候,家長會決定孩子消費的可能性。剛才講的新奇的東西也好,不要貶低的概念也好,紙風車自己在做的東西是從創意出發。因為你有創意的時候,喜歡的觀眾就不會分年齡,像日本電視節目「超級變變變」,類似那樣有創意的東西,絕對是小孩看了很興奮,大人看了很喜歡。當劇場有創意,可能是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不一樣藝術呈現的可能性,自然可以獲得家長的認同。
我看九歌的「了然」,看朱曙明的操偶,偶戲藝術表演的精緻性到美學頂尖層次時,那沒有年齡的問題,看了誰都喜歡。像《隱形貓熊》那種音樂劇的表演,是一個很完整的戲劇的呈現,裡面的服裝、音樂,完整性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就和給成人看的果陀的音樂劇一樣。
徐:一個好的兒童劇,應該就是好像是把故事書打開,我們已經走到這個故事書裡面。還有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在強調的主題是什麼?所以我才會說,家長會看你帶給孩子的議題。東方人都很愛講教育這個概念,我又不希望做戲做得很教條,但我每齣戲裡,一定有給它某些新的有趣想法,比如說《雲豹森林》是在講原住民跟大自然、跟人之間的關係。比如說我們做莎士比亞,我們做To be or not to be,就是做《哈姆雷特》,我們為了讓小朋友不用太費力去了解哈姆雷特的故事,所以我們就變成To bee or not to bee《蜜蜂王國》。那小朋友看蜜蜂王國也就可以學蜜蜂王國的生態。
兒童劇什麼都可以演嗎?
黎:在韓國或台灣,有沒有什麼議題的限制?有沒有什麼是你們自己在做戲時是絕對不能碰的?也請問一下朴勝杰,為什麼要做一齣那麼悲哀,愛情這麼濃厚的戲給小朋友看,小朋友看得懂嗎?
朴:我做兒童劇時有兩個很重要的想法。第一個是兒童劇不一定是只有給孩子看的,不要只是講小朋友。八年前,我旁邊有很多人反對把《愛上白雪公主的小矮人》做成兒童劇。他們說愛情這個主題可能對孩子很難,裡面有死亡,可能給孩子不好的印象。那時候,我問了一位我很欣賞的導演怎麼辦?對方只說了一句話:「那些事情小朋友也都知道!」
於是我就開始做了。我認為如果孩子不懂那個故事的話,我可以用別的方法讓孩子開心,但孩子來看戲,一定是父母帶他們過來的,所以也需要讓父母滿意。所以我要做一齣兒童劇,故事是一般戲劇的故事,但是表現方法是針對兒童的特性。在排戲時,我告訴一同工作的演員:「不要想你喜歡給孩子看什麼,應該是要想你小時候喜歡看什麼。」大家聽了這句話以後,才懂得我的意思,於是大家就開始想,自己小時候喜歡什麼東西,再回過頭去做小時候喜歡的東西。
朱:我覺得沒有什麼不能碰的議題,只是看你從哪一個角度去講。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兒童劇一定要有個Happy ending。但實際上並不是一定是那種叫做幸福、快樂、美滿的Happy ending,而是要留給孩子一個希望的出口,讓他覺得說,如果明天他能夠改善,或是努力的話,未來其實是可以被轉變的。當然愛情觀也一樣,我們一直在談的就是愛情不是佔有;在《愛上白雪公主的小矮人》裡,小矮人一直無私地奉獻和付出,最後付出他自己的生命,他也祝福王子和公主可以在一起。所以我覺得是你怎麼談、怎麼看、怎麼做這些議題。
徐:剛從美國回來做兒童劇時,大家都說兒童劇是給小孩子看的,所以都要很快樂。可是我在美國學的兒童劇場,卻完全沒有任何限制。我的老師講了一句話,讓我終身難忘,他說:「你不要因為小孩子個子比較矮、長得比較小,就以為他的情感比較少。其實小孩子的情感是跟大人是一樣地深。」所以我回來就有考慮要做以死亡為題材的兒童劇,可是那時候我們團長趙自強不贊成,因為以他做兒童戲劇的經驗,他覺得台灣的家庭、爸爸媽媽,還無法在那個時候接受這樣的議題。
黎:即使是現在如果跟爸爸媽媽講說,請他們帶小朋友來看一齣談死亡的兒童劇,不知道他們會不會……。
徐:對,就是父母會覺得不適合小朋友看。在一九八五年時,美國有位劇作家寫了一個關於死亡的兒童劇本,就引發了很多的討論,各界譁然。可是現在,他們的兒童劇真的是各種議題都有。但「愛情」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所有的童話故事就是王子跟公主,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他們都是很相愛的,在愛情這方面,你不講,小孩都知道,所以愛情在兒童劇裡就好像比較沒有什麼禁忌。但死亡絕對是,連美國的兒童劇場剛開始都覺得不應該討論這樣的議題。我認為如果要在兒童劇中要探討死亡的議題,在劇本沒有完整設計好的狀態下,不能隨便給小孩子看,因為他們還是會受到驚嚇的。
任:我對「愛情」這東西是持一個保留的態度。就是說,看我們怎麼界定愛情這件事情。小孩子對那樣的東西,就設定是愛情嗎?還是純純的友誼?紙風車曾把《羅密歐與茱麗葉》改編成《雞城故事》,我很同意朴勝杰說的,是整個表現手法與處理方式的問題,在舞台上面,他們原有那種愛到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的激烈情感,在舞台上面可能營造成一個小孩子遊戲的過程,可以運用情境帶過去。愛情這東西,我寧可把它解釋成友誼或情感。
對我來講,孩子面對死亡,它的意義其實是在「失去」,現在台灣的孩子擁有太多、獲得太容易,所以現在做創作的人,都很希望提醒孩子要懂得珍惜。我們曾做過一齣《跑吧!小豬》,談的是單親家庭的故事,把主角面對親人離開這樣的事情,整個呈現出來,最後甚至於自己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情。
朴:我的作品裡面常處理死亡與愛情。你們談的這些議題,我很有感覺。我想透過作品讓孩子知道這些,也覺得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我想告訴孩子,這個世上有值得的死亡,也有很遺憾的死亡;當旁邊的人死亡之後,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如果父母也同意,父母也會想要帶孩子來看。愛情亦然。
怎麼在兒童劇中轉化「傳統」?
黎:很多兒童劇都做了改編。不論是搬演以前的傳說或是童話故事,大家是如何面對傳統題材的改編呢?
朴:我沒有考慮過傳統的問題,但有考慮讓觀眾了解的方式。故事只是材料,重點是他想要說什麼。故事會因為時代的不同,意義也會有所改變。重點是哪一個部分會讓現在的觀眾受到感動。
任:在兒童戲劇裡面,所謂的傳統觀念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或比較童話式的說法,只要有努力、一定會成功之類,在我們的呈現上其實都已經在轉化。如果回到剛才探討的創意問題,觀念的改變絕對是提供了原創的可能性。
當觀眾看表演時,除了傳統故事的基本意義外,他還能看到劇場表演藝術上的創意,這部分對我來講,是我們在面對傳統故事或元素時的一個基本想法。
徐:我覺得傳統有二個意思,一個是original的東西,譬如說original的story,original 的fairy tale。我們劇團曾演了《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也是改編了白雪公主的故事。當然我們在做這種原型故事的時候,就像建誠講的,都要放創意進去,因為觀眾早就知道這個故事了,他到底要來看這個故事的什麼呢?所以我們就想,為什麼白雪公主會幫小矮人做飯?這些都不是她會的,她是個公主,什麼都不會,所以她旁邊有一個僕人叫煤球,最後煤球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公主,那個ending是很悲哀的。在劇中我們把毒頻果變成了誰吃下第一口就會死,但如果有人吃了第二口,就可以讓死的人復活,可是代價卻是全世界都會忘記這個吃第二口的人,後來煤球就這樣做了,於是所有的人都忘記了煤球,所以在白雪公主的故事裡,一直都沒有這個人。
第二個就是,我們怎麼樣讓小朋友看到traditional,真正的傳統文化部分,我們有沒有辦法結合傳統文化,放在兒童劇裡。因為我們的小朋友現在接觸的西方文化太多,自己本身的文化其實比較少。
少子化與M型社會的未來挑戰
黎:現在全球都面臨少子化與M型社會的趨勢。當兒童劇團面對這兩項課題,是否也遇到某些困難?或者認為沒有影響?
朴:其實生產率世界最低的是韓國。生產率偏低,獨子反而變的很珍貴,所以應該不會影響到兒童劇的市場。
黎:會是因為最近韓國經濟比較蓬勃的因素嗎?
朴:應該也是,因為經濟變好,大家都吃飽了,所以會去看戲。但最重要的還是「孩子必須要去看戲」的想法,而且我相信以後,這個必要性的想法會愈來愈大。
黎:韓國有「孩子必須要去看戲」這樣的氣氛嗎?
朴:對,所以我覺得未來是有希望的。韓國因為有musical(音樂劇),算是一個新的市場,主要的觀眾群是二十歲到三十歲有工作的女生,韓國叫「黃金女郎」,因為她們很捨得花錢,喜歡看戲劇演出,等到她們以後結婚生子,就會有兒童劇的市場了。所以生產率變低是沒有關係的,重點是喜歡看戲的人變多了,因為電視、電影裡沒有的東西,在舞台上可以得到。我是要給觀眾電視、電影裡面不能得到的經驗。
黎:朴勝杰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怎麼樣把這個餅做大?
任:觀眾太少這個問題,是劇團應該回過頭來,問自己該怎麼辦?為了開發新的觀眾,從前做十件事,現在都要費兩倍以上的工。前年底我跟辦公室的全職員工講未來的工作目標,就是:開發新觀眾!開發新觀眾!開發新觀眾!只有這個目標。
另外M型社會的問題,它產生的其實是貧富差距,在這部分我們很積極的做一件事情來彌補,就是在比較都會型的地方,多增加推廣演出的機會。而城鄉差距的部分,我們做「三一九鄉兒童藝術工程」。希望不靠政府經費挹注,而是用民間的資源來做。針對偏遠地區的孩子演出,拉近城鄉差距。
朱:對於少子化的部分我沒有那麼樂觀。其實我覺得我們就像在魚缸裡面的魚,我們是魚,少子化就是水位降低,在二、三年前,入學的小學生是三十萬人,從今天之後的二、三年,會降到變成二十萬人,等於我們的水位下降了三分之一。另外就是外籍配偶第二代的產生,也就是M型化社會的另一端,那一端的經濟水準、知識、社會層次,是比較不會帶孩子買票來看戲的。這部分的層次增加,上面的水位下降,我們的市場就在這個當中,然後更慘的是裡面的魚增加了,不是只有我們三條,所以這也是我們要面臨的問題。
最想對家長說……
黎:在這個座談會的最後,我想知道你們最想對家長們說些什麼話?
朴:跟韓國一樣,台灣的父母餵孩子吃東西都很小心,希望對身體好。一個戲劇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認真找一個好的兒童劇,可能會改變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了解現實世界有什麼事,會發生什麼事。父母去了解這個戲劇好不好,而且一定要跟孩子手牽手一起進劇場,看完以後,再和孩子溝通,哪些部分有感動,哪些部分和孩子有一樣的想法,即使是哪部分比較無聊。但是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想法。
朱:我希望告訴家長的是,兒童劇的價值不僅僅是在你欣賞的那一個鐘頭裡,更重要的是事後的延伸。因為欣賞過後,你和孩子之間一定會有一個共識,其實可以運用這個共識來做點事。不管是親子間的互動、對話、應答,或回家之後,比如說爺爺奶奶沒有來看,回去可以請孩子跟他們說他所看到的,或是把戲演出來、唱出來,這些都是事後可以做的。因為孩子看完、思考、再output(輸出)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吸收進去,所以親身的體驗非常重要。
任:未來人才的競爭力,就是:創意、美學、愛與關懷的能力。因為必須要有創意,才能夠提供不一樣的想法,用不一樣的方法思考問題。有美學的能力,才能在全球化的競爭裡勝出。要有愛與關懷的能力,才會懂得傾聽和包容。而這三個能力,不是你會電腦、英文、會寫作文、會工程數學就能擁有的。看兒童劇可以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徐:我想對家長說:「來看戲吧!不管怎麼樣,來看戲吧!」因為在兒童劇場裡面,你可以看見被你遺忘的世界,因為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一個小孩,在兒童劇場裡面,你可以找到你曾經遺忘的過去,好玩的事情。希望你能帶著你的小孩一起來開創未來可能的空間。
他們為何堅持兒童劇之路?
朱曙明
簡單的講,我想做大師。聽起來好像很臭屁,可是大師只有具備二個條件就可以了:一是要夠專業,第二就是要夠老。你要做得夠久,夠專業,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master,一個達人。基本上,我是用這樣的心情來期許自己,但不是用「大師」來稱呼自己。
任建誠
因為做這個工作比做其他的工作快樂。感覺很年輕,跟團體一起工作,一起想很多ideal,比較快樂。
徐琬瑩
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很喜歡小孩子,第二個原因就是兒童劇場的可能性非常的大,比成人劇場有更具有發揮創意的空間。